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5篇
  免费   253篇
  国内免费   24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1 毫秒
321.
甘露糖结合凝集索(mannose-binding lectin,MBL)是天然免疫中重要的模式识别分子,能在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前,作为体液免疫因子发挥抗病毒作用。MBL可以通过多重糖识别功能域与微生物表面的多糖重复序列结合,经MBL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途径,激活补体系统,并增强吞噬作用。为了探讨MBL在严重呼吸道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本文作者分析了SARS患者血清MBL水平和MBL基因型与SARS易感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22.
《生命世界》2005,(8):27-27
英国科学家最新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慢性疲劳综合症(CFS)患者仔在着某些生理上的异常,这与以往"CFS 完全是一种心病"的说法有所不同。据英国伦敦大学乔纳森·克尔教授领导的 CFS  相似文献   
323.
近年来,先天性感染引起新生儿畸形死亡的人数日益增加, T O R C H 是一组能引起先天性感染的病原微生物。1971 年 Nahm ias 等将引起先天性感染的病原体用英文字头命名,称为 T O R C H 感染或 T O R C H 综合征。 T 代表弓形体( Toxoplasm a gondii, T O X O), O为其它( Other,包括很多种病毒), R 表示风疹病毒( Rubella virus), C代表巨细胞病毒( Cytom egalovirus, C M V), H 表示单纯疱疹病毒( Herpes sim plex virus, H S V)。随着病原微生物学、免疫学和流行性病学研究的进展,又发现了多种能引起先天性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Varicella zoster virus, V Z V),麻疹病毒( Measles virus, M V), 流 行性腮 腺炎 病毒( Parotitis virus, P V), 人类免 疫缺 陷病毒 ( Hum anim m unodeficiency virus, H I V),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C virus, H C V),人类疱疹病毒6型( Hum an herpes virus type 6, H H V 6),肠道病毒( Enterovirus, E V),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H B V),人类乳头瘤病毒( Hum an papillom avirus, H P V), E B 病毒( Epstein Barr virus, E B V),人类微小病毒 B19( Hum an parvovirus B19, H P V B19)和人类嗜血细胞病毒1 型( H T L V 1)等。 T O R C H 感染的特点是孕妇患其中任何一种疾病后,本人的症状极其轻微,或根本没有症状和特征。病原体虽不相同,却能使胎儿或新生儿出现相同或相似的临床表现,有时还很严重,甚至导致死亡。如在怀孕早期感染,则发生流产、死胎和胎儿畸形。中晚期感染,导致胎儿不同程度畸形和脏器损害。  相似文献   
324.
武汉东湖间隙水的地球化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了东湖沉积物的pH、Eh状况和原因,沉积物间隙水的化学特征。在东湖间隙水的地球化学过程中,CaCO3与MgCO3的过饱和度之比为44.6,有利于CaCO3的沉积,CaCO3的形成趋势大于CaMg(CO3)2,硫体系优势场表明硫多数以SO42-形式存在,溶解在间隙水中的SiO2大多数为无定形硅,硅酸盐在沉淀时可吸附金属离子,使金属离子在沉积物中富集,净化水体。    相似文献   
325.
为了解性传播疾病(SexuallyTransmittedDiseasesSTD)对家庭内传播的影响,用多聚酶链反应(PCR)等方法检测了94对夫妻和其中15户家庭中16名子女的STD病原体NG、CT、UU、HPV、梅毒螺旋体和白色念珠菌。结果表明:男性不洁性史为68.15%而女性为4.26%,两者间有显著差异(P<0.01),但其发病率无统计上显著差异(男76.60%、女73.40%)。STD感染以CT感染最高,达44.68%,NG感染为31.91%,HPV感染是15.96%,未检出梅毒和HSV感染。患者中两种及以上病原感染过35.11%。56.25%的子女STD感染系其患STD父母传染的。这提示如果夫妻任何一方检出有STD感染,另一方须做系统监测与咨询,以便及时采取治疗和预防措施并避免子女受到感染。  相似文献   
326.
报道了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人IgG和抗人IgM(u链)单克隆抗体作第二抗体,用自己培养、纯化的弓形体(To)、风疹病毒(RuV)、巨细胞病毒(CMV)和单纯疱疹病毒(HSV12)的虫体和病毒抗原包被酶标板,研制出检测ToRCH系列的特异性IgG和IgM的间接ELISA试剂。质量检定结果表明,该试剂特异性强、本底低,能有效消除RF因子等干扰因素的影响;灵敏度达1∶160~640;精密性好,变异系数(C.V)在1.4%~9.0%;试剂稳定,37℃存放4d,各项指标的变化率不超过15%。  相似文献   
327.
一次PCR扩增单纯疱疹和巨细胞病毒基因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内感染是影响优生优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由病毒引起的宫内感染主要有以下四类病原:HSV、CMV、TOXO和风疹病毒(RV),其中HSV和CMV的感染率较高。孕期这两种病原的感染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严重的可导致流产甚至胎儿畸形。目前已有针对这两种病...  相似文献   
328.
目的:探讨细菌L型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药敏试验采用KB法;β-内酰胺酶采用碘测定法;金葡菌采用国际标准化噬菌体分型法;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玻片法。结果:148株细菌L型中革兰阴性和阳性菌分别占534%和466%。金葡菌占257%,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各占167%。L型对β-内酰胺类和万古霉素较其返祖菌耐药率高,对红霉素及环丙沙星较敏感。返祖菌中金葡菌和表葡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敏感率为960%,对庆大霉素、哌拉西林、头孢哌酮60%~84%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敏感率约20%,对头孢哌酮(80%)和阿米卡星(66%)多敏感。返祖菌中,金葡菌895%产β-内酰胺酶,MRSA达789%;金葡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无优势型别。结论:医院感染中细菌L型分布及其耐药性与B型不同。  相似文献   
329.
牙周微生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牙周细菌克隆的多型性与感染模式70年代以后,随着对厌氧微生物分离、培养和鉴定技术的发展,从口腔内发现了三百多种不同种类的细菌,目前认为最可疑的牙周致病菌有:放线共生放线杆菌、牙龈卟啉菌、中间普氏菌、具核梭杆菌、福氏类杆菌、直形弯曲菌、优杆菌、溶齿艾肯氏菌、微小消化链球菌、月形单胞菌和密螺旋体,其中放线共生放线杆菌作为局限性青少年牙周炎的主要致病菌,牙龈卟啉菌作为成人牙周炎的主要致病菌是被研究得最广泛,证据也是最充足的。在感染微生物学领域,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是致病菌往往存在多种克隆型,有些是毒…  相似文献   
330.
冠状病毒(CoV)属于套式病毒目冠状病毒科,为有包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组约27~32 kb。近年来,冠状病毒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如2002年出现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以及2012年出现的中东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特别是2019年出现并流行至今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其在全世界范围内暴发,严重危害了人类健康和社会秩序,引发了人们的高度关注。迄今为止,SARS-CoV-2已经演化出了多个变体,且仍处于不断变异中。目前流行株型以Omicron为主,同时伴有其他多个变异型。当前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已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SARS-CoV-2依然是未来一段时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本综述总结了SARS-CoV-2 Omicron主要株型的关键突变以及其与病毒传染致病、免疫逃逸等特性的关系,为了解SARS-CoV-2演化传播、流行现状等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