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2篇 |
免费 | 39篇 |
国内免费 | 511篇 |
专业分类
118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24篇 |
2021年 | 27篇 |
2020年 | 22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24篇 |
2016年 | 25篇 |
2015年 | 29篇 |
2014年 | 69篇 |
2013年 | 28篇 |
2012年 | 51篇 |
2011年 | 65篇 |
2010年 | 60篇 |
2009年 | 43篇 |
2008年 | 75篇 |
2007年 | 33篇 |
2006年 | 35篇 |
2005年 | 39篇 |
2004年 | 36篇 |
2003年 | 33篇 |
2002年 | 55篇 |
2001年 | 48篇 |
2000年 | 38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37篇 |
1996年 | 34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29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5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841.
842.
玉米/大豆间作系统的作物资源竞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分析不同分隔方式下[地上地下均不分隔(T1)、地上地下均分隔(T2)、仅地下分隔(T3)、仅地上分隔(T4)]玉米/大豆间作系统的土壤储水量、作物生长发育、生物量及产量,研究了间作作物间的资源竞争.结果表明:T1中玉米行120 cm土层平均土壤含水量比其他处理低3.1%~12.9%,大豆行比其他处理低2.8%~12.5%.与T1相比,T2、T3和T4的玉米生育进程均有所推后,株高、叶面积、生物量累积、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均降低;大豆则与之相反.综上,玉米/大豆间作系统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变化是由于地上部与地下部综合作用的结果,且地下部作用大于地上部. 相似文献
843.
雾灵山草地早熟禾多胚囊和多胚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无融合生殖是指未经炷卵事例而产生后代的特殊生殖方式,它可以分为单倍体无融合生殖和二倍体无融合生殖;对于作物意义更大的是二倍体无融合生殖。多胚囊和多胚现象SHI是无融合生殖的表现形式。本文运用石蜡切片法、子房整体透明法研究了雾灵山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多胚囊和多胚现象。结果表明,(1)草地早熟禾多胚囊来源有两种:一是自大孢子母细胞,二是来自珠心细胞;(2)草地早熟禾多 来源有 相似文献
844.
845.
846.
农田非作物生境调控与害虫综合治理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就害虫综合治理的研究而言,农田生态系统可以区分出作物生境和邻近作物的非作物生境。昆虫从作物生境迁移到非作物生境,与作物生境缺乏食物或受人类栽培活动干扰而引起的自然迁移、转换寄主和寻求庇护场所有关。许多研究表明,与特定作物田块相联系的植被类型和结构可影响害虫及其天敌迁居的种类、数量和时间。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大田周围非作物生境的植被组成及特征来调控农业生态系统中害虫与天敌的相互关系,提高天敌对害虫的控制效能。由于景观的空间格局对节肢动物的生物学特性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所以,以景观为单元要比以同类作物的田块为单元更加适于害虫综合治理的研究和实施。在现代农业景观区域内重新引入和相嵌一些非栽培植物或廊道,可为众多有益节肢动物的繁殖、取食和避害提供多种类型的非作物栖境。 相似文献
847.
气候变化对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小麦生产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随机天气模型,将气候模式对大气中CO2倍增时预测的气候情景与CERES-小麦模式相连接,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我国冬小麦和春小麦生产的可能影响。并对水分、温度、CO2综合对小麦的作用进行初步模拟分析。所得结论为:①气候变化后小麦发育将加快,生育期缩短,春小麦生育期缩短的绝对数和相对数均小于冬小麦。②北方十个站点小麦生产的最适水分条件在不同站点、不同气候情景下都有所不同。最适水分条件变幅在40%~80%。③在不考虑CO2对小麦影响的情况下,由于热量充足,只要水分条件适宜,未来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小麦产量整体都有增产趋势。如果考虑CO2,增产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848.
不同禾本科作物与花生混作对花生根系质外体铁的累积和还原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土培盆栽方法模拟玉米/花生、大麦/花生、燕麦/花生、小麦/花生、高粱/花生5种种植方式,研究混作对花生根系质外体铁的累积和还原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花生与5种分泌植物铁载体能力不同的禾本科作物混作时,花生新叶叶色正常,而单作花生则表现出严重的缺铁黄化症状,混作花生各部位的含铁量明显增加.与麦类作物(大麦、燕麦、小麦)混作的花生其各部位铁含量高于与玉米、高粱混作的花生,说明麦类作物改善花生铁营养的能力强于玉米、高粱,而两个玉米品种之间的能力差异不大。这主要是由于麦类作物分泌植物铁载体能力高于玉米、高粱.在花生生长至第50、60和70d时,混作花生根系质外体铁含量也随着逐渐增加,并始终高于单作花生.同时,混作明显地提高了花生根际土壤有效铁的含量,花生根系还原力也逐步提高.混作花生逐渐提高的还原力和介质中不断供给的易被花生还原吸收的铁。在改善花生的铁营养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49.
转Bt基因作物Bt毒素在土壤中的环境去向及其生态效应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综述了转Bt基因作物的Bt毒素在土壤中的环境去向及其生态效应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①Bt毒素与土壤表面活性颗粒结合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②Bt毒素微生物利用与降解;③Bt毒素的杀虫活性;④后茬作物和土壤动物对Bt毒素的吸收与利用;⑤Bt毒素的垂直运移;⑥Bt毒素对土壤生物和生态过程的影响。转Bt基因作物的Bt毒素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急需在生态系统水平进行深入细致的长期定位研究。 相似文献
850.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多元遗传作为一种新的遗传研究方式开始慢慢盛行。其实,在国外,早在上个世界六十年代就开始广泛研究多元遗传,并有大量的文献报道。但这项研究在国内开展较晚,1979年后才开始研究。本文从作物遗传育种的方面研究多元遗传的应用,并与其他的育种方法相比较得出优势所在。为育种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