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4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3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在形态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利用RAPD技术,对黑龙江省蹄盖蕨科植物6属9种共15个种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假冷蕨属应包括在蹄盖蕨属中(2)角蕨属与蹄盖蕨属,羽节蕨属与冷蕨属亲源关系较近(3)短肠蕨属为独立一属,与其它属亲源关系较远。根据黑龙江省蹄盖蕨科植物的DNA水平的研究结果,再结合其形态学特征,建议将黑龙江省蹄盖蕨科划分为3个亚科:冷蕨亚科(Cystopterioideae)包括2个属:冷蕨属(Cystopteris)和羽节蕨属(Gymnocarpium)。蹄盖蕨亚科(Athyrioideae)包括3个属:蹄盖蕨属(Athyrium)、假冷蕨属(Pseudocystopteris)和角蕨属(Cornopteris)。双盖蕨亚科(Diplazioideae)包括短肠蕨属(Allantodia)。  相似文献   
112.
赵金博  李勇  刘保东  王玥 《植物研究》2008,28(2):151-154
首次通过人工培养的方式,详细记录了短柄禾叶蕨(Grammitis dorsipila (Christ.)C.Chr.)具代表性的配子体形态发育全过程及各环节的特征,包括孢子萌发、原丝体、毛状体、叶绿体、边缘细胞、精子器等,并附特征性结构照片29幅。为禾叶蕨科(Grammitidaceae)的研究积累了配子体发育方面的详实资料,并初步讨论了短柄禾叶蕨配子体特征所体现的系统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3.
从蕨类植物苏铁蕨( Brainea insignis) 中分离得到1 个新的苯乙烯基吡喃酮苷, 利用波谱技术鉴定了其结构。此外, 还得到了1 个已知的苯乙烯基吡喃酮苷和4 个其它已知化合物。同时, 还测定了分离得到的两个苯乙烯基吡喃酮苷化合物的DPPH 自由基清除活性。  相似文献   
114.
根据几种哺乳动物的短波视蛋白基因的比对结果,在保守区设计两条基因特异引物扩增大足鼠耳蝠(Myotis ricketti)的短波视蛋白基因,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ncation of cDNA ends,RACE)扩增出其5′和3′末端序列,并结合GenBank中相关哺乳动物短波视蛋白基因编码区进行了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编码区全长为1 050 bp,共编码350个氨基酸.没有发现提前终止密码子,且功能区严格保守,提示是一个有功能的基因;5个关键氨基酸位点分别为52 T、86 F、93 T、114 A和118 S,表明该蝙蝠的短波视蛋白对紫外光最敏感.进化分析表明,兽类的短波视蛋白基因受到正选择压力的影响;相对速率检验结果显示,大足鼠耳蝠与其他兽类的短波视蛋白基因进化速率有明显的差异.提示大足鼠耳蝠的该基因可能发生了功能特化,可能对其夜晚视觉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5.
在吉林省通化市采集到长尾鼠耳蝠(Myotis frater)样本9只,为吉林省蝙蝠科新纪录,鉴定为长尾亚种M.f.longicaudatus.本文给出了该蝙蝠的特征描述和相关测量数据,并与文献记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6.
记述蕨盲蝽属2新种:宽蕨盲蝽Bryocoris(Cobalorrhynchus)latus sp.nov.和亮蕨盲蝽Bryocoris(Bryocoris)nitidus sp.nov..模式标本存放于南开大学昆虫标本室. 新种与宽垫盲蝽族内的淡足息盲蝽Sinevia pallidipes (Zheng et Liu,1992)(胡奇,郑乐怡,2003)也相象,但新种爪内面无宽扁的爪垫而与蕨盲蝽族种类爪的类型相同,并且生殖腔腹向开口,可与之区别.  相似文献   
117.
将重组克隆质粒(PGEM-λMZ)用EooRⅠ酶切后,电泳回收目的的片段,克隆到经EooRⅠ酶切、CIAP处理的表达载体pET-28a中,转化大肠杆菌JM109感受态细胞,得到的转子化经PCR鉴定和酶切分析,筛选出符合正确阅读框的重组子,构建成重组表达质粒(PET-λMZ),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菌中成功地表达了含目的蛋白的融合蛋白,融合蛋白的分子量的34KDa,加入IPIG诱导6h后,蛋白表达接近最高 水平。表达产物经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SDS-PAGE检测为要带。经Western-blotting杂交实验,纯化出的目的蛋白能与兔抗E.tenella第二代裂殖子抗血清发生反应,说明MZP蛋白是E.tenella第二代裂殖子抗原蛋白,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为进一步研究重组疫苗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8.
耳草属(HedyotisL.)的起源及地理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耳草属的系统学,古地理学和细胞染色体资料分析和推论,耳草属植物的起源地点在冈瓦纳古陆,很可能在古陆辽阔的东北部地区。耳草属植物的起源时间不应晚于侏罗纪,有可能在三叠纪就已经出现,并在侏罗纪得到广泛的传播,其迁移的路线有四条,即从起源中心向东经上耳其,伊朗进入东南亚地区,向东南通过古南大陆向印度板块和徜大利亚扩散,向北进入北美地区,向西南进入南美洲地区,随着冈瓦纳古陆的分离,印度板块向北漂移以及澳大利亚与古南大陆的分离,植物迁移与扩散的速度受到了制约,耳草属植物现代分布格局形成的原因在于传播途径的隔断和第四纪冰川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9.
广西石灰岩地区蜈蚣蕨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等位酶分析方法 ,研究了广西石灰岩地区蜈蚣蕨居群的遗传多样性 ,分析了其空间变化趋势。检测了 8个酶系统 ,1 5个酶位点。分析结果表明 :广西石灰岩地区蜈蚣蕨居群遗传多样性程度较高 ,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平均数为 1 .6 7,多态位点为 5 7.78% ,平均期望杂合度为 0 .2 4 9。蜈蚣蕨居群的遗传组成在居群间有一定的差异 ,但差异的程度并不与空间距离成正比  相似文献   
120.
安健  汪明  孔繁瑶  殷佩云 《动物学报》2001,47(4):431-435
利用透射电镜对柔嫩艾美耳球虫配子生殖阶段的超微结构进行了,大配子体和小配子体于相邻的宿主肠上皮细胞内相产生,由末代裂殖子入后,长大变圆而形成,小配子的形成为直接分化型,首先细胞核分裂成为多核体,随后细胞核向周边移动,然后紧靠细胞处的限制向外突出,临近突出部位的限制膜下陷,在核上方形成中心粒,中心粒发育为基粒,鞭毛中的微管和附着微管,早期形成的小配子仍与小配子体的殖体相连,成熟的小配子与配子体分离,外型香蕉状,外被单位膜,内有一电子结构十分致密的细胞核,核的头端侧面有一个巨大的线粒体,小配子有鞭毛2根,每根鞭毛内有微管,组成为9+2结构,此外,小配子至少有6根附着微管,大配子体和大配子外被单位膜,内部形成大量的成囊体1和成囊体2,并有大量的支链淀粉和脂肪体,中央有一个细胞核,卵囊臂有5层,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细胞内有大量的支链淀粉和脂肪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