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7篇 |
免费 | 24篇 |
国内免费 | 59篇 |
专业分类
190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5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6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张广才岭温带次生针阔混交林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温带次生针阔混交林的树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特征,于2010年在吉林省蛟河林业实验区管理局建立了面积为21.84 hm2(420 m×520 m)的固定样地。从物种组成、种-面积曲线、植物区系特征、径级分布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等方面分析了该地区针阔混交林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样地共有DBH≥1.0 cm的木本植物活立木个体25,908株,隶属于18科27属45种,植株密度为1186株/hm2。植物区系以北温带分布属为主体,共有37属,占总数的82.22%,属长白山植物区系。样地内稀有种18种,偶见种14种。通过对该样地物种多样性计算得出,该样地Margalef多样性指数R、ShannonWienner指数H'、Simpson多样性指数D和物种均匀度Pielou指数Jsw分别为4.31、2.48、0.89和0.65。样地中所有个体的径级分布(以2cm等级排列)呈偏倒"J"形,整体更新良好,表现出群落稳定与生长状况良好的趋势。群落中重要值3的9个物种的径级结构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胡桃楸、水曲柳呈近似正态分布,表现为中径木个体数量多,而小径木和大径木个体数量少的特点;春榆、大果榆、色木槭、白牛槭、裂叶榆等物种呈倒"J"型或偏倒"J"型,更新良好;而红松由于受到了严重的人为干扰,天然更新不良,径级结构呈现不规律型。通过g(r)双变量函数分析9个优势树种空间分布格局可知,9个优势树种均表现出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着尺度的增大而降低。在r20 m的小尺度上物种聚集强度随尺度增大急剧降低,当尺度超过20 m后聚集强度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22.
鸡前、后背阔肌去神经后对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胞纳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作为大分子标记物,以组织化学和生物化学方法观察了鸡前后背阔肌在去神经后的胞纳现象。结果表明,在去神经后发生肥大的前背阔肌和去神经后发生萎缩的后背阔肌同样都出现胞纳的明显增加。组织化学所观察的结果表明,浸泡在含 HRP 的任氏液中的有完整神经支配的前、后背阔肌只有极少数的肌纤维摄取 HRP,而在去神经的前、后背阔肌中则有不少的肌纤维内部出现 HRP 染色反应。这种反应在有的纤维表现为弥散性染色,有的表现为浓的 HRP 反应颗粒。生物化学的结果显示,去神经后的前、后背阔肌中 HRP 的相对含量分别比有神经支配的对照肌肉明显地增多54%和87%,我们在鸡前背阔肌用组织化学和生物化学所得的实验结果与 Thesleff 等人提出的关于肌肉萎缩机制的假设显然不符。本工作证实了肌肉的胞纳作用的增加并不一定最终导致肌纤维的变性和萎缩。 相似文献
123.
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别名青麂,属于偶蹄目(ARTIODACTYL)鹿科(Cervidae)。毛冠鹿体重15~28 kg。体毛粗硬、体背毛色大部为黑褐或棕褐色,额顶有短而硬的簇状毛,面颊、唇周、内耳侧及耳尖灰白色,腹毛浅淡,鼠蹊部、肛周、尾下和后腿内侧白色。无额腺,但眶下腺发达,尾较短。雄性具极短且不分叉的角,隐于毛丛中难以见到,上犬齿较长。毛冠鹿分布于长江以南、西南地区及陕西、甘肃等地(张荣祖等,1997)。栖息于海拔1 000~4 000 m的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和山地灌丛等生境。以青草、野果、嫩枝叶、竹笋或竹叶为 相似文献
124.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天然林生物量遥感估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Landsat TM遥感图像, 以吉林省汪清天然林区为例, 应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森林生物量非线性遥感模型系统. 除采用遥感数据外, 该系统还引入了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坡向、立地类型等)作为模型自变量. 通过压缩输入数据和增强网络训练学习算法等措施, 对标准B-P神经网络进行了增强. 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增强型B-P神经网络具有收敛速度快和自学习、自适应功能强的特点, 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样本集的先验知识, 自动提取合理的模型, 模型预测结果能真实合理地反映实际情况. 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生物量遥感模型系统仿真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47%、2.38%和3.56%, 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分别为6.33%、8.46%和8.91%, 预估效果较理想. 应用该模型系统生成了研究区的森林生物量定量分布图, 其总体精度为88.04%. 相似文献
125.
<正> 唇柱苣苔属 Chirita 光叶唇柱苣苔 图1:4—7 Chirita leiophylla W.T. Wang. sp. nov. Affinis C. lunglinensi W.T. Wang, quae foliis pilis 0.1—0.4 mm longis tectis, bracteis majoribus late ovatis vel late ellipticis 1—3.8 cm longis 0.9—2.7 cm latis margine pauce dentatis differt. 相似文献
126.
127.
目的:探讨分析即时扩展型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在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乳癌术后的运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月-2012年4月收治的乳腺癌术后患者106例,采用乳癌术即时扩展型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观察手术效果以及满意度。结果:术后患者乳房美容优良率为88.68%明显大于对照组的47.17%,并且术后6个月治疗组生活质量评价总分明显大于对照组总分术后6个月患者生活质量评价总分明显大于术前评价总分,差异具有条件下意义(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即时扩展型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在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乳癌术后患者乳房美容效果较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但在手术后需积极处理可能存在的并发症情况。 相似文献
128.
129.
选择能够拟合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东北红豆杉生境内针阔混交林的直径结构分布模型,为该区林分经营管理提供参考。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龙荒沟林场15块东北红豆杉林分内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负指数函数和三参数Weibull分布函数2种直径分布模型拟合和χ^2检验,分析了15块样地的直径结构分布规律。15块样地的密度为400~981株·hm^-2,平均胸径变化范围为10.5~19.9 cm,各样地林分的直径分布的偏度均为正值,直径分布函数曲线均往左偏,除了9~11号样地的直径分布用三参数Weibull分布模型效果较好外,其他样地均适合用负指数模型拟合。两种模型均能有效描述直径结构分布规律,三参数Weibull分布模型用来拟合不规则直径分布时效果较好,而负指数分布模型拟合近似“反J”型曲线时效果好。该区东北红豆杉林分内针阔混交林直径结构分布不合理,应加强该林区经营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0.
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parasaissetiae是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成虫的重要内寄生蜂。寄生蜂的寄生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就温度、光周期、寄主成虫日龄、雌蜂日龄及交配等因子对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的寄生率、每头寄主的出蜂量及后代雌性率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期探明几种因子对该蜂寄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为27—30℃时寄生率最高为91.7%,出蜂量以27℃最高为7.5头,雌性率以24℃条件最高为72.1%,其次27℃为62.6%,说明24—30℃是寄生效果较好的适温范围;光周期对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的影响明显,光暗比为12 h∶12 h条件下,其寄生率、出蜂量、后代雌性率均最大,分别为70.6%、5.3头、68.3%;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寄生用20—21日龄橡副珠蜡蚧成虫的寄生率、出蜂量及后代雌性率均为最高,分别为87.0%、5.6头、51.2%,说明20—21日龄的橡副珠蜡蚧成虫是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最适合寄生的阶段;雌蜂日龄对寄生效果的影响明显,3日龄的出蜂量最多为5.6头,4日龄的小蜂寄生率最高为81.7%,5日龄的雌性率最大为55.2%;交配是另一影响寄生效果及性比的重要因子,已交配的寄生率及出蜂量显著高于未交配的,分别为91.7%、7.5头,交配的雌性率为62.1%,而未交配所育后代均为雄蜂。综合以上结果分析,可考虑选用20—21日龄橡副珠蜡蚧成虫、充分交配的3—6日龄小蜂、温度27℃及光周期L∶D=12∶12作为室内扩繁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的理想条件组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