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21.
贝类免疫生物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60,自引:1,他引:60  
贝类,即软体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的一大类。贝类的免疫生物学研究,作为无脊椎 动物免疫学研究的一部分,在探索物种的起源与进化,以及免疫系统的发生等方面有着重 要的意义。另一方面,贝类在生产上也有很高的经济价值1。贝类免疫学是贝类病虫害 研究的基础课题。尤其重要的是,人工珍珠养殖技术要求育珠蚌接受由另一只蚌移植来 的外套膜组织小片,这一独特的异体移植过程涉及到免疫学的一些基本问题。比如石安静等2,3证实插片手术中普遍存在着细胞识别和排斥现象。但除此之外,国内几乎再没有 其它关于贝类免疫学研究的报道。本文主要从瓣鳃纲(双壳纲)的角度,就已有的成果作 一综述,为国内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22.
淡水贝类生物多样性保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然而,随着世界人口的迅猛增加及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加剧,物种灭绝的速度不断加快,现在地球上物种灭绝速度达到自然灭绝速度的近1000倍,无法再现的基因、物种正以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与保护正成为当今世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23.
牡蛎对重金属生物富集动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王晓丽  孙耀  张少娜  王修林 《生态学报》2004,24(5):1086-1090
应用半静态双箱模型室内模拟了牡蛎对四种重金属 (As、Hg、Cd、Pb)的生物富集实验 ,通过非线性拟合得到了牡蛎富集重金属的吸收速率常数 k1 、排出速率常数 k2 、生物富集因子 BCF、生物学半衰期 B1 /2 等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 :吸收速率常数 k1及生物富集因子 BCF均随着外部水体浓度的增大而减小而平衡状态下生物体内金属含量 CAmax随着外部水体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且成显著正相关 ,这说明牡蛎比较理想的重金属 Hg、Cd、Pb污染的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124.
海洋酸化和全球变暖对贝类生理生态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有基  李丽莎  李琼珍  吕为群 《生态学报》2014,34(13):3499-3508
研究表明海洋酸化和全球变暖已严重威胁到海洋生态系统稳的定性及生物多样性。由于人类活动,大气中不断增加的CO2不仅造成全球气候异常,而且大量的CO2被海洋吸收,造成了海水中H+浓度增加,即海洋酸化(Ocean Acidification)。海洋酸化严重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尤其是有壳类生物,如贝类,甲壳类,棘皮类等。主要影响方面包括生物的产卵受精,孵化,早期发育,钙化,酸碱调节,免疫功能,蛋白质合成,基因表达,摄食及能量代谢等一系列和生理相关的机能,进而对个体行为学,种群结构和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目前,已有大量海洋酸化对海洋贝类的生理生态影响的报道,与此同时,全球变暖导致海洋温度升高伴随着海洋酸化同步发生。因此,为了更加准确地预测海洋生物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生理生态应答,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致力于研究温度和海洋酸化的复合胁迫对海洋生物交互影响作用。综述了近年来海洋酸化对贝类生理生态的影响,主要从个体早期发育、钙化、免疫、繁殖等方面做了系统的阐述,还对酸化和温度对贝类的复合环境胁迫效应也做了综合分析,以期为今后的海洋酸化研究提供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125.
陆生念珠藻的耐干旱机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念珠藻(Nostoc)是一类典型的耐干旱植物,它们的分布相当广泛,许多种都可在极端干燥的条件下生存。目前,对念珠藻尤其是陆生念珠藻耐干旱机制的探讨及其耐旱相关问题的研究是许多学者关注的热点。从总体上来说,念珠藻耐干旱的机制是其结构、生理及分子水平上协调作用的综合反映。作者对与高等植物不同的念珠藻特有的耐干旱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6.
中国陆生哺乳类的易绝灭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学聪  李义明 《动物学报》2005,51(4):557-585
本研究首先收集了我国367个陆生哺乳类物种的4类基本特征数据:个体大小、繁殖力、利用和濒危等级。从类群和特征两个角度出发,用随机检验和回归分析的方法,检验(1)受威胁物种在各科中是否是随机分布的?如果不是,哪些科含有比随机分布更多或更少的受威胁物种?不同类群受威胁概率与人类的利用有何关系?(2)物种受威胁程度与个体大小和繁殖力有何关系?人类的利用是否对受威胁程度与个体大小和繁殖力的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结果表明:受威胁物种在各科中的分布不是随机的,猴科、牛科和猫科含比随机分布更多的受威胁物种,而鼠科和科则相反;不同类群受威胁概率与被利用率成正比;物种受威胁程度相对于繁殖力和身体大小也不是随机的;当控制系统发育关系的影响后,物种受威胁程度随个体增大和繁殖力降低而增大;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只有个体大小与物种受威胁程度相关,这一点与其它的研究不同;个体大小与被利用率成正比。过度利用对我国哺乳类多样性受威胁模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7.
植物水淹适应与碳水化合物的相关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淹会对陆生植物存活造成本质影响, 特别是完全水淹对陆生植物的影响更为明显。水淹对陆生植物最为主要的影响是氧气不足, 这主要是由氧气在水中的扩散速率较低引起的。同时, 在水淹胁迫下植物对光和CO2的获取都会受到限制。所有这些因素都将引起植物生物量减少, 最终导致受淹植物死亡。碳水化合物是植物的能量来源, 与植物在水淹胁迫下存活与否有着密切联系。植物水淹适应性与碳水化合物的相关性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 在生理形态层面, 植物通过伸长生长或抑制伸长生长、地上和地下部分碳水化合物的分配比例不同来应对水淹胁迫; 在另一个层面, 植物通过改变激素、酶和基因的表达, 调整碳水化合物的代谢方式, 从而适应水淹环境。该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 通过对植物在水淹胁迫下生理形态、激素、酶及基因表达诸方面的变化来认识水淹耐受性与碳水化合物的关系, 并就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8.
杜珲  张小萍  曾波 《生态学报》2016,36(23):7562-7569
溶氧是水环境中一个重要的环境因子,为了探讨水中的溶氧含量水平是否会对陆生植物的耐淹能力造成影响,研究了陆生植物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和牛鞭草(Hemarthria altissima)在遭受不同溶氧含量水体完全淹没后的生长表现、存活情况和非结构碳水化合物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1)水体中的溶氧含量显著影响了处于完全水淹环境中的喜旱莲子草和牛鞭草的存活。受高溶氧水体完全水淹的喜旱莲子草和牛鞭草主茎的完好程度和存活叶的数量均显著高于遭受低溶氧水体完全水淹的喜旱莲子草和牛鞭草,喜旱莲子草和牛鞭草在高溶氧水体完全水淹后的生物量比低溶氧水体完全水淹后要高;(2)水体中的溶氧含量显著影响了处于完全水淹环境中的喜旱莲子草和牛鞭草的生长,受高溶氧水体完全水淹的喜旱莲子草主茎伸长生长和不定根生长显著强于受低溶氧水体完全水淹的喜旱莲子草,在不定根的生长上牛鞭草也具有同样的表现。(3)高溶氧水环境有利于减小被完全淹没的喜旱莲子草和牛鞭草的碳水化合物消耗,两种植物在受高溶氧完全水淹后体内具有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均比受低溶氧完全水淹后高。(4)喜旱莲子草比牛鞭草能更好地耐受完全水淹,当处于低溶氧完全水淹时表现得更为明显,本研究表明入侵物种喜旱莲子草比本地物种牛鞭草具有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水淹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129.
海洋贝类蛋白资源酶解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海洋贝类蛋白资源的高效利用是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中重要研究方向,酶解技术已经成为海洋贝类蛋白资源高值化、资源化、生态化开发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贝类酶解采用的主要商品酶为中性蛋白酶、风味酶、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胃蛋白酶等,酶解效果评价的主要参数为蛋白水解率以及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生理功能指标,酶解产物主要用途为调味品、营养功能制品、饲料蛋白产品、医药品等。从商品工具酶的选择,酶解优选工艺、酶解产物应用等角度,综合论述了海洋贝类蛋白资源酶解利用的发展现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为我国商品酶制剂在海洋贝类乃至整个海洋生物蛋白资源的高值化开发中的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0.
利用气相色谱法(GC-ECD)对厦门海域贝类养殖环境(海水、底质和养殖贝类)中有机氯农药六六六(HCH)和滴滴涕(DDT)的含量进行了调查分析,初步探讨了贝类养殖环境中HCH和DDT的积累和降解规律.结果表明:厦门海域不同种贝类养殖环境中HCH和DDT的积累和降解存在明显差异,主要与各种贝类的栖息环境和生理生活习性有关.贝类养殖环境中处于积累状态(Rx>1)的主要为p-HCH、δ-HCH和γ-HCH;处于降解状态(Rx<1)的主要为α-HCH.α-HCH/γ-HCH的比值≤1.0,贝类养殖环境中的HCH来源于工业品HCH和林丹,大部分HCH为长时间残留,但尚有少量林丹输入.贝类养殖区海水中DDT主要为好氧降解,底质中主要为厌氧降解.海水中的降解产物主要为DDE,(DDD+ DDE )/DDTs(p,p-DDE+p,p-DDD+o,p-DDT+p,p-DDT)的比值<0.5;底质和养殖贝类体中的降解产物主要为DDD,(DDD+DDE)/DDTs的比值>0.5,贝类养殖区底质和养殖贝类体中的DDT大部分已降解为DDD和DDE,海水中尚有少量新的DDT输入.贝类养殖环境中HCH异构体降解率的高低顺序存在一定差异,其在贝类养殖生态系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发生了构象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