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0篇
  免费   236篇
  国内免费   1896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4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岷江上游典型时期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初步分析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18  
岷江上游地区是我国一个重要的大尺度、复合型生态过渡带,也是一个生态系统脆弱区,研究其景观格局的变化,对于构筑我国的生态格局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岷江上游地区1986、1995、2000年3个时期的TM影像,分析了3个时期的景观特征以及变化.结果表明,岷江上游整体景观水平以草地景观为基质、森林景观以及其他景观类型作为斑块镶嵌其中.森林景观面积经历了从1986~1995年的上升,而后到2000年的下降过程;草地景观高盖度草面积不断减少;同时,森林景观和草地景观斑块总数一直增加,破碎化趋势明显.岷江上游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因子主要是日益增加的人口数量而导致的人为干扰,包括对土地利用方式与利用强度的改变、森林资源的掠夺性开采、草地资源的过度放牧以及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2.
河北北部、内蒙古东部森林 草原交错带的森林景观主要有白桦林、山杨林、云杉林、蒙古栎林和榆树疏林。森林斑块的数量在森林 草原交错带的森林草甸区最多 ,其次是森林带 ,再次是森林 草原交错带的草甸草原区 ,草原带没有森林斑块。从森林带到森林 草原交错带 ,森林斑块变小、森林景观破碎化程度提高。森林 草原交错带森林景观的形成是气候变化和现代气候、地形、火灾和人为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3.
以毛乌素沙地景观不同尺度和生境中的植被盖度、植物物种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空间格局和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尺度和生境中的植被盖度与植物物种数之间,以及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全氮含量之间都具有显著的相关。在50-5000m的尺度上,植被盖度与植物物种数之间,以及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全氮含量之间具有相似的空间格局,但植被特征(植被盖度与植物物种数)与土壤特征(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全氮含量)具有不同的空间变化格局,两者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在小于50m的尺度上,固定沙丘中的植物物种数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半固定水丘中的植物物种数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具有显著的负相关。这说明,在小于50m的尺度上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格局制约了植被格局,但在50-5000m的尺度上却没有。这一研究表明植被与土壤之间的相互关系依赖于不同的空间尺度。  相似文献   
104.
鄂西北地区位于湖北省西北部, 是我国自然地理南北过渡的重要地区, 亦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区, 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在鄂西北地区六期遥感数据基础上, 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和空间统计的方法, 研究了该区域土地利用格局的时空变化, 对不同用地类型所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 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土地利用格局的驱动因素和相关性, 计算了社会经济因素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 (1)1990—2015年鄂西北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幅度较小, 土地综合动态度为0.06%, 土地类型斑块破碎化程度增加, 斑块形状趋于复杂。(2)研究区间鄂西北生态服务价值处于上升趋势,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具有相关性, 其中与多样性指数呈正相关性, 与蔓延度指数呈负相关性。(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口密度和城镇化率是生态系统价值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与生态服务价值的局部空间相关性主要集中南部区域。研究结果为鄂西北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发土地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5.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 经济发达区生境斑块日益破碎化, 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构建生态网络是有效连接生境斑块和保护物种栖息地的重要手段。以江苏省为例, 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方法识别重要生态源地, 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生态网络连接生态源地, 并选取整体连通性指数(IIC)量化生态源地斑块和生态廊道的重要性, 最后提出江苏省生态网络优化建议, 为江苏省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提供参考和借鉴。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核心区斑块主要用地类型为大型水体、湿地和林地, 主要包括太湖、洪泽湖、高邮湖、骆马湖等大型湖泊、东部沿海地区的湿地以及江苏西南部的林地斑块; (2)由于江苏省耕地面积广阔, 因此耕地在生态网络中有较大比例; (3)水域、林地、湿地也是生态廊道的主要组成部分, 为减小水体对动物迁徙的阻碍作用, 可以在水域周边人工造林, 为动物迁徙提供暂栖地; (4)生态廊道构成中, 建设用地占比15.44%, 这是近年来江苏省快速城镇化和建设用地的过度扩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6.
近十多年来, 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 喀斯特地区坡地景观特征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典型喀斯特流域赤水河中上游为研究区, 选用覆盖研究区2003年及2016年Landsat系列数据, 使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及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等, 分别探讨了研究区的景观组成、景观利用强度及景观格局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研究区的坡景观特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坡建设用地增加了30 km²。坡耕地转出量为498 km², 其中82.93%转为坡林地和11.85%转为坡灌草, 而仅有5.22%转为坡建设用地, 陡坡耕地减少了40.66%, 其中有36 km²转为陡坡林地, 46 km²转为陡坡灌草; 2)在该时间段, 坡地景观的土地利用强度大于陡坡景观, 且2003年的坡地景观及陡坡景观的景观利用强度均大于2016年; 3)在景观水平上, 陡坡景观及坡景观的邻接性增强, 多样性减小, 陡坡景观连通性增强, 破碎程度减小, 坡景观趋于破碎, 斑块形状复杂。在类型水平上, 陡坡耕地及坡耕地斑块形状变得复杂且破碎, 连通性差, 坡建设用地破碎程度减小, 斑块形状变的简单, 连通性变好。  相似文献   
107.
地理统计学表达的麦二叉蚜及蚜茧蜂空间格局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地理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了不同时期麦二叉蚜及蚜茧峰种群的空间结构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时期麦二叉蚜种群的半变异函数曲线皆为球型,其空间格局为聚集型,变程在21-61cm之间;蚜茧蜂种群的拟合半变民间函数曲线也表现为球型,呈聚集空间格局,空间变程在36-55cm之间,并与麦二叉蚜种群在数量和空间上有较强的追随关系,说明蚜茧蜂种群是麦二叉蚜种群的优势种天敌。  相似文献   
108.
天山森林生态系统中朽木生地衣植物生态分布的DCA排序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应用DCA排序方法对天山森林生态系统中朽木生地衣植物的分布格局与海拔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高度的不同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分布着不同种类的朽木生地衣植物.分布于海拔800 m的主要地衣种类有脱落网衣(Lecidella elabens Fr., Kgl)、柳茶渍[Lecanora saligna (Schrad.) A. Zahlbr]等.分布于海拔900~1 100 m的有 刺小孢衣[Bryoria confusa (Awas.) Bodo & Hawksw]、叉小孢衣[Bryoria furcellata (Fr.) Bodo & Hawksw]等种类.分布于海拔1 300~1 760 m的有 粗皮石蕊[Cladonia scabriuscula (Del.) Leight.]、亚鳞石蕊[Cladonia subsquamosa (Nyl.) Vain]等种类;分布于海拔1 800~2 300 m的有 黑蜈蚣衣[Phaeophyscia nigricans (Flk.) Moberg]、美丽黑蜈蚣衣[Phaeophyscia rubropulchra (Degel.) Essl.]等种类.  相似文献   
109.
淫羊藿属(小檗科)花瓣的演化和地理分布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淫羊藿属的种数与60年前大不相同,现在已知约有50种。该属种类间断地分布于日本至北非 的阿尔及利亚之间的广大地区,这一分布格局表明了该属的古老性质。它们在欧亚大陆的分布极不均 匀,约有80%的种类产于中国中部至东南部,而且根据花瓣的演化分析结果表明,只有中国的淫羊藿属 植物具有连续不断的演化过程。由此可见,中国中部至东南部成为北半球淫羊藿属植物的汇集中心是 有充分根据的。淫羊藿属种类基本上是林地草本植物,常生于水青冈林下,为林下草本层的优势种,而 且该属的分布格局与第三纪植物属——水青冈属在欧亚大陆的分布格局极为相似,说明淫羊藿属植物 在早第三纪时期已广泛分布于北半球。中新世时期由于中亚地区气候变干,加之印度板块向欧亚大陆 俯冲并引起喜马拉雅山脉隆起,致使中亚地区进一步干旱,水青冈属和淫羊霍属植物随之消失,进而导致其东亚—地中海、西亚间断分布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0.
稀有濒危植物独叶草种群分布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独叶草 ( Kingdonia uniflora)是我国特有的稀有濒危植物 ,本研究应用方差 /均值比的 t检验、负二项参数、扩散型系数、丛生指标、Cassie指标、聚块性指标、Poisson分布和负二项分布的 χ2 拟合检验 ,对其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独叶草种群总体呈聚集分布 ,t检验差异显著 ;k=1 .372 ;集群强度较高 ;Iδ=1 .730 >1 ;I=8.2 37,明显大于 0 ;CA=0 .72 9;m* /m=1 .72 9>1 ;离散分布拟合结果符合负二项分布模型。 2不同群落独叶草种群的聚集强度不同 ,牛皮桦 ( Betula utilis)群落的独叶草种群聚集强度最大 ,依次为箭竹( Sinarundinaria nitida)林、金背杜鹃 ( Rhododendron clementinae subsp.aureodorsale)灌丛、太白红杉 ( L arix chinensis)林、巴山冷杉 ( Abies fargesii)林。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格局形成的原因 ,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