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2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术联合雷珠单抗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视功能及房水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NVG患者156例,上述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8)和研究组(n=78),对照组患者给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雷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及房水炎症因子,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后6个月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8.46%(69/78),高于对照组的67.95%(53/78)(P<0.05)。研究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高于对照组,眼压则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97%(7/78)低于对照组21.79%(17/78)(P<0.05)。结论:雷珠单抗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NVG,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功能及房水炎症因子,同时还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2.
摘要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和氟尿嘧啶联合贝伐珠单抗对晚期胃癌患者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到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62例,根据住院号单双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奥沙利铂和氟尿嘧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有效率、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不良反应和预后。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Ig)A、IgG、CD4+/CD8+、CD4+、IgM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D8+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癌胚抗原( CEA) 、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复发率、癌症转移率低于对照组,且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沙利铂和氟尿嘧啶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胃癌患者,可有效缓解病情,提高免疫功能,同时还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93.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血管青光眼采用视网膜光凝术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的疗效及对房水炎性因子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5月收治的172例(180眼)新生血管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85例(88眼),采用视网膜光凝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87例(92眼),采用视网膜光凝术联合雷珠单抗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情况及消退时间,治疗前后眼压变化情况和静脉循环时间、眼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血液流变学、房水炎性因子检测结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虹膜新生血管消失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80.68%(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时间更短(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后眼压更低,静脉循环时间更短(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后视野缺损值更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更厚(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黏度(PV)、红细胞压积( HCT)、血小板黏附率(PAd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房水炎性因子水平包括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与观察组的10.87%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生血管青光眼采用视网膜光凝术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的疗效理想,可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房水炎性因子水平,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4.
黑色素瘤是一种能产生黑色素的高度恶性肿瘤,多发生于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且预后多数较差。通常,黑色素瘤对化疗并不敏感,少于50%的患者在进行局部肿瘤切除后生存时间可达5年。辅助治疗研究的结果显示,IFN-α能延缓黑色素瘤的复发,但其总体生存期相关获益有限,并且毒性反应较多,并未得到国际公认。对一些晚期肿瘤的患者而言,采用靶向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单克隆抗体--贝伐单抗治疗能带来一定的生存获益。VEGF在浸润性肿瘤或肿瘤转移的新生血管生成中起到关键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贝伐单抗二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1年10月我院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21例,一线治疗进展后,二线治疗方案中加用贝伐单抗,用法为5mg/kg,每2-3周1次,与化疗方案同步。化疗方案以奥沙利铂及伊立替康为基础,完成2-3周期治疗后评定疗效,观察毒副反应。结果:21例患者中PR1例,SD11例,PD9例,客观缓解率为4.8%,疾病控制率为57.1%,中位TTP为3.7个月。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皮疹、恶心呕吐、腹泻、肝功能损害、神经毒性等,贝伐单抗所致高血压的发生率为14.3%(3/21),鼻衄发生率为4%(2/21)。结论:二线治疗中使用贝伐单抗,对一线治疗进展后的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有限,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96.
为克服血源免疫球蛋白制品的不足,开发了抗甲肝病毒基因工程单克隆抗体anti-HAV IgG。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rCHO工程细胞株,上清液经过rProtein A SFF亲和层析→脱盐→离子交换层析→超滤换液纯化后,所得anti-HAV IgG纯度达99%以上,比活性约100IU/mg,anti-HAV IgG活性回收率40%。所纯化的anti-HAV IgG分子量150kD,等电点8.4~9.3。免疫印迹实验证实anti-HAV IgG为人源全抗体分子。亲和层析介质rProtein A SFF确实存在亲和配基脱落问题,但通过后续纯化步骤可有效除去。在亲和层析过程中加入高盐清洗步骤,可有效降低宿主DNA残留量水平。对样品中自由巯基含量进行了测定,认为非还原电泳图谱中低分子量条带是由于抗体分子内存在自由巯基引起。用该工艺制备的anti-HAV IgG各项纯度检测指标均达到我国对基因工程产品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97.
目的:应用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的BIAcore3000系统研究国产西妥昔单克隆抗体(cetuximab)C225与可溶性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结合能力,并与国外已上市的西妥昔单抗Erbitux相比较。方法:在CM5传感器芯片上设置2个通道,一个氨基偶联重组人EGFR作为检测通道,另一个不固定EGFR作为空白参比通道;以HBS溶液作为工作液,流速为10μL/min;活化与封闭芯片;再以10μL/min的流速分别以梯度浓度进样C225和Erbitux,每个浓度级别检测2次;获得结合动态图谱,拟合处理后用软件模块进行参数计算。结果:C225与可溶性重组人EGFR的结合动力学常数K^为4.00×10^8L/mol,KD为2.50×10^-9mol/L;而Erbitux与可溶性重组人EGFR的结合动力学常数KA为4.25×10^8L/mol,KD为2.35×10^-9mol/L。结论:在与可溶性重组人EGFR的结合能力上,C225与Erbitux有相似的结合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98.
作为生物药物的”重磅炸弹”,大规模动物细胞培养生产治疗用单克隆抗体(以下简称单抗)已成为生物制药发展的主导。Mabselect SuRe亲和层析结合Capto Adhere复合离子交换两步层析工艺已经成为抗体生产工艺的亮点,而中空纤维膜过滤技术是一种快速高效的膜分离技术,具有容尘量高、温和低剪切力、操作灵活、成本低、易于放大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重组蛋白、疫苗等生物制药领域。通过将中空纤维膜过滤技术和下游两步层析工艺相结合,可以成功的迎接几十甚至上百公斤单抗生产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99.
单抗药物具有特异性强、不良反应小等优势,近年来在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等领域取得了快速发展。目前全球上市抗体药物共55个,2015年销售总额达到916.3亿美元。中国当前正处在抗体药物快速发展阶段,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共批准生产抗体药物22种,其中国产产品10个,进口产品12个。2014年国内单抗药物市场规模为50.34亿元,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单抗药物的市场前景将会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曲妥珠单抗联合多西紫杉醇在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中的应用。方法:收取2010年2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43例患者给予曲妥珠单抗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多西紫杉醇以3周为1个周期连续用药4个周期,曲妥珠单抗连续使用8周~52周。对照组39例患者只给予曲妥珠单抗单药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受益反应指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51P1察组总有效率(60.47%)高于对照组(43.5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疾病控制率(90.70%)显著高于对照组(7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受益反应有效率(76.74%)显著高于对照组(4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曲妥珠单抗联合多西紫杉醇对于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患者临床受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