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0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1.
长江中游鱼类资源量的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长江中游的鱼类资源现状,于2018年5和6月以及9和10月在宜昌、石首、洪湖、武汉和湖口5个江段进行了渔获物调查工作。通过统计各江段的渔业捕捞情况,计算年捕捞量。用体长股分析方法,对铜鱼(Coreius heterodon)、鳊(Parabramis pekinensis)和瓦氏黄颡鱼(Tachysurus vachelli)的资源量进行估算,并以此推算各江段的鱼类总资源量。结果显示,宜昌江段的鱼类年总资源量1077.36 t,其中,铜鱼为623.25 t;石首江段的年总资源量为2190.74 t,铜鱼为698.19 t;洪湖江段的鱼类年总资源量为58.57 t,其中,瓦氏黄颡鱼为0.41 t;武汉江段的鱼类年总资源量1010.54 t,其中,鳊为148.65 t;湖口江段的年鱼类总资源量14.55 t,瓦氏黄颡鱼为0.032 t。估算结果可以为长江中游鱼类资源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2.
长江经济带森林生态安全评价及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旭  宋璇  曾玉林  张大红 《生态学报》2021,41(5):1693-1704
由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安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本文以长江经济带1107个区县为研究对象,运用熵权法、ArcGIS和GeoDA软件、重心分析模型、空间相关分析来分析长江经济带森林生态安全指数(ESI),结论如下:(1)森林状态指数中,权重最高的指标为森林火灾受灾率,其次为森林有害生物成灾率和林地面积比率;在森林压力指数中,权重最高的指标为政府林业投入强度,其次为年度造林比例和自然保护区占比。(2)从全域来看,森林ESI值长江上游 > 中游 > 下游,长江南岸高于北岸。长江经济带森林ESI值总体水平较低,但在2000-2015年间总体呈上升趋势。从各省看,云南省森林ESI值最高,上海市森林ESI值最低。在此15年间,湖南省森林ESI值提高幅度最大(19.77%),江苏省提高幅度最小(0.76%)。(3)各支流流域森林ESI值排序:赣江 > 沅江 > 金沙江 > 乌江 > 湘江 > 汉江 > 嘉陵江 > 岷江。从2000-2015年,八大流域的森林ESI值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湘江流域增长幅度最大(20.87%),而金沙江流域增长幅度最小(3.6%)。(4)森林ESI值的重心先后经历了在从南往西、从西往东北和从东北往南等过程。(5)长江经济带森林ESI值有较为显著的集聚性,森林ESI值High-High集聚区域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和云南省,Low-Low集聚区县主要分布在上海、江苏和安徽,其次在湖北江汉平原、四川成都平原较为集中。(6)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建议:①应注重森林火灾、病虫害防治、林业投资、植树造林等工作。②从全域看,生态修复的重点应放在长江下游。从支流流域来看,岷江、嘉陵江和汉江流域应重点加强森林修复工作。③应在上海、江苏、安徽等Low-Low集聚区域加强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的力度,而在四川、云南、江西和浙江等High-High集聚区域适当发展木材加工和林下种植等产业。  相似文献   
13.
长江是复杂的生态系统, 但是随着长江生态环境的持续变化, 尤其是人类扰动所致的变化, 长江中的几种极其重要的大型物种先后因此而走向“灭绝”, 或“极可能灭绝”, 或“极度濒危”, 因此在现阶段有必要以现存于长江中的大型物种的生存状况为核心, 建立一项新的生态考核指标, 以综合表征长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生物多样性的完整性, 为“十年禁捕”和《长江保护法》的顺利实施提供科技支持。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洞庭湖、鄱阳湖, 是长江中极可能仅存的大型水生哺乳动物, 多年来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已成为长江“明星”物种。长江江豚种群分布和数量的变化与长江生态环境和鱼类资源的变化密切相关, 具有综合表征生态环境质量和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的基本属性。在复杂的水下声环境中, 长江江豚的声纳信号具有独特的时频特征, 具有较强的可监测性和可量化特征, 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长江江豚的被动声学监测、实时识别和群体估算。同时, 在自然水域对长江江豚进行被动声学监测是一项方便和高效的工作。在沿江和沿湖设置一些样地水域, 布置水下声学仪器, 开展长期被动声学监测, 不但可以掌握长江江豚的分布规律、群体规模及其变化, 而且可以为定量分析样地水域生态环境质量和鱼类等水生生物的丰度提供可信的依据, 继而可以为定量评价所监测水域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及水生生物扰动提供长期数据支撑。因此, 基于被动声学监测的长江江豚种群数量, 可作为一项重要的生态考核指标, 用于定量评价长江生态环境质量和水生生物多样性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 并用于考核相关保护工作的落实情况和实际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丰水期长江感潮河口段网采浮游植物的分布与长期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9年6、8月对长江口门至江阴的河口段浮游植物进行了拖网采集,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99属239种。其中:硅藻123种,甲藻19种,绿藻和蓝藻各42种,裸藻9种,黄藻4种。河口段网采浮游植物丰度以蓝藻占绝对优势,硅藻次之,两者合计在群落中的比例超过了95%。优势种也主要以蓝藻(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柔软腔球藻Coelosphaerium kuetzingiarum、微囊藻Microcystis spp.、颤藻Oscillatoria spp.和席藻Phorimidium spp.)构成,硅藻仅有2种(骨条藻Skeletonema spp.和颗粒直链藻Aulacoseira granulata)。口门内盐度均<0.5,群落基本以淡水类群为主,口门附近则以半咸水类群为主,海水类群主要位于口门外(盐度>13)。随着水温和营养盐水平的升高,8月浮游植物平均丰度(347.75×104 个/m3)明显高于6月(204.19×104 个/m3)。根据多维尺度和相似性分析,丰水期长江河口段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与分布存在显著(P<0.01)的时空差异。对比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历史资料发现,长江口门内网采浮游植物丰度显著升高,且优势种也从硅藻(骨条藻、直链藻和圆筛藻)转变为蓝藻(颤藻、鱼腥藻和微囊藻)。  相似文献   
15.
《生命的化学》2013,(6):715-715
北京大学陈鹏课题组与该校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何川课题组合作,于2013年11月3日Nature Chemical Biology在线发表论文,揭示了大肠杆菌多重抗药性调控蛋白MarR的分子机制,证明Cu2+可作为天然的信号分子(诱导剂)激活Mar R蛋白并引发其介导的多重耐药性。这对于开发对抗多重抗生素耐药病菌感染的新型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23):I0003-I0004
重启记忆按钮的是复旦大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神经生物学系终身教授张素春领衔的科研团队。他们在最新一期的国际知名学术刊物《自然一生物技术》上,发表了研究成果。这意味着,距离阿尔兹海默症(老年性痴呆)等患者找回记忆与学习能力,又近了一步。  相似文献   
17.
农历新年刚过,惊闻林平先生于2019年2月3日逝世,享年94岁。我们深感悲痛,特发此文以示悼念。林平先生一生致力于丽金龟分类研究,曾任原广东省昆虫研究所(现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林先生自1965-2008年共发表丽金龟新属2个(黑丽金龟属 Melanopopillia 和陷丽金龟属Glenopopillia )、有效新种171种,出版了《中国弧丽金龟属志》和《中国彩丽金龟属志》两本重要专著,发表文章26篇,参与了《横断山区昆虫》、《西藏昆虫》、《长江三峡库区昆虫》等专著丽金龟章节的编写工作,以及其它许多地方志的工作,是我国丽金龟分类学研究的奠基者。中国上世纪的分类学研究工作,不论是文献收集,还是与国际同行交流都异常艰难,但林先生很早就倡导要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和检视国外的模式标本,林先生也身体力行,克服了重重困难,于1981年赴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等欧洲学术机构进行学术访问,查看了大量丽金龟模式标本和定名标本。除了比较形态学研究之外,林先生还较早开展了扫描电镜超微形态学工作,还制作了大量雌性阴片结构的玻片标本,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林先生曾与日本金龟学者小林裕和、欧洲学者Guido Sabatinelli等国际金龟专家都开展了深入合作。林先生的研究工作基础扎实,成果卓著,是我们后辈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18.
以长江口降海生殖洄游途中的日本鳗鲡为研究材料, 对繁殖群体银化过程中体色、年龄、全长、体重及银化指标等特征作了分析。结果显示, 依据“体侧黑色素沉积是否蔓延至胸鳍下缘”这一体色标准, 可将日本鳗鲡洄游群体分为银化前期和银化期二个发育期。日本鳗鲡银化过程中, 体型、胸鳍长、眼径、性腺指数呈递增趋势, 消化道指数则呈递减趋势。主成分分析亦表明, 银化期较银化前期的眼径和胸鳍增大, 还具有较高的性腺指数和较低的消化道饱满度。由于日本鳗鲡的产卵场位于3000 km之遥的马里亚纳海沟, 这些形态的修正可能是为了适应即将起始的长距离降海生殖洄游。根据银化指标所建立的判别方程, 对雌、雄群体银化前期和银化期的判别分析均取得了95%以上的成功率。研究认为, 长江口日本鳗鲡银化期的野外快速判别, 亦可采用“眼径指数大于5”作为识别依据。  相似文献   
19.
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格局变化与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翟天林  王静  金志丰  祁元 《生态学报》2019,39(15):5414-5424
生态系统服务持续供给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品质的提高,综合考虑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人类需求,并纳入自然资源管理实践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然而,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生态系统服务供给研究,针对跨区域尺度的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研究仍较薄弱。以我国跨区域的长江经济带为例,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指数(ESPI)和土地开发指数(LDI),定量测度了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和需求,构建了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指数(ESSDI),分析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格局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区域特征,并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和回归分析方法,定量探究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格局的关联性及其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2015年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格局区域差异明显,总体上呈现西部盈余东部超载的供需格局,其中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格局状况较好和状况好的区域面积比例较高,占长江经济带总面积的69.45%。(2)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格局空间失衡现象较为突出,长江经济带55.36%的GDP和31.41%的人口均集中在7%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状况差的区域。2000—2015年期间,长江经济带实施了系列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状况趋向变好,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状况好的县域增加了43个,供需状况差的县域减少了58个;长江经济带上游和中游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状况比下游地区提升幅度大。(3)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整体上呈现负相关。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关系存在区域差异。在经济快速增长和土地集约开发的下游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负相关关系斜率较大。随着ESPI的变化,下游LDI的变化幅度大于欠发达的上游和中游地区。研究结果可为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2018年8月下旬,在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山采集到11号石龙子科(Scincidae)蜥蜴标本。经形态比较鉴定,该批标本均为刘氏石龙子(Pleistiodon liui),是河南省爬行动物分布新记录种,也是该物种在长江以北地区首次被发现。通过形态学分析,发现刘氏石龙子可能存在雌雄性二态。基于COI基因658 bp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大渡石龙子(P. capito)和黄纹石龙子(P. tunganus)聚在一起,然后再与刘氏石龙子聚成一支系,支持先前基于形态数据的黄纹石龙子种组的单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