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4篇
  免费   358篇
  国内免费   904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31.
建立并完善了谷氨酸棒杆菌GWY020及其2个逐步叠加不同遗传标记的突变株HUI821和GUI089合成L-精氨酸的中心代谢网络.分别测定了它们在特定培养时段(50 h~52 h)L-精氨酸等代谢物的胞外浓度,由此计算这一时段这些代谢物在发酵液中积累(或消耗)的速率,分别作出这3株菌在拟稳态下的代谢流量分布图,进而研究育种过程中不同遗传标记的叠加对代谢网络中L-精氨酸合成流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遗传标记的引入使流量分配发生了重大变化,节点处的流量分配朝着有利于L-精氨酸合成的方向改变.从代谢流量分析角度上,证明结构类似物抗性和敏感性突变是代谢流导向和设计育种的有效手段,代谢流量分析将成为设计育种的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32.
基于1994-2008年逐年5-9月辽宁省52个气象台站的逐时降水数据,应用逐时降水量、逐时降水频次、逐时降水强度和不同持续时间降水4个指标对辽宁省降水日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5-9月降水量和降水频次都呈现双峰型的日变化特征,峰值区为14:00-17:00和2:00-8:00;降水强度日变化呈现单峰型,峰值区位于14:00-17:00;各时次降水量与降水强度平均相关系数为0.8,与降水频次相关系数为0.5,降水量变化与降水强度关系密切,受降水频次影响较小;短时降水降水量和频次对总降水量和总降水次数的贡献较长持续时间降水的大,且短时降水多发于14:00-19:00,长持续时间降水主要出现于2:00-9:00.  相似文献   
933.
从2007年3月9日至4月14日,调查了高黎贡山赧亢的白眉长臂猿的食性和时间分配,旨在为该物种的栖息地保护和食物资源的管理提供指导.观察时,将白眉长臂猿的行为分为取食、移动、休息3种活动类型,利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取样记录,并记录取食种类及部位.白眉长臂猿春季取食植物种类共有10种,其中果实类植物3种,果汁类植物1种,嫩叶类植物6种.相对其它灵长类而言,其春季的食物多样性较低.白眉长臂猿移动、休息和取食的时间分配分别为33%、35%和32%,较叶猴属动物休息少,移动多.赧亢的白眉长臂猿1天中有3个觅食高峰期,9:00~10:00为第1个觅食高峰;11:00~13:00为第2个觅食高峰;16:00~17:00为第3个觅食高峰.而孟加拉国 Lawachara 的白眉长臂猿仅在早上有两次觅食高峰.这种差异可能是不同区域的白眉长臂猿对环境的适应结果.  相似文献   
934.
米老排人工林碳素积累特征及其分配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物量调查的基础上,对桂西南地区28年生米老排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素积累特征及分配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米老排各器官碳含量在522.8~560.2 g·kg-1,大小排序为:树叶(560.2 g·kg-1)>树干(542.8 g·kg-1)>树根(530.9 g·kg-1)>树皮(530.8 g·kg-1)>树枝(522.8 g·kg-1);土壤碳含量以表土层最高,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米老排人工林乔木层碳贮量为147.90 t·hm-2,其中,树干占乔木层碳贮量的63.72%;米老排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为285.36 t·hm-2,各组分的分配顺序为乔木层>土壤层>凋落物层>灌木层>草本层;植被层碳贮量为土壤层(0~100 cm)的1.1倍.  相似文献   
935.
以4年生盆栽冬枣为试材,采用13C、15N双标记示踪技术,在果实发育期研究了等氮量分次追施氮肥对冬枣植株15N和13C吸收、利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 至果实采收期,冬枣各器官Ndff值(植株器官从肥料中吸收分配到的15N量对该器官全氮量的贡献率)随追氮次数的增多而显著增大.生殖器官(果实)和营养器官(叶片、枣吊、新生枣头枝和细根)的15N分配率以4次追氮处理最高,1次追氮处理最低,贮藏器官(主干、多年生枝和粗根)15N分配率的趋势相反;4次追氮处理15N利用率分别比1次和2次追氮处理高27.4%和15.5%.追氮次数越多,植株总氮量和15N吸收量越大;随时间的推移,1次追氮处理土壤15N丰度和总氮含量持续降低,2次追氮处理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4次追氮处理变化相对最为平稳,至处理后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果实白熟至采收期,叶片叶绿素、氮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均表现为4次追氮>2次追氮>1次追氮.不同处理13C同化物积累与分配不同.4次追氮处理13C固定总量分别是1次和2次追氮处理的1.1和1.2倍.增加追氮次数,促进了13C同化物向果实和贮藏器官的转移,而减少了向当年生营养器官的分配.综上,果实发育期4次追氮通过保证根层稳定、充足的氮素供应,提高了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进而维持了较高的净光合速率,促进并优化了光合同化物的积累和分配,最有利于冬枣树体的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936.
线粒体呼吸链与活性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树森 《生命科学》2008,20(4):519-527
已知有氧真核生物细胞吸收的氧分子绝大部分都是在线粒体呼吸链末端细胞色素氧化酶上通过四步单电子还原生成水。但同时也有1%-2%的氧可在呼吸链中途接受单电子或双电子被部分还原生成超氧(O2·^-和过氧化氢(H2O2)作为呼吸作用的正常代谢产物。此种来源于线粒体呼吸链的O2·^-和H2O2不但在多种病理的氧化损伤中起关键作用,同样它们也是正常生理条件下对多种细胞过程具有基本调控意义的氧还信号。基于Chance实验室约自20世纪70到90年代的早期研究贡献以及20世纪90年代后其他各实验室的研究新进展,我们聚焦于下述四个相关问题的评述和讨论:(1)由于线粒体内膜面积及其含有的呼吸链复合体酶活力远远高出细胞中所有膜系数量和相关酶活力之总和,因而线粒体呼吸链产生的O2·^-和H2O2构成生物体内最大数量ROS的恒定来源;(2)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III的Q循环中Qo位点中半醌自由基(UQH·)已明确是O2·^-的单电子来源;还原细胞色素C-P66^SHC是生成H2O2的双电子供体。虽然复合体I也是产生线粒体基质内O2·^-的主要来源,但由于其确切生成位点尚未明确,在invivo条件下能否产生大量O2·^-也尚有争议;(3)线粒体呼吸链产生O2·^-后的分配和跨膜转移涉及其生理病理作用机制和作用靶点等复杂而重要的问题,直到目前尚未意见一致。“质子和O2·^-循环双回路解偶联模型”整合了目前提出的几种假说的联系点,指出H^+和O2·^-相互作用生成HO2·及其跨膜很可能是这一复杂问题的中心环节,并与O2·^-对“脂肪酸shuttling model”或O2·^-对“UCPS激活”模型形成了内在的联系;(4)线粒体呼吸形成的△P(△ψ和△pH)能直接控制呼吸链的ROS生成,并以非线性(非欧姆)相关方式通过影响Q循环中的Qo半醌的氧还态和寿命来调节O2·^-生成的急速?  相似文献   
937.
目的:探讨海州香薷总黄酮(TrES)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应用Lgendorff心脏灌流系统建立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全心停灌的处理方法,平衡后,停止灌流30min,再灌注120min作为缺sk/再灌注过程。设立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药物预处理组(1,10,100tμg/mlTrES),利用RM6240BD型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实时监测左心室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用TIE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测定再灌注期间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以及在520mm处测定由200pmol/LCaC12引起心肌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的开放情况。结果:海州香薷总黄酮预处理可以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后所引起的左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心肌梗死面积增加的现象、降低复灌期间冠脉流出液中LDH的含量以及能够明显降低由CaC12引起的线粒体在520am处吸光度值,且上述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海州香薷总黄酮能够对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其心脏保护机制与抑制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MPTP)的开放有关。  相似文献   
938.
干旱、半干旱环境降水脉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干旱、半干旱环境降水事件通常以脉动的形式发生,其发生时间、持续时间以及降水强度均具有较大变异性,降水事件的间断性和不可预知特征导致土壤水分与养分等关键资源的获得也呈不连续的脉动状态.资源脉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涉及个体、种群、甚至群落各个尺度.本文从干旱、半干旱环境资源脉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生态系统对脉动事件的响应两方面系统综述了近年来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国内外在资源脉动特征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不同生态系统资源脉动效应之间存在的差异、影响资源脉动持续时间的生态水文机制、资源可获得性对生态过程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尚处于尝试阶段,在全球气候变化、降水格局显著改变背景下,干旱区不同时空尺度资源脉动影响和生态系统响应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939.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 (IPC)对大鼠肺缺血 /再灌注 (I/R)损伤的保护作用 ,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离体大鼠肺灌流模型 ,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I/R组和IPC组 ,处理完毕后分别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组织湿 /干重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磷脂及表面张力改变 ,肺组织标本送电镜检查。结果 :①电镜下观察IPC组肺损伤明显减轻。②肺组织湿 /干重比值IPC组为 4.41± 0 .2 4,显著低于I/R组 ,但仍高于缺血前 (P <0 .0 1) ;③IPC组大鼠缺血 1h后MPAP为 ( 1.88± 0 .2 9)kPa ,明显低于I/R组 (P <0 .0 1) ;④IPC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总磷脂为 ( 2 33 .42± 14.0 5 ) μg/kg ,大聚体为 ( 10 5 .39± 6 .17) μg/kg ,与I/R组相比显著增高 ,但低于对照组 (P <0 .0 1) ,三组之间小聚体含量没有显著差异 ;⑤IPC组表面张力为 ( 36 .88± 3.49)mN/m ,显著低于I/R组 ,与对照组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肺I/R损伤有保护作用 ,保护机制可能与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 (PS)磷脂分泌、改善PS组成 ,从而提高PS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940.
普氏原羚昼间行为时间分配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在春(3~4月)、夏(6~7月)、秋(9~10月)3个季节内对385只次个体进行了231092s(64.19h)目标观察。对普氏原羚季节间的行为差异做了比较和方差分析:春、夏及春、秋两季间的采食时间比例差异显著(分别为D=0.1967>D0.05及D=0.2556>D0.05);移动时间比例在夏季与秋季间的差异极显著(D=0.05686>D0.01);在春秋、夏秋间的站立凝视时间比例的差异极显著(分别为D=0.10784>D0.01及D=0.07882>D0.01);卧息时间比例在3个季节间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