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杉阔混交林主要种群多维生态位特征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30  
在生态位空间分割基础上,应用两种不同类型的生态位宽度公式和生态位重叠公式测定了杉阔混交林不同资源空间中主要种群的多维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考虑资源利用率与否对生态位宽度的测度有较大影响。杉阔混交林主要种群在不同资源空间中的生态适应性不同。在同一资源空间中,种对间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并非成正相关关系。在不同资源空间中,杉木与同一其它树种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发生变化。生态位重叠与竞争之间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受种对间的生物学特性的左右。研究杉阔混交林多维生态位特征对混交林营造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2.
海拔变化对凤阳山针阔混交林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风阳山自然保护区是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针阔混交林是保护区内的重要森林类型。为明确海拔变化对高山针阔混交林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及初步影响机理,了解气候变暖后典型林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以黄山松在凤阳山的分布范围800—1800 m为准,选取900、1100、1300、1500、1700 m 5个海拔梯度,在每个海拔梯度的阳坡内选取排水较好、坡度较缓、长势适中的3个标准样地(20 m×20 m),于2016年8月用蛇形法于每块样地取样,用冰盒带回实验室,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图谱分析确定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丰度,同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进行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排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海拔升高,针阔混交林样地内植物种类组成有所变化。土壤养分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差异性显著(P0.05);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革兰氏阴性细菌丰度在高海拔处较大;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排序显示,随海拔升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发生明显改变,可以分为三个类群,各海拔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在两个NMDS轴上均呈现出显著差异(P0.05)。通过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冗余分析(RDA),发现土壤p H、容重、含水量、及有效磷含量对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土壤革兰氏阳性细菌、放线菌丰度与各土壤因子之间均有显著相关关系;革兰氏阴性细菌受土壤含水量及有效磷的含量影响较大;真菌丰度与土壤p H及有机碳含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厌氧菌及16:1ω5c丰度与土壤因子间相关性较弱。海拔变化所引起的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的因素;6个微生物群落对海拔的适应程度是不同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对高海拔的低温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13.
焦懿  赵苹 《应用生态学报》2001,12(6):892-896
观察了温度对白蜡虫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ericeri Xu et Jiang)存活和繁殖的影响,组建了18℃、21℃、24℃、27℃、30℃和33℃6种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白蜡虫阔柄跳小蜂的世代存活率为24℃>27℃>30℃>21℃>33℃>18℃>15℃,温度过高或过低对白蜡虫阔柄跳小蜂的存活和繁殖不利,24℃和27℃雄虫的怀卵量、产卵量和产卵百分率都显著高于其它温度处理,以抛物线方程y=a bx cx^2拟合世代存活率(S)、种群趋势指数(I)、净生殖率(R0)和内禀增长为(rm),在24℃、27℃和30℃温度下,白蜡门阔柄跳小蜂的种群趋势指数I>1,内禀增长力rm>0,种群数量逐代增加,种群加倍时间分别为15、16和23d,21℃时I≈1,rm≈0,种群数量基本保持不变,18℃和33℃时I<1,rm<0,种群数量出现负增长,15℃雌蜂不产卵,不能繁殖后代。  相似文献   
114.
中国薹草属二柱薹草亚属(莎草科)增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发现于新疆布尔津的一个中国新记录种——卵形薹草Carex leporina L.,提供了其形态描述和线描图。该种因具有雌雄顺序的小穗和鳞片状的苞片而与卵果薹草C. maackii Maxim.近缘,但花序较短、小穗较少而与后者不同。这两种植物隶属于薹草属二柱薹草亚属卵形薹草组subgen. Vignea sect. Ovales。  相似文献   
115.
深水网箱养殖卵形鲳鲹血液指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深水网箱养殖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成鱼的部分血液性状和血清生化指标进行测定比较.结果显示,雌、雄成鱼红细胞数量(RBC)、白细胞数量(WBC)、血细胞比容(Ht)、红细胞沉降率(ESR)等血液性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血清指标中雌、雄成鱼血糖(GLU)的含量分别为(10.24±1.25)mmol/L、(17.36±1.34)mmol/L,存在极显著差异;雌鱼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钾离子(K+)、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浓度大于雄鱼(P<0.05);雄鱼血清中肌酐(CREA)、钠离子(Na+)浓度大于雌鱼(P<0.05);尿酸(UA)、尿素氮(BUN)、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白蛋白/球蛋白(ALB/GLB)、钙离子(Ca2+)、氯离子(Cl-)、无机磷(PO43-)等指标,雌雄差异不显著.卵形鲳鲹部分生化指标存在雌雄差异,可能与个体的生理状况有关.结果可为卵形鲳鲹血液生理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6.
利用PVC顶盖埋管原位培育法测定了北京东灵山地区一个油松纯林和一个油松-辽东栎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土壤无机氮库、氮素净矿化/硝化速率的季节动态以及年度净矿化/硝化量。结果发现1)两个生态系统的土壤无机氮库和氮素净矿化/硝化速率都存在比较明显且比较一致的季节动态,但个别时期也存在较大差异;2)纯林与混交林土壤NH  相似文献   
117.
松阔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3种结构参数结合树种组成,分析了松阔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结果表明,优势树种马尾松多呈单种聚集,其余树种中、强度混交占了相当大的比例;马尾松在空间大小对比上占有一定的优势,其余树种则分化严重,既有占优势的树种,也有受压的树种;从林木水平分布格局上看,该地林分是以团状分布为主。  相似文献   
118.
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别名青麂,属于偶蹄目(ARTIODACTYL)鹿科(Cervidae)。毛冠鹿体重15~28 kg。体毛粗硬、体背毛色大部为黑褐或棕褐色,额顶有短而硬的簇状毛,面颊、唇周、内耳侧及耳尖灰白色,腹毛浅淡,鼠蹊部、肛周、尾下和后腿内侧白色。无额腺,但眶下腺发达,尾较短。雄性具极短且不分叉的角,隐于毛丛中难以见到,上犬齿较长。毛冠鹿分布于长江以南、西南地区及陕西、甘肃等地(张荣祖等,1997)。栖息于海拔1 000~4 000 m的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和山地灌丛等生境。以青草、野果、嫩枝叶、竹笋或竹叶为  相似文献   
119.
长白山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调查名录Ⅳ针阔混交林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2000-2009年间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针阔混交林及露水河、松江河、长白县等地相同林带所采的1700余份标本,报道了长白山针阔混交林带分布的大型真菌68科209属498种.其中,中国新记录种8种,待定种3种,吉林省新记录种12种,所有标本保存于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HMJAU).  相似文献   
120.
目的:探讨分析即时扩展型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在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乳癌术后的运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月-2012年4月收治的乳腺癌术后患者106例,采用乳癌术即时扩展型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观察手术效果以及满意度。结果:术后患者乳房美容优良率为88.68%明显大于对照组的47.17%,并且术后6个月治疗组生活质量评价总分明显大于对照组总分术后6个月患者生活质量评价总分明显大于术前评价总分,差异具有条件下意义(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即时扩展型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在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乳癌术后患者乳房美容效果较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但在手术后需积极处理可能存在的并发症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