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8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57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以胆固醇等脂质代谢紊乱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严重影响人类健康.随着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研究的发展,曾被认为无作用的非编码基因序列逐步受到研究者的关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通过表观遗传调控、转录调控和转录后调控等途径参与剂量补偿效应、基因组印记、细胞发育分化等重要生物学过程,从而影响人类的生长发育、代谢、衰老及疾病等进程.最新研究发现,lncRNA可参与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与修复、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与迁移、巨噬细胞胆固醇的流出与炎症反应、脂质的沉积与斑块的形成等过程,从而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2.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是指长度在200个核苷酸以上且不能编码蛋白质的RNA。lnc RNA起初被认为是转录噪声,但后续研究表明,许多lnc RNA只在机体特定生理状态的特定部位表达,或是只在某些特定的生物过程中表达,对特定lnc RNA的基因敲低可导致表型改变,从而证明了其是有功能的。事实上,目前的lnc RNA研究几乎覆盖所有的生理学和病理学过程,也包括癌症的发生发展。癌症是细胞失控生长所导致的一类疾病,是每年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发展机理与相应治疗策略的研究,已成为当今的一大课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lnc RNA被证明参与了癌症的多种发生发展过程,从而逐渐成为预防与治疗癌症的新突破口。文章就lnc RNA目前已知的功能及其与癌症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3.
哺乳动物受到高温胁迫时可通过分泌汗液调节体温。一般认为啮齿类在高温时不出汗,但有关野生啮齿类汗腺的资料不多。我们以长爪沙鼠和布氏田鼠为研究对象,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方法,观察了身体各部位皮肤的形态学特征、汗腺的分布和密度。结果显示:(1)两种鼠的头部、口角、胸部、腋窝、腹部、背部和后腿部的皮肤都无汗腺分布,只在不被毛的前足与被毛的后足有外泌汗腺分布;(2)长爪沙鼠前、后足皮肤汗腺的密度分别为(2.40±0.49)个/mm2和(0.15±0.03)个/mm2,前足显著多于后足;布氏田鼠前、后足皮肤汗腺的密度分别为(0.37±0.05)个/mm2和(0.21±0.08)个/mm2,前、后足无显著差异。两种鼠前后足皮肤的汗腺密度可能与被毛状态相关,有被毛则汗腺密度低。推测长爪沙鼠和布氏田鼠前后足的汗腺可能具有辅助散热和运动时增加摩擦力等功能。  相似文献   
164.
研究聚乙二醇硬脂酸酯(PEGn-SA)修饰的青蒿素脂质纳米粒(PEGn-ART-NLC)体外释放及抗巨噬细胞(J774)摄取特性。采用高压乳匀法制备PEGn-SA(n=25、40、55)修饰的PEGn-ART-NLC及未修饰的青蒿素脂质纳米粒(ART-NLC),进行体外释放试验、抗吞噬实验、利用Gouy-Chapmann理论计算固定水化层厚度(FALT),并加以比较。在p H 7.4磷酸盐缓冲液(PBS)中,药物的体外释放度随PEGn-SA聚合度的改变而改变;加入血浆后,亦有改变。J774细胞对PEGn-ART-NLC的摄取量随PEGn-SA聚合度及J774细胞与制剂孵育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加入血浆孵育后,亦有改变。ART-NLC及三种PEGn-ART-NLC的固定水化层厚度分别为0.31、1.76、1.86和2.04 nm。结果表明该制剂体外具有良好的缓释特性及抗J774细胞吞噬性。  相似文献   
165.
炔雌醚对雄性长爪沙鼠不育效果及其可逆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炔雌醚对雄性长爪沙鼠生殖器官及繁殖的影响,将试鼠随机分为多剂量组、单剂量组和对照组.多剂量组以每次3.5 m/kg·BW(5次/周,2周)、单剂量组以35 mg/kg·BW炔雌醚灌胃.处理后15 d、30 d、60d、90d剖检,观察性腺系数、精子质量和繁殖率等指标,H·E染色观察附睾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炔雌醚处理后15 d、30 d给药组试鼠睾丸、附睾及精囊腺极度萎缩(P<0.01),精子密度、精子活力和活精子百分率明显下降(P<0.01),精子畸形率显著上升(P<0.01),附睾管腔内充满大量发育异常的精子细胞,繁殖率显著下降;与单次给药相比,多次连续给药对试鼠生殖器官影响更严重.处理后60d,除多剂量组附睾外,各组性腺基本恢复至对照水平,单剂量组、多剂量组精子质量及繁殖率与对照仍有极显著差异(P<0.01).90d后试鼠各项指标及繁殖率均恢复正常,表现为可逆性.结果表明:该药对长爪沙鼠不育效果明显;多次低剂量给药较单次高剂量给药不育效果更好;90d后,炔雌醚对生殖器官和繁殖的影响能够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66.
何佳平  张敬之 《生物工程学报》2011,27(11):1541-1548
自2002年以来,在用γ-逆转录病毒载体治疗X连锁重度复合性免疫缺陷病 (X-SCID) 的10例病人中已有4例因载体整合在原癌基因lmo2等附近而得了白血病。这一事件提高了人们对基因治疗载体安全性的关注。与γ-逆转录病毒载体相比,慢病毒载体因尚未发现有整合在lmo2附近的现象,被认为是安全性较好的基因治疗载体。然而自灭活慢病毒载体与γ-逆转录病毒载体一样存在着转录“通读”的现象。近些年来,科学家们在改善自灭活慢病毒载体的通读率上做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以下对慢病毒载体转录“通读”现象的发生机理和解决途径作了综合描述。  相似文献   
167.
研究了鳖扁蜡蝉属Cixiopsis Matsumura长翅型雌虫的形态和分子特征.通过和该属的模式种,即鳖扁蜡蝉Cixiopsis punctatus Matsumura,1900短翅型的形态比较,发现该长翅型雌虫在形态学方面存在某些差异.为了明确该长翅型雌虫的归属,还测定了该长翅型雌虫和鳖扁蜡蝉短翅型的COI序列,结...  相似文献   
168.
油脂废水生物处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u GF  Liang ZW  Yang SY  Du P  Yang Y  Chen YX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8):2219-2226
目前,油脂降解在常规的废水生物处理工艺中没有得到充分重视,造成反应器的处理效率大大降低,因此成熟有效的油脂降解生物处理技术开发与应用有待于深入探讨.本文系统阐述了废水处理过程中油脂的生物降解途径与机理,重点总结了油脂降解途径中油脂水解与长链脂肪酸降解涉及的功能微生物研究等最新进展,简要介绍了部分学者根据功能微生物的生境差别开发的一系列新型处理工艺,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油脂降解技术研究的重点突破方向,希望能为该工艺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9.
目的研究长爪沙鼠脑底动脉Willis环遗传特性,并定向培育脑缺血高发种群。方法通过对5代定向培育的长爪沙鼠高发群动物共398只动物的右侧颈总动脉结扎模型进行观察,比较长爪沙鼠亲代与子代间脑底动脉Willis环的变异缺失类型,探求其遗传特性,并根据该遗传特性将Willis环后交通支缺失且前交通支缺失或细小的同类型的长爪沙鼠父母所生的子代雌雄个体配对繁殖,定向培育长爪沙鼠半脑缺血模型高发生率种群。结果当双亲的Willis环类型一致时,其子代大部分与其父母一致;而当双亲的Willis环类型不一致时,Willis环前交通支与母亲一致率为60.4%,前交通支与父亲的一致率为48.2%,两者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5)。长爪沙鼠半脑缺血模型高发生率种群定向培育5代后,行单侧颈总动脉结扎时,一侧脑缺血造模成功率由F1代的40%提高到F5代的75%。结论长爪沙鼠脑底动脉Willis环变异有明显的遗传性,初步培育出了长爪沙鼠半脑缺血模型高发生率种群。  相似文献   
170.
在实验条件下,将健康性成熟雄性长江华溪蟹Sinopotamon yangtsekiense暴露于0、7.25、14.5、29、58和116 mg/L浓度的镉(Cd2+)溶液中,分别于1 d、3 d、5 d和7 d时测定精巢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氧酶(CAT)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显示,不同时间段3种酶活性和MDA含量均具有浓度和时间效应关系,表明急性镉暴露对精巢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抗氧化酶活力变化和脂质过氧化加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