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6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67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8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通过腊叶标本研究、野外观察和文献考证,结合栽培试验,研究了香蒲科水烛(Typha angustifolia L.)花部结构特征,补充描述了该种丝状毛在子房柄上的着生方式、小穗不孕雌花数目等性状特征,观察了在成熟期不同阶段其孕性雌花柱头与小苞片的长度变异。结果显示,水烛孕性雌花小苞片呈宽披针形、匙形或条形,先端褐色,短于柱头,或与柱头近等长或稍长于柱头;子房柄上的丝状毛除少数散生外,多数基部合生呈鞘状或束状,在子房柄下部呈1~4轮排列;小穗不孕雌花常3(~4)枚。研究材料在7月中旬前后雌花小苞片明显短于柱头,随果穗成熟小苞片与柱头近等长。长苞香蒲(T.domingensis Pers.)子房柄上的丝状毛形态和着生方式与水烛中的情况基本一致,但小苞片白色透明,小穗不孕雌花常1(~2)枚。这表明水烛孕性雌花小苞片和柱头的长度比例与不同成熟阶段有关系,不宜作为与长苞香蒲的区别特征,而小穗不孕雌花数目和小苞片颜色等特征对两物种的划分有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2.
以2008年5月、8月、11月和2009年2月东海灯光围网采集到的453条东海竹筴鱼为研究对象,对其胃含物进行分析,应用K-W非参数检验、卡方检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不同季节和发育阶段条件下东海竹筴鱼的食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东海竹筴鱼的饵料生物有124种(包括未鉴定种),浮游甲壳类和小型鱼类为其主要饵料类群.优势饵料生物依次是麦氏犀鳕(IRI%=39.2%)、长尾类糠虾幼体(IRI%=18.4%)、短尾类大眼幼体(IRI%=7.6%)和太平洋磷虾(IRI%=6.6%)等.季节和叉长对东海竹筴鱼的摄食强度均有显著影响(P<0.01),东海竹筴鱼春季摄食强度最高,而冬季最低;叉长140~159 mm的竹筴鱼摄食强度最高,叉长45~99 mm的幼鱼的摄食强度较高,其余叉长的鱼摄食强度相对较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叉长100 mm是东海竹筴鱼摄食取向的拐点.东海竹筴鱼四季的平均营养级为3.51,属于低级肉食性鱼类.  相似文献   
73.
反义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与其它转录物序列互补的内源性lncRNA。它们通过转录抑制、染色质重塑、核内RNA-RNA相互作用和胞浆RNA-RNA相互作用等机制,在转录及转录后水平调控靶基因的表达。反义lncRNA参与了X染色体失活、基因组印记及一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有希望成为疾病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74.
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方法,从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b)Makino.)地上部分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24-乙基-△7,22-胆甾二烯-3-酮(1)、24-乙基-△7,22-胆甾二烯-3β-醇(2)、商陆素(3)、异鼠李素(4)、槲皮素(5)、叶黄素(6)、吐叶醇(7)和棕榈酸(8),其中1、2、6、7和8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7为首次从葫芦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5.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29):I0001-I0002
一个研究小组确定了侵袭性前列腺癌背后的一个关键机制。发表在8月14日《自然》(Nature)杂志上的这项新研究。证实了两个长链非编码RNAs:PRNCRl和PCGEM1通过激活雄激素受体。逃避了雄激素剥夺治疗(androgen—deprivation therapy)。  相似文献   
76.
目的:肝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恶性肿瘤,但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虽然长链非编码RNA的异常表达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但在肝癌中的报导尚不多见.因此,本文将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H19在肝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表达差异,进一步检测其对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活性的调控及其分子机制,为开发长链非编码RNA的临床诊断试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20例肝癌手术患者的癌变组织和20例正常组织,通过real time PCR检测H19的表达差异.在转染或干扰掉该H19后,采用MTT的方法检测HepG2细胞的增殖活性,通过Transwell小室的方法检测HepG2细胞的侵袭活性.结果:real time PCR检测发现H19 mRNA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低表达.过表达H19导致HepG2细胞过度增殖,敲除该lncRNA,细胞增殖和侵袭活性被抑制.结论:H19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并且过表达H19导致肝癌细胞增殖活性增加,而敲除H19会导致肝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活性明显减弱.该LncRNA在肝癌组织中的过量表达有助于肝癌的临床诊断,同时H19在肝癌的恶性肿瘤生物活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H19是一个潜在的治疗肝癌的药物作用靶点,为开发新的抗肿瘤药物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77.
建立2,4-二硝基氟苯柱前衍生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绞股蓝茶叶中17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以Phenomenex Gemini NX C18(4.6mm×250mm,5μm)为分析柱,采用梯度洗脱,流动相A为0.05mol·L-1乙酸钠(pH=6.4,含0.1%N,N-二甲基甲酰胺),流动相B为乙腈-水(1∶1,v/v),检测波长为360nm,柱温35℃;经方法学考察,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测定结果表明,绞股蓝茶叶中17种游离氨基酸总量为39.79mg·g-1,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36.57%。从氨基酸含量考虑,绞股蓝茶叶具备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8.
报道了酢浆草科(Oxalidaceae)感应草属(Biophytum DC.)的1个中国新记录种——长梗感应草[Biophytum reinwardtii(Zucc.)Klotzsch],提供了其形态描述和标本照片,并对其后选模式作了选定。该种新发现于中国西南部中缅边境的盈江县。长梗感应草与感应草[B.sensitivum(Linn.)Candolle]最为近似,但前者的花梗在花期长5~7mm,而后者的花梗长约1mm,两者容易区别。  相似文献   
79.
胃癌是死亡率位居全球第二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研究发现,长非编码RNA(lncRNA)在胃癌患者癌细胞中存在异常表达,且与癌细胞的增殖、转移等生物学活动密切相关。lncRNA对于评估癌前病变的发生、判断化疗的疗效及胃癌的预后都有重要意义,但目前lncRNA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我们就lncRNA在胃癌发病机制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0.
利用索氏萃取技术,依次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无水乙醇和甲醇等5种溶剂对蝉虫草纯粉进行分级萃取,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5级萃取物进行分析鉴定。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显示萃取物中含有与烯烃类、羧酸类、酯类、醇类和酮类等化合物相关的C-H、C=O、C-O和C=C等官能团。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共鉴定出有机小分子化合物34种,以酯类和脂肪酸类为主,多为碳链长度为15-20的长链脂肪酸及对应的酯,其中十八碳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高达28.95%;分别存在于两种或以上萃取物中的有机化合物共有11种;仅存于石油醚萃取物中的化合物6种,乙酸乙酯萃取物中3种,丙酮萃取物中2种,无水乙醇萃取物中6种,甲醇萃取物中6种。在一定极性范围内,利用溶剂的极性梯度变化,可实现蝉虫草中活性物质的按极性梯度分离;采用分级萃取技术可有效分离蝉虫草中部分化学成分。鉴定结果充实了蝉虫草中化合物的种类资源,为蝉虫草中活性物质谱图库的完善、构效关系的建立及蝉虫草产品的利用开发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