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75篇 |
免费 | 137篇 |
国内免费 | 486篇 |
专业分类
249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62篇 |
2022年 | 83篇 |
2021年 | 77篇 |
2020年 | 82篇 |
2019年 | 65篇 |
2018年 | 43篇 |
2017年 | 62篇 |
2016年 | 63篇 |
2015年 | 80篇 |
2014年 | 97篇 |
2013年 | 90篇 |
2012年 | 111篇 |
2011年 | 127篇 |
2010年 | 94篇 |
2009年 | 107篇 |
2008年 | 111篇 |
2007年 | 72篇 |
2006年 | 95篇 |
2005年 | 88篇 |
2004年 | 72篇 |
2003年 | 91篇 |
2002年 | 64篇 |
2001年 | 72篇 |
2000年 | 51篇 |
1999年 | 75篇 |
1998年 | 37篇 |
1997年 | 46篇 |
1996年 | 36篇 |
1995年 | 39篇 |
1994年 | 39篇 |
1993年 | 42篇 |
1992年 | 44篇 |
1991年 | 34篇 |
1990年 | 39篇 |
1989年 | 49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81.
Roscovitine对C型尼曼-皮克病小鼠球状神经轴突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剂roscovitine对C型尼曼-皮克病(NPC)小鼠(npc-/-)球状神经轴突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roscovitine(72,144,300 and 600nmoles/day)对5.5周龄的npc-/-小鼠进行两周侧脑室灌注,以DMSO灌注的同龄npc-/-小鼠为对照。抗非磷酸化神经细丝蛋白抗体SMI32和抗有丝分裂期磷酸化表位抗体MPM-2免疫染色检测小鼠脑内球状神经轴突的数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骨架蛋白磷酸化程度的变化。结果Roscovitine组球状神经轴突数量较DMSO组显著减少,神经细丝和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程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剂能明显改善NPC的神经元细胞骨架损害。 相似文献
82.
83.
目的探讨阴道液中唾液酸酶活性、阴道加德纳菌及抗阴道加德纳菌的溶血素(anti-Gvh)IgA水平在细菌性阴道病(BV)的相关性。方法对15例健康人和60例临床诊断为BV的患者,取阴道分泌物分别进行唾液酸酶活性和anti-Gvh IgA水平测定及阴道加德纳菌(Gv)分离培养。唾液酸酶活性利用从底物-5溴-4氯-3吲哚基-α-D-N乙酰基神经氨酸(X-Neu5Ac)转化而得到的甲氧基苯酚的纳摩尔数来表示;anti-Gvh IgA通过ELISA法测定。结果BV组Gv活菌数(6.96 log CFU/g)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58 log CFU/g)(P<0.01)。BV组anti-GvhIgA(238.0±220.6)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75.0±40.16)(P<0.01)。BV组Gv分离率(86.7%)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3.3%)(P<0.01)。45例临床诊断为BV的患者中,其中26例Gvh IgA(+),19例Gvh IgA(-);Gvh IgA(-)组阴道液中唾液酸酶活性(5.00±1.29)显著高于Gvh IgA(+)组(1.58±1.22)(P<0.01),2组的Gv的分离率和活菌数差异却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BV患者阴道内高活性的唾液酸酶与低水平anti-Gvh IgA和黏膜IgA破坏程度具有关联性。 相似文献
84.
目的通过研究非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医务人员对肺隐球菌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31例非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肺隐球菌病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职业情况、伴随的基础疾病、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等各方面特点。结果肺隐球菌病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及漏诊。治疗方法及药物少,病程长。结论肺隐球菌病虽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但从病例分析结果来看诊治该病仍有一定规律可循,亟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遇到疑似病例应行血乳胶凝集试验及肺活检或手术病理予以明确,药物治疗需要足够疗程。 相似文献
85.
During the past three decades, Wingtess/Int (Wnt)signaling has emerged as an essential regu{ator crucial for neuronal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Inestrosa and Arenas, 201_0). In addition, Wnt signal- ing was recently shown to be involved in the regula- tion of synaptic function and plasticity, which is critical for learning and memory (Oliva et aL, 2013). Deregulation of Wnt signaling has been proposed as a key contributor to the pathogenesis of neurode- generative disorders including Alzheimer's disease (AD) and Parkinson's disease (PD). This increasing knowledge of the specific roles of Wnt signaling cascades during different stages of life has suggested innovative 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the treatment of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相似文献
86.
目的:调查牛气肿疽病的流行病学发病状况。方法: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对位于本地区不同县区的存栏200头以上的9个规模养牛场进行调查,主要调查了牛气肿疽病的发病状况。结果:我们在9个规模养牛场对2600头肉牛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牛气肿疽病59头,发病率为2.27%,其中死亡33头,存活26头。结论:本地区肉牛气肿疽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比较高,要积极根据发病因素加强预防与干预。 相似文献
87.
在美国,早几年前一种阔叶橡树Quercus spp)发生“猝死病”的传染病流行,造成美国西部海岸数万株橡树的突然死亡,这是一种恶性传染病,在加州沿海300多公里地带都蔓延这种传染病,邻近的州如俄勒冈州也有这种树的传染病发生。这些受感染的橡树,在其树干下部流出一种深红褐色稠汁,继而出现腐坏而逐渐死亡,这种病还殃及其他许多树种,这说明此传染病并非专一性的, 相似文献
88.
89.
目的 探讨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并查找相关文献对该疾病进行总结复习。方法 回顾性研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6-2021年诊断为Rosai-Dorfman病的病例,所有病例均由2位高年资诊断医师复阅。结果 13例患者,年龄16~71岁,男性4例,女性9例,男女比例1∶2.25。9例为结外RDD,3例为混合型RDD,1例为肿瘤形成相关型。发生部位:鼻腔鼻窦5例,其中2例伴有颈部淋巴结无痛性肿大,皮肤型RDD 3例,降主动脉、颌下腺、回盲瓣、眼眶、肺各1例,其中发生于回盲瓣者并发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生颌下腺者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临床表现因发生部位不同而表现不一。镜下形态大致相同,可见大量组织细胞、淋巴细胞以及浆细胞,呈现交替排列的暗区和亮区,高倍镜下可见“伸入现象”,即组织细胞内含有完整的淋巴细胞,大多病例可伴有明显的纤维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S-100、CD68阳性,CD1α阴性。结论 Rosai-Dorfman病发病率低,发病年龄广,女性患者较多见,易发生于鼻腔鼻窦,临床表现及影像学不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90.
末次盛冰期环境恶化对中国北方旧石器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末次冰期间冰段时,中国北方地区水热条件普遍较好,旧石器文化也比较发达。然而,进入末次盛冰期后,随着气温的普遍降低和降水量的明显减少,草原和沙漠带急速向南扩张,动物群也大举南迁。对于这种严酷的生存环境,中国北方的旧石器文化是如何响应的呢?本文以宁夏彭阳PY01-02,PY03和PY05等地点的地层剖面和石制品的研究为基础,首先提出彭阳地点群地层沉积相由河湖相沉积迅速转变为黄土堆积说明由末次冰期间冰段到末次盛冰期自然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其次,通过对上述两种不同沉积相中出土石制品的大小、重量、原料以及技术上的比较说明随着环境的变化石制品本身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层河湖相堆积中出土的石制品粗大笨重,主要以各种石英岩为原料,与同期泾水上游旧石器文化的特征相近,应是当地文化特征的一种具体体现。上层马兰黄土中的石制品的普遍较小,主要以石英和燧石为原料,其中用燧石制成的细石器具有宁夏灵武水洞沟下文化层同类制品的特征,而用石英制成的小石器则同海原一带的史前文化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据此作者推测这可能与史前人类在环境日益恶劣的情况下向南迁移有关。山西南部地区的下川和柿子滩遗址的地层和石制品证据亦表明,末次盛冰期前后该地区旧石器文化的明显差异可能也与末次盛冰期环境恶化时人类的迁徙有关。最后,中国北方地区考古遗址的空间分布变化为上述史前人类南迁的推测提供了有力证据。因此,作者认为末次冰期的环境恶化对中国北方旧石器文化的影响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