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30篇
  免费   1014篇
  国内免费   3058篇
  9302篇
  2024年   140篇
  2023年   282篇
  2022年   387篇
  2021年   417篇
  2020年   398篇
  2019年   338篇
  2018年   306篇
  2017年   291篇
  2016年   278篇
  2015年   287篇
  2014年   459篇
  2013年   308篇
  2012年   395篇
  2011年   452篇
  2010年   440篇
  2009年   377篇
  2008年   476篇
  2007年   360篇
  2006年   305篇
  2005年   260篇
  2004年   283篇
  2003年   280篇
  2002年   215篇
  2001年   240篇
  2000年   156篇
  1999年   177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130篇
  1996年   121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CLUE-S模型在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盛晟  刘茂松  徐驰  郁文  陈虹 《生态学杂志》2008,27(2):235-239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模型是研究区域景观动态并解释其驱动机制的重要技术手段.应用CLUE-S模型,在Landsat TM影像等相关数据支持下,对南京地区1998-2006年土地利用的时空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受地形因素影响最大,人均GDP与城镇用地和农业用地的分布呈显著相关,城乡主干道对土地利用变化的贡献显著大于省级及以上道路;海拔较高区域林地的发生比率较高,而地形低平区域农田、城建用地的发生比率较高.经检验,在300 m空间分辨率水平,对南京地区2003年、2006年土地利用状况模拟的精度分别达到了85.7%和84.1%;而通过将研究区分成若干子区,分别修正模型参数并重新模拟,准确率提高到89.7%和88.3%,分区赋值法有效地提高了模拟精度.研究表明,CLUE-S模型对城市发展的空间结构也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对指导城市规划、分析景观动态的驱动机制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2.
杜敏敏  邓磊  李传友 《遗传》2014,36(8):847-847
作物-昆虫-病原微生物三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共生、寄生和互惠关系。以不同的互作模型为研究对象,诠释这些互作关系中的种间信息流识别、传递及应答的分子机制,对于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能力具有科学指导意义。已有研究表明,植物激素茉莉酸(JA)在植物-昆虫-病原微生物的复杂互作系统中起核心调控作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传友研究组长期致力于研究茉莉酸调控植物先天免疫的分子机理。本研究组作为“国际茄科基因组计划”的重要成员,历经8年多的艰苦努力,和国际同行一道完成了对番茄基因组的精细序列分析(The Tomato Genome Consortium, 2012),为以番茄为模式系统解析植物先天免疫的分子机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CCCTC-结合因子(CTCF)的表达水平与其在HeLa和HepG2细胞内分布的关系。方法:利用小干扰RNA敲降CTCF的表达;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TCF在细胞内的分布。结果:在HeLa和HepG2细胞中下调CTCF的表达,检测到CTCF在细胞核内的分布比例减少,而在细胞质内的分布比例相应增加。结论:CTCF的表达水平会影响其在细胞内的分布。  相似文献   
94.
该实验以茶树品种‘紫娟’为试验材料,利用RT-PCR方法,从茶树cDNA中克隆得到一个R2R3-MYB型基因(CsMYB123)。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CsMYB123基因的开放阅读框为915bp,编码304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约34.07kD,理论等电点为8.69,含有2个保守的MYB结构域,编码1个R2R3-MYB蛋白;CsMYB123蛋白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MYB转录因子家族第五亚组的AtMYB123亲缘关系最近;CsMYB123属于亲水性蛋白,无N端信号肽,可能定位于细胞核上。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CsMYB123基因在茶树各组织的表达量大小依次为:一芽一叶第二叶第三叶第四叶老茎嫩茎,且在一芽一叶中的表达量是嫩茎的15.68倍;但CsMYB123的表达受IAA、ABA、ETH和GA3的抑制。花青素含量检测显示,茶树‘紫娟’各组织中花青素的含量高低依次为:第二叶一芽一叶第三叶第四叶嫩茎老茎,且第二叶和一芽一叶的含量分别为老茎的15倍和11倍。研究发现,CsMYB123基因在茶树‘紫娟’的新稍中高水平表达,且其表达模式与不同组织中的花青素含量呈较好的正相关关系,推测CsMYB123基因与茶树花青素合成的调控相关。  相似文献   
95.
WRKY 蛋白质是一个植物特有的超级转录调控因子家族, 在拟南芥和水稻基因组中分别拥有至少74 个和97 个成员。最古老的WRKY 转录调控因子拥有2 个高度保守的WRKY 结构域, 可能起源于15~ 20 亿年前的真核生物。虽然所有WRKY 蛋白质主要通过特异地结合靶基因启动子区域的W 盒序列而调控其表达, 但各家族成员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存在着各自的特异性。本文详细总结了WRKY 蛋白质在调控植物发育和逆境诱导反应的信号转导途径建立等方面的分子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96.
芦苇光合生理特性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杭州湾滨海滩涂湿地自然生长的芦苇群落为研究对象,于芦苇生长季(5~11月份)采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研究其光合生理指标变化规律及其与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发现,芦苇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暗呼吸速率(Rd)和光补偿点(LCP)在生长季节内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过程,且均在7月份分别达到其最大值27.42、3.02和58.85 μmol*m-2*s-1,而表观量子效率(AQE)的变化无明显规律;芦苇Pmax的动态变化主要受叶绿素含量(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总量)和环境因子(主要包括大气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和相对湿度)的影响,其次是叶片营养元素P、N含量.  相似文献   
97.
越来越多研究证明线索细胞(clue cell)是细菌性阴道病的重要致病因子,而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 BV)是妇产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感染率在15%~50%,且易复发[1,2].在BV的诊断中线索细胞检查是一项重要的指标.我们采用妇科细胞学涂片快速多项染色法(CTB)和盐水湿片法检查白带中的线索细胞,并且进行比较,了解二种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98.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去神经骨骼肌的营养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对去神经引起的肌肉萎缩的治疗作用。方法:离断SD大鼠一侧坐骨神经,连续给予CNTF20d,观察肌肉湿重、蛋白含量、肌纤维横截面积、收缩性能和残肢程度。结果:①给予0.2mg/kg的CNTF,可使损务侧肌纤维横截面积增加35%,肌肉湿重增加38%,胫前肌总蛋白含量增加24%,腓长肌强直收缩强度提高40%,显著改善肢残程度;②0.2mg/kg的CNTF作用明显强于0.05mg/kg的CNTF;③此目鱼肌(慢肌)比伸趾长肌(快肌)对CNTF更敏感。结论:CNTF能显著改善成年大鼠坐骨神经离断后骨骼肌的萎缩和功能丧失,该效应的强弱与用药剂量和肌肉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氯喹对戊四氮致痫大鼠皮质和海马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癫痫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戊四氮(PTZ)致痫组(18只,60mg/kg,i.p.)和氯喹干预组(18只,氯喹0.61mg/kg,i.c.v.,2h后注射PTZ).每组确定6个时间点:1h、2h、4h、8h、12h和24h.观察大鼠行为表现,记录脑电改变,用免疫组化检测皮质和海马IL-1β和TNF-α表达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无痫样发作和痫样放电,戊四氮致痫组痫样发作重(Ⅲ-Ⅴ级),氯喹干预组轻(Ⅰ-Ⅲ级)(P<0.05);脑电记录显示戊四氮致痫组呈频发高幅的痫样波,氯喹干预组痫样波幅低且缓;LI-1β和TNF-α在戊四氮致痫组皮质和海马表达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氯喹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氯喹可能通过对IL-1β和TNF-α表达的抑制减轻戊四氮致痫大鼠的痫样放电和痫样发作程度.这些结果提示,氯喹在防治癫痫方面可能是理想的抗痫剂.  相似文献   
100.
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是一种异源二聚体转录因子,由结构表达型β亚基和氧调节型α亚基组成。在低氧环境下,HIF-1调控一系列促进细胞成活的基因,这些基因涉及血管生成、铁代谢、葡萄糖代谢和细胞增殖与存活。α亚基主要受到诸如乙酰化、羟基化、磷酸化和相扑化等转录后修饰,这些修饰可以稳定或激活HIF-1的活性。除氧环境外,胞内氧化还原稳态、铁代谢、线粒体代谢物和生长因子还可通过影响转录后修饰进而调节HIF-1的活性。此外,近来的研究表明HIF-1在病原学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在中风和神经退行性疾病这样的脑紊乱疾病中提供潜在神经保护作用。本文总结了HIF-1研究的最新进展,谨以此文献给忻文娟教授80周年诞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