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Ye HY  Yin M  Shang YJ  Dai XD  Zhang SQ  Jing W  Du HQ  Zhang L  Pan J 《生理学报》2008,60(1):51-58
本文旨在分析脂代谢相关基因在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缺失(apoE-/-)幼龄小鼠肝脏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与血脂紊乱和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早期病变的关系.利用半定量RT-PCR和荧光实时定量RT-PCR技术,分析14 d龄、1、2和3月龄apoE-/-小鼠及同龄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肝脏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并进行血生化指标及主动脉病理形态学榆测.apo-/-小鼠肝脏中apoAI、apoAIV表达在14d龄时即发生显著变化(P<0.05);在1月龄时apoB10G表达较同龄WT小鼠明显上调(P<0.05);apoA V表达则在2月龄时较同龄WT小鼠上调(P<0.05),此时可观察到apoE-/-小鼠主动脉内膜出现AS早期病变;Faf/CD36和Angptl 3表达在3月龄时较同龄WT小鼠上调(P<0.05);实验中检测的其它基因的mRNA表达与同龄WT小鼠相比无显著性差异.apoE-/-小鼠血清总胆同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均高于同龄WT小鼠,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apoE-/-小鼠和同龄WT小鼠血清中apoB100蛋白浓度在14 d龄到3月龄问变化趋势与其在肝脏中mRNA表达及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崮醇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上述部分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在幼龄小鼠即发生改变,与血脂紊乱以及主动脉AS病变发生发展过程呈正相关,说明其可能在幼龄小鼠脂质代谢紊乱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从而引起动脉内皮细胞功能改变乃至AS早期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2.
反复体位改变训练可提高人体头低位耐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验反复体位改变训练可提高人体头低位耐力的假设是否正确.方法6名青年男性被试者经受了为期11 d、共9次反复体位改变训练.在训练前、后分别评价被试者对-30°/30 min头低位倾斜(head-down tilt,HDT)的反应,记录症状、心率、血压、颈部血流等主客观指标.结果①训练后,被试者在HDT中的反应得到了改善,表现为与训练前相比,HDT中的不良症状明显减轻(症状得分1.00±0.63vs6.00±3.79,P<0.05),心率降低的幅度明显增加(-4.4±3.6 vx-0.6±2.5,P<0.01);②训练前,被试者在HDT中,颈内静脉血流与仰卧位比较明显减少(P<0.01),初期颈内动脉血流明显增加(P<0.01),颈总动脉血流呈现增加的趋势;训练后,被试者在HDT中,颈内静脉血流与仰卧位比较无显著差别,颈内动脉血流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颈总动脉血流呈现降低的趋势.结论反复体位改变训练可提高人体头低位耐力;血液头向转移得到抑制是反复体位改变训练提高头低位耐力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3.
为初步研究卡介苗ERP基因缺失突变株对小鼠的毒性作用,将卡介苗ERP基因缺失突变株和BCG分别皮下接种BALB/c小鼠后,取小鼠脾脏和肺脏匀浆,将匀浆液稀释后接种于罗氏培养基,培养3周后计菌落数(CFU);同时观察肺部病理改变,并比较和分析免疫16周时各组小鼠肺、肝、脾的脏器系数.结果表明,卡介苗ERP基因缺失突变株较BCG对BALB/c小鼠毒性低.  相似文献   
114.
pH改变对心肌细胞内Ca2+浓度和细胞长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内pH(pHi)改变对心肌细胞内Ca^2 浓度([Ca^2 ]i)和细胞长度的影响。方法:心肌细胞内分别灌注20mmol/L丙酸钠和15mmol/L NH4Cl ,建立细胞内酸碱中毒模型。荧光指示剂indo-1和SNARF-1载入大鼠心肌细胞内,用荧光显微镜同时测定心肌[Ca^2 ]i、pHi和细胞长度。结果:细胞内酸中毒早期,收缩期和舒张期[Ca^2 ]i轻度增加,细胞缩短(CS)降低,细胞长度增加,心肌纤维对Ca^2 的敏感性和CS/[Ca^2 ]i降低(P<0.01);碱中毒时,收缩期和舒张期[Ca^2 ]i均较对照组降低,CS增加,细胞长度变短,心肌纤维对Ca^2 的敏感性和CS/[Ca^2 ]i增加(P<0.01)。结论:酸中毒早期[Ca^2 ]i和细胞长度增加,碱中毒时[Ca^2 ]i和细胞长度降低。酸、碱中毒对Ca^2+敏感性的影响并非线性关系,即单位pHi变化时酸中毒对敏感性的影响较碱中毒小。  相似文献   
115.
Salinity is an important limiting environmental factor for rapeseed production worldwide. In this study, we assessed the extent and pattern of DNA damages caused by salt stress in rapeseed plants.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FLP) analysis revealed dose-related increases in sequence alterations in plantlets exposed to 10-1000 mmol/L sodium chloride. In addition, individual plantlets exposed to the same salt concentration showed different AFLP and selected region amplified polymorphism banding patterns. These observations suggested that DNA mutation in response to salt stress was random in the genome and the effect was dose-dependant. DNA methylation changes in response to salt stress were also evaluated by 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 (MSAP). Three types of MSAP bands were recovered. Type Ⅰ bands were observed with both isoschizomers Hpa Ⅱ and Msp Ⅰ, while type Ⅱ and type Ⅲ bands were observed only with Hpa Ⅱ and Msp Ⅰ, respectively. Extensive changes in types of MSAP bands after NaCI treatments were observed, including appearance and disappearance of type Ⅰ, Ⅱ and Ⅲ bands, as well as exchanges between either type Ⅰand type Ⅱ or type Ⅰ and type Ⅲ bands. An increase of 0.2-17.6% cytosine methylated CCGG sites were detected in plantlets exposed to 10- 200 mmol/L salt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and these changes included both de novo methylation and demethylation events. Nine methylation related fragments were also recovered and sequenced, and one sharing a high sequence homology with the ethylene 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factor was identified.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d clear DNA genetic and epigenetic alterations in planUets as a response to salt stress, and these changes may suggest a mechanism for plants adaptation under salt stress.  相似文献   
116.
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覆盖状况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为探究祁连山东段天祝县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基于2005□2018年MODIS-NDVI数据集和同期气象数据,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探究该地区NDVI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近14年内祁连山东段天祝县每年生长季的NDVI一直呈递增趋势,其年均增...  相似文献   
117.
两种不同林分截留能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4,自引:7,他引:27  
根据林冠对大气降雨截留的实测资料,采取同雨量下取最大值的方法近似确定了两种不同林分的截留能力与雨量的关系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林冠枝叶空间分布均匀的人工林分,截留能力随雨量增加较快,不仅对〈30mm的中小雨量表现出了较强的截留作用,而且容易满足林冠的饱和截留容量,尽管天然林对〈30mm的雨量截留能力相对较弱,但对超过30mm的降雨其截留能力大于人工林。林冠饱和截留容量与冠层枝叶量有关,天然林大于  相似文献   
118.
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用霍恩氏法(Horn法)计算亚稀褶红菇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测定亚稀褶红菇对大鼠尿素氮(BUN)、肌酐(CREA)、钾(K)、钠(Na)、氯(Cl)、白细胞(WBC)计数及分类、尿蛋白、尿糖和潜血水平的影响,并对左侧肾脏进行病理学观察。亚稀褶红菇对雌性SD大鼠的LD50及95%可信区间(95%CI)为271 (169–441) mg/kg,雄性SD大鼠的LD50及95%CI为233 (143–378) mg/kg;与对照组比,各亚稀褶红菇组SD大鼠BUN、CREA、K、WBC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尿蛋白、尿糖和潜血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增加;各亚稀褶红菇组SD大鼠Na和Cl均降低;各亚稀褶红菇组大鼠SD肾小管坏死,表现为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和水样变性,刷状缘消失,管腔内可见脱落的上皮细胞;且随着亚稀褶红菇剂量的增加,各指标变化更显著。亚稀褶红菇可导致SD大鼠肾损伤,并呈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9.
李永刚  张元明 《生态学报》2023,43(4):1584-1595
藓结皮作为干旱区重要的地表覆盖物,主要呈斑块状分布,其大小能够明显改变土壤和藓类植物的含水量、蒸散量以及养分含量,对荒漠地表的稳定和碳循环具有重要作用。降雨是干旱荒漠区土壤水分的主要来源,能够直接影响藓结皮的生理活性,决定了藓结皮土壤的碳源-碳汇效应。然而不同大小藓结皮斑块碳通量对降雨的响应是否不同并不清楚。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齿肋赤藓(Syntrichia caninervis Mitt.)斑块为研究对象,施加不同降雨量(0 mm、2 mm、5 mm、15 mm降雨),连续54 h测定不同大小藓结皮斑块(直径为:4.6 cm、5.6 cm、10 cm)碳通量。结果显示:(1)在2 mm和5 mm降雨量下,不同斑块大小藓结皮静碳交换速率连续54 h内的变化趋势相似,直径为4.6 cm和5.6 cm斑块累积碳通量呈负值,表现为碳固定,10 cm斑块则相反表现为碳释放,在15 mm降雨量下,不同斑块大小藓结皮碳通量均表现为碳释放,直径为10 cm的藓结皮斑块净碳交换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与直径5.6 cm和4.6 cm藓结皮斑块不同;(2)斑块大小和降雨量变化均显著影响藓结皮斑块碳通量,土壤含...  相似文献   
120.
种子老化的生理生化与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娟  归静  高伟  马俊峰  王佺珍 《生态学报》2016,36(16):4997-5006
种子作为植物遗传资源的有效保存体以及重要的种质创新原料,其老化或者劣变将直接导致发芽率、活力、生活力降低,抑制种胚正常发育以及幼苗生长,由此造成植物生产水平及其品质大幅下降。这也将进一步涉及因种质资源匮乏、土壤种子库系统功能紊乱所引发的全球生物多样性减小、草地退化和荒漠化加剧等生态危机问题。对种子老化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机理等研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近年来关于种子老化涉及的理化反应包括保护酶活性的改变、核酸以及蛋白质的分解、内源激素的消长、质膜完整性降低等相关研究;并从蛋白代谢、核酸代谢、种子含水量以及基因重组等多角度总结和阐述了与老化机理有关的最新研究观点,以期为种子老化、种子活力修复和种子寿命延长等机理研究提供基础理论参考。目前对种子老化的研究多集中于传统的生理生化过程和内外影响因子相对独立变化的片段性研究,缺乏系统综合的多层面体系研究。种子作为生命体,随着探讨生命衰老机理的生物技术日新月异,通过蛋白组学、酶学、基因工程技术、转录组测序等新技术的应用,必将对未来种子老化机理机制的揭示有突破性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