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28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杨桂权  杨大胜 《四川动物》1994,13(1):177-178
根据1992年10月至1993年10月万县市黑熊资源专题调查资料,栖息于我市森林中的黑熊约有500头,主要分布在我市北部城口(占44%)、东部的巫溪(占42%)、巫山(占14%)三县低中山的41个林区乡,海拔为1000—2500m的林下植被繁多的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  相似文献   
3.
大别山北坡落叶阔叶林种间相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联结系数AC,点相关系数PCC,x~2检验和pearson相关系数r公式测定了大别山北坡落叶阔叶林的种间关系,依据种间联结程度将乔木层划分出3个生态种组,即栓皮栎──枫香种组,化香──短柄抱种组和锐齿栎──灯台树种组。  相似文献   
4.
该文选取浙江省古田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72种木本植物,探究气候因素、系统发育关系和功能性状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叶衰老物候的影响。结果表明,叶变色期在9—12月,落叶期在10—12月。每月落叶物种数与月均温、月均降水量和月均日照时数没有显著相关性,每月叶变色物种数与月均温和月均日照时数呈弱相关;落叶性对叶变色期和落叶期具有显著影响;植物间系统发育关系对叶变色期和落叶期没有显著影响。因此,生物和非生物因子都会影响常绿阔叶树种的叶衰老,这对于提高秋季物候预测模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净第一性生产力的估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净第一性生产力的估算倪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生态室,北京100093)EstimateoftheNetPrimaryProductivityforSubtropicalEvergreenBroadleavedForestinCh...  相似文献   
6.
云南哀牢山徐家坝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动态和节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多年定位观察资料,包括从组成种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成年物种的生长规律和物候节律对湿性常绿阔叶林动态和节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林地种子贮量、可萌发种子量和萌发种数,雨季大于旱季。幼苗生长雨季快于旱季。表明雨季是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最佳季节。立木生长是种间竞争、自我调控、自疏的过程。成年物种各物候期长、不明显与温带阔叶林各物候期短、明显不同,而开花、结果、落果终年进行与西双版纳季节雨林物候节律相似。三者的不同在于季节雨林春季(2~3 月)落叶,常绿阔叶林冬季(11~12 月)落叶,温带阔叶林秋季(9~10 月)落叶。依据物种物候节律特点及其对气候环境的反应区分出3 种生态物候型:1.暖温生态物候型(占总种数(50)的82% );2.温性生态物候型(占12% );3.温凉生态物候型(占0.6% )  相似文献   
7.
七坪林场常绿阔叶林凋落物研究初报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梁宏温  黎洁娟 《生态学杂志》1991,10(5):23-26,49
凋落物即来自林冠的落叶、落枝和落花果等有机残体。既是林木自身的代谢产物,又是森林土壤养分的重要来源,在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有关天然林凋落物的研究,国内已有一些  相似文献   
8.
浙江天童太白山不同群落植物构型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植物构型是植株构件在空间上的分配方式,反映了植物对环境的响应策略。通过对浙江天童太白山海拔差异很小的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小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gracilis)和云山青冈(Cyclobalanopsis sessilifolia)群落类型中所有植株的树高、树冠厚度、树冠面积、叶片聚集度、枝下高和距地45 cm基径等植物构型性状,以及树冠曝光指数、土壤含水率、空气温湿度、土壤p H值和风速6个环境因子的测定,分别分析乔灌木层植物构型性状及性状关系在3个群落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从栲树到小叶青冈至云山青冈群落,灌木层的树高、树冠厚度、枝下高和距地45 cm基径增加,叶片聚集度减小;乔木层的树高、树冠厚度、树冠面积、枝下高和距地45 cm基径均减小,叶片聚集度增大;(2)3个群落灌木层构型性状间显著相关(P0.001),而乔木层只在中低海拔群落存在相关性;(3)从栲树到小叶青冈至云山青冈群落,乔灌木层的冠层曝光指数显著增加(P0.05);(4)多元逐步回归表明,树冠曝光指数对灌木层构型性状变异的贡献最大,而风速、土壤含水率和p H值对乔木构型性状的变异起主导作用。综上得知,天童太白山乔灌木植物在不同群落间存在构型分异,植物对光资源的竞争是引起灌木构型在不同群落间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而对乔木植物,其构型变化更多受到风速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林下灌木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重要的构成部分,但林下灌木细根功能性状变异规律及地下生态策略仍不清楚。以福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内9种灌木为研究对象,对细根直径、根长、比根长、组织密度、碳浓度和氮浓度6个细根性状进行研究,采用序级划分法,分析不同树种细根性状序级间的变化特征、常绿和落叶灌木细根性状之间的差异,不同序级细根性状之间的关系以及细根性状变异维度。结果表明:树种和序级对9种灌木细根形态和化学性质有显著影响。直径、根长、根组织密度随着序级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比根长和氮浓度逐渐减小,碳浓度在序级间的变化趋势不一,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落叶灌木细根直径、根长和氮浓度均显著高于常绿灌木,碳浓度和组织密度显著低于常绿灌木,表明与常绿灌木相比落叶灌木更偏向于资源获取型生态策略,常绿灌木则更偏向于保守型策略。灌木细根在不同序级间的直径与比根长、组织密度,氮浓度与组织密度有较强的相关性,细根其他性状间的关系并不密切或因序级而异。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灌木细根性状变异沿一个主成分轴发生变异,该轴表示灌木细根的资源获取和保守的权衡策略。  相似文献   
10.
50年来山东塔山植被与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远  陈玉峰  董恒  郝加琛  慈海鑫 《生态学报》2011,31(20):5984-5991
为分析塔山植被与物种多样性50a自然演替和动态变化,2009-2010年,采用系统勘踏法和典型取样法进行了调查。当前塔山主要植被类型为"黑松林-赤松林-栓皮栎林"。50a间,该区针叶林从黑松(Pinus thunbergii)林演替为黑松林、赤松(P. densiflora)林和油松林(P. tabulaeformis)为主的混合针叶林,但针叶林的整体优势度下降,以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和麻栎(Q. acutissima)为建群种的阔叶林面积明显增大,由针叶林向阔叶林的演替趋势明朗。物种丰富度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物种多样性较低,处于森林演替初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