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2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80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61.
5种常用鱼药对黑尾近红鲌鱼种的急性毒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常温静水条件下,用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比例5∶ 2)、高锰酸钾、晶体敌百虫、强氯精、溴氯菊脂等5种常用水产药物对黑尾近红鲌鱼苗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安全浓度最高的是高锰酸钾为0.738 mg/L,安全浓度最低的是溴氯菊脂为0.0033 mg/L, 5种常用水产药物对黑尾近红鲌鱼苗都比较敏感,药物的敏感性大小依次为:溴氯菊脂>强氯精>敌百虫>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高锰酸钾.  相似文献   
162.
2001年4月~2009年11月采用样线法和定点观察法对陕西红碱淖湿地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79种,隶属于8目14科,其中古北界56种,东洋界5种,广布种18种;在居留型上夏候鸟32种,旅鸟45种,迷鸟2种,无冬候鸟和留鸟.优势种以雁鸭类、鸥科、鸻鹬类为主.红碱淖湿地鸟类物种多样性指数为1.564,均匀度指数为0.361.在不同生境中,沼泽地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最高(1.561),均匀度指数为0.363,芦苇丛鸟类群落多样性最低(0.104),均匀度指数为0.050.分析了食物、生境和水位等因素对红碱淖湿地水鸟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3.
红曲色素是天然安全的色素和防腐剂,根据代谢数据库选择了6种代谢途径关键酶的抑制剂,在基本培养基中考察这些抑制剂对红曲霉生长和合成色素的影响。甲羟戊酸合成途径的抑制剂邻氨基苯甲酸和3,4-二羟苯甲酸对红曲霉生长和色素生物合成都没有影响;莽草酸途径关键酶氨基苯甲酸合成酶的抑制剂三甲胺不抑制红曲霉的生长和色素的合成。在不影响红曲霉生长的浓度范围内,聚酮途径中β-酮酯酰-ACP合成酶的专性抑制剂碘乙酰胺(0.5mmol/L)抑制红曲色素合成程度达64.7%,非专性抑制剂咪唑(1mmol/L)抑制幅度达60%,聚酮途径硫酯酶的抑制剂2,4-二硝基氟苯(0.5mmol/L)强烈抑制红曲霉合成色素的活性,抑制程度达91.5%。相关酶活抑制的试验数据显示红曲霉可能经过聚酮途径合成红曲色素。  相似文献   
164.
采取室内试验,研究蚯蚓对红松阔叶混交林中几种不同阔叶的摄食量及影响因素、蚯蚓在不同阔叶中的生长状况和对有机碳和全氮的影响,探讨蚯蚓在东北红松阔叶混交林阔叶分解中的作用。蚯蚓喜食枫桦、紫椴和色木槭分解落叶,不喜食水曲柳分解落叶。试验表明,温度、凋落叶种类和凋落叶的分解时间等因素影响蚯蚓摄食量的大小。蚯蚓对3种喜食分解落叶摄食量平均值为:枫桦>色木槭>紫椴。不同温度条件下蚯蚓摄食量平均值为:20℃>25℃>15℃。凋落叶分解时间越长,蚯蚓越喜食,其摄食量也越大。分解落叶的C/N比新鲜凋落叶低。蚯蚓在3种凋落叶中的日增重倍数和日排粪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不同温度下蚯蚓日增重倍数的平均值为25℃>20℃>15℃。蚯蚓在紫椴凋落叶中日增重倍数高于枫桦和色木槭分解落叶,在色木槭分解落叶的摄食过程中日排粪平均值高于紫椴和枫桦凋落叶。微生物对落叶中有机碳分解40d的作用小于蚯蚓对落叶摄食20d。蚯蚓摄食20d对增加凋落叶中的全氮含量的作用大于微生物单独分解40d。在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蚯蚓对阔叶凋落叶的分解占年平均凋落叶量的10.3%左右。蚯蚓在红松阔叶混交林中阔叶分解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65.
靛红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稻瘟菌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靛红为原料合成了系列3-亚胺基/亚甲基-吲哚-2-酮化合物及其Mannich碱衍生物,研究了它们在抗稻瘟菌方面的活性,发现了这两种类型的若干化合物有较好的抑制稻瘟菌孢子萌发的活性,初步讨论了构效关系。认为1位的羟甲基和胺甲基、3位的亚甲基是药效团,芳基亚甲基苯环上对位取代基、羟基取代基和吸电子取代基不利于活性的提高,邻位的供电子取代基有利于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6.
凉水与帽儿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凉水红松阔叶次生林与帽儿山红松阔叶次生林的区系成分对比分析,阐明了凉水自然保护区与帽儿山自然保护区的区系成分的差异及其影响差异的因素。结果表明,纬度差异是两个自然保护区区系成分差异的重要因素,凉水自然保护区纬度偏高,温带成分占有很大比例,而帽儿山自然保护区纬度偏低,增加了许多华北植物区系成分及热带、亚热带植物区系成分。凉水自然保护区共有种子植物80科243属441种,帽儿山自然保护区共有种子植物87科328属750种。在特有成分上,两个保护区也有差异,帽儿山自然保护区含有更多的中国特有种。  相似文献   
167.
米草属引入中国海岸带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秀玲 《生态学杂志》2007,26(11):1878-1883
1963年以来,中国先后从国外引进3种米草。实践证明,大米草和互花米草是盐渍土壤植物群落形成的先锋植物,适应于中国海岸带自然环境,生长发育正常,具有明显的促淤造陆和保护海岸等生态功能,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大米草和互花米草在南方海岸繁殖过快是近岸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但并未对环境、动植物种群和人类构成侵害,其在北方海岸未发生异常现象,故应客观地评估米草的功与过。本文从利弊2个方面对中国海岸滩涂引入米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8.
我国不同产地红车轴草异黄酮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HPLC法首次对产于我国11省的红车轴草中7种主要异黄酮单体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7种异黄酮总量变化范围为0.105%~1.725%。7种异黄酮单体含量随产地变化较显著,德鸢尾素、红车轴草素、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大豆黄素、染料木素和鸡豆黄素A的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0.189%、0~0.066%、0.020%~0.076%、0.004%~0.948%、0~0.089%、0.020%~0.073%和0~0.424%。  相似文献   
169.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海南红厚壳果实挥发油,利用GC-MS技术对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鉴定。从红厚壳果实精油中检测到37个化学成分,鉴定了其中的33个化合物,占总含量的99.26%.主要成分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8.80%、棕榈酸7.07%、硬酯酸8.05%、油酸乙酯18.53%、9,12-十八二烯酸甲酯17.45%。  相似文献   
170.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二氧化碳湍流交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开路式涡度相关技术,研究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森林-大气界面的CO2湍流交换特征.结果表明,在近中性大气层结条件下,冠层上方垂直风速和CO2浓度功率谱在惯性子区基本符合-2/3定律,垂直方向主导湍涡尺度约为40 m.湍流通量贡献区主要在0.01~2 Hz频率范围内,冠层上方低频传输的湍涡贡献了更多的CO2通量.这说明开路式涡度相关仪器系统可以满足冠层上方湍流通量观测的基本要求.但通过涡度相关法实测获得的森林-大气CO2通量仍存在夜间低估现象,非湍流过程的增加是涡度相关技术应用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需要对弱湍流条件下的CO2通量做相应的修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