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01.
202.
目的: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灵芝-巴豆双向发酵制备腺苷的最优参数,同时探究巴豆发酵品“灵巴菌质”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和Plackett-Burman实验选择对腺苷产量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此外,通过Box-Behnken实验设计,以腺苷含量为指标,研究并优化了灵芝发酵过程中初始含水量、接种量、发酵时间和初始发酵pH值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还原力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对“灵巴菌质”进行抗氧化评价。结果:“灵巴菌质”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含水量为80%,接种量为0.25 mg/g,发酵时间为27 d,发酵pH5,此时的腺苷的含量为2.07 mg/g。抗氧化结果表明,“灵巴菌质”水提物和醇提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还原力和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水提物的抗氧化略强一些;二者的抗氧化能力均大于巴豆水提物和醇提物。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模型可对“灵巴菌质”中腺苷含量进行分析和预测,为巴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3.
204.
本实验分析小鼠子宫平滑肌的肾上腺素β受体亚型,以去甲肾上腺素(NA)、异丙肾上腺(ISO)及舒喘灵(SAL)为激动剂,其pD_2值分别为7.34,8.43与7.30。其中ISO的pD_2值显著大于NA及SAL(P<0.01);NA与SAL的pD_2值无显著性差别(P>0.05),提示小鼠子宫平滑肌具有β_1与β_2受体,且β_1与β_2的数量与/或活性不会相差过大。以心得安为竞争性拮抗剂,NA,ISO及SAL为激动剂,用Schild作图法得出三条不重合且几乎平行的直线,横轴上截距分别为9.01,9.17及9.68,pA_2值按激动剂顺序为SAL>ISO>NA,此结果进一步提示小鼠子宫平滑肌具有β_1与β_2受体,且β_2的数量略大于β_1  相似文献   
205.
目的:研究降压通络方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经过缺血缺氧,将大鼠肾小管细胞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降压通络方组、缬沙坦组。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p-AKT蛋白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调控蛋白Bcl-2、Bax的表达,对Bcl-2、Bax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缺血缺氧呈时间依赖性抑制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活性;免疫组化结果示:p-AKT在正常组呈高表达,模型组低表达,降压通络方组p-AKT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缬沙坦组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蛋白免疫印迹法结果示:模型组Bcl-2表达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降压通络方组和缬沙坦组Bcl-2的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5,P0.01);模型组Bax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降压通络方组和缬沙坦组Bax的表达均较模型组降低(P0.05);Bcl-2蛋白与Bax蛋白表达呈负相关性(r=-0.811,P0.01)。结论:降压通络方可抑制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p-AKT、Bcl-2蛋白,下调Bax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6.
207.
粘质沙雷氏菌中灵杆菌素合成因素探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杆菌素主要由粘质沙雷氏菌产生,其本身是微生物的一种次生代谢产物,属于脂多糖,也是一种典型的生物碱,具有抗癌、抑菌、增强免疫力、抗原虫、抗疟疾等多种生理活性,是化妆品、染料和水体污染治理等领域新兴且不可或缺的成分.随着医药业和工农业等不断发展,灵杆菌素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其良好的应用前景使得它的合成和提取工艺成为次生代谢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是,目前灵杆菌素的全化学合成和发酵生产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大大阻碍了它的规模化生产和应用,本文重点对影响灵杆菌素生物合成的因素进行了综述,同时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总结.本研究表明,微生物发酵生产灵杆菌素时,菌种、营养条件、环境因素(包括培养温度,pH值,溶解氧,光照)、金属离子等因素对灵杆菌素的合成都十分重要,另外再结合基因工程等技术,可大幅度提高灵杆菌素的产量.本综述为灵杆菌素的工业发酵生产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