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83篇
  免费   889篇
  国内免费   4569篇
  13841篇
  2024年   135篇
  2023年   376篇
  2022年   441篇
  2021年   479篇
  2020年   425篇
  2019年   401篇
  2018年   296篇
  2017年   376篇
  2016年   405篇
  2015年   433篇
  2014年   587篇
  2013年   495篇
  2012年   560篇
  2011年   552篇
  2010年   514篇
  2009年   534篇
  2008年   584篇
  2007年   467篇
  2006年   442篇
  2005年   428篇
  2004年   483篇
  2003年   473篇
  2002年   432篇
  2001年   408篇
  2000年   321篇
  1999年   324篇
  1998年   243篇
  1997年   258篇
  1996年   237篇
  1995年   253篇
  1994年   214篇
  1993年   194篇
  1992年   189篇
  1991年   163篇
  1990年   148篇
  1989年   177篇
  1988年   92篇
  1987年   81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79篇
  1984年   39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61.
[目的] 从罗源湾红树林浅滩土壤中筛选出产脲酶真菌,研究其对镧La(Ⅲ)的最大耐受浓度,利用其吸附和产脲酶作用诱导矿化回收稀土离子La(Ⅲ),以期为稀土离子La(Ⅲ)的资源回收提供菌种资源和应用技术指导。[方法] 从罗源湾红树林浅滩土壤中分离、筛选、纯化出可产脲酶及耐La(Ⅲ)真菌,通过IT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同时,利用XRD、SEM-Mapping及FT-IR分析探讨菌株回收La(Ⅲ)的机理。[结果] 经分离、纯化得到一株可产脲酶及耐受高浓度La(Ⅲ)的真菌FZU-07,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其具有较强诱导矿化回收La(Ⅲ)的能力,对La(Ⅲ)的最大耐受浓度为400 mg/L。菌株FZU-07单独对La(Ⅲ)吸附回收效率为46.19%;在诱导矿化条件下回收效率可提高到99.16%。FT-IR和SEM-Mapping分析表明,尖孢镰刀菌吸附La(Ⅲ)与菌丝体表面的氨基、羟基、羰基和磷酸基团相关;XRD和SEM-Mapping结果表明诱导矿化是通过该菌的产脲酶特性,使尿素分解产生碳酸,并与钙离子结合生成球霰石晶型的碳酸钙,La(Ⅲ)被捕获在球霰石晶格中,形成La(Ⅲ)和碳酸钙的混合固相,以共沉淀的形式被回收。[结论] 菌株FZU-07,是一株具有产脲酶特性的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且具有较强的诱导矿化回收La(Ⅲ)能力。表明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是一种可行且生态友好的回收稀土离子的方法。  相似文献   
62.
紫翅猪毛菜的种子多型性及其结实格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宏飞  魏岩 《生物多样性》2007,15(4):419-424
紫翅猪毛菜(Salsola affinis)主要分布于新疆准噶尔荒漠, 具有很强的抗干旱和耐盐碱能力, 其种子具有多型现象。我们对紫翅猪毛菜的种子形态、萌发特性及结实格局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 (1) 紫翅猪毛菜3种类型的种子在形状、大小、颜色、着生方式及包被其花被片背部是否具翅方面均有明显不同; (2) 3种类型的种子具有不同的散布特性和萌发行为: A型种子容易从母体脱落, 发达的果翅能够借助风进行远距离传播; B、C型种子成熟时紧连母体, 不易脱落。在变温下A型种子和B型种子能够快速萌发, 且B型种子比A型种子的萌发速度快; 而C型种子萌发缓慢, 最终萌发率小于10%, 表明其处于休眠状态; (3)随植株个体的增大, A型种子所占比例逐渐增多, 由0.43%增加到51.07%; B型种子所占比例逐渐减少, 由65.80%减少到18.06%; C型种子所占比例没有显著变化, 约为30–35%。紫翅猪毛菜的种子多型性以及种子输出的灵活性有利于其在荒漠异质环境中成功定居。对种子多型性及其结实格局的研究将为探讨其生态适应机制及生活史进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3.
为深入了解典型毒草型退化草地形成的过程,本文对青藏高原原生草地上黄帚橐吾逐渐扩张形成典型毒草型退化草地过程中植被和土壤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帚橐吾型退化草地形成过程中,黄帚橐吾种群密度、株高、盖度和生物量均增加;相比原生草地,退化草地的总地上生物量增加113.9%,土壤全氮、铵态氮、有机碳和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61.0%、77.9%、45.3%和78.8%,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分别增加42.1%和47.4%,而土壤硝态氮含量和物种丰富度分别减少40.1%和28.5%,除黄帚橐吾以外其他植物的生物量减少45.7%。黄帚橐吾极强的种间抑制能力、形态可塑性、高效的养分蓄积能力和利用效率是其成功扩张的关键,促进了黄帚橐吾型退化草地的形成。  相似文献   
64.
高山林线交错带高山杜鹃的凋落物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凋落物分解是维持生态系统生产力、养分循环、土壤有机质形成的关键生态过程。高山林线交错带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区域。季节变化和海拔梯度上的植被类型差异可能会影响该区域凋落物的分解,进而对高山生态系统的碳氮循环产生重要影响。采用凋落物分解袋的方法,研究了川西高山林线交错带优势种高山杜鹃(Rhododendron lapponicum)凋落叶在雪被期和生长季的分解特征。结果显示:(1)季节变化和植被类型对高山杜鹃凋落物的分解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凋落叶的质量损失主要发生在生长季且在高山林线最大,暗针叶林中雪被期的质量损失略高于生长季,但差异不显著;(2)林线交错带上高山杜鹃凋落叶分解缓慢,一年干物质失重率为9.62%,拟合分解系数k为0.145;(3)高山杜鹃凋落叶的质量变化主要体现在纤维素降解显著且集中在雪被期,木质素无明显降解,在高山林线上C/N、C/P、木质素/N变化幅度较小且C、N、P的释放表现得稳定而持续。结果表明,季节性雪被对林线交错带内高山杜鹃分解的影响不仅局限在雪被期内,雪被融化期间频繁的冻融作用和雪融水淋洗作用可能会促进高山杜鹃凋落物在生长季初期的分解。总的来看,在气候变暖的情景下,雪被的缩减、生长季的延长和高山杜鹃群落的扩张可能加速高山林线交错带高山杜鹃凋落物的分解。  相似文献   
65.
天然型与非天然型脱落酸的生物活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新方法精制脱落酸(ABA)异构体试样,提高了(S)-(+)-ABA与(R)-(-)-ABA两对映体纯度。抑制生长试验和残留量分析以及气孔闭合试验表明:天然型(S)-(+)-ABA活性显著高于非天然型(R)-(-)-ABA或(SR)-(±)-ABA。抑制莴苣种子发芽50%的活性强度,(S)-(+)-ABA约是(R)-(-)-ABA的5倍,(SR)-(±)-ABA介于两者之间。抑制萝卜下胚轴生长试验,最显著有效期为2~6d,生理作用期约为一周,(S)-(+)-ABA活性是(R)-(一)-ABA的3.5倍。鸭跖革气孔闭合试验,(S)-(+)-ABA活性比(R)-(-)-ABA高1倍。  相似文献   
66.
Tth DNA聚合酶是一种同时具备DNA聚合酶和逆转录酶活性的耐热型工具酶,但在生产和改造过程中,缺乏准确、快速、简便测定酶活的方法.利用高灵敏度双链特异性核酸染料PicoGreen和特殊设计的发夹型探针,建立了一种测定Tth DNA聚合酶活性的新方法.该方法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决定系数R2达到0.99以上,灵敏度...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移植后糖尿病(PTDM)的危险因素与钙调神经蛋白免疫抑制剂使用的关系.方法:分析近9年613例同种异体尸体肾移植术后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家族史、钙调神经蛋白免疫抑制剂(环孢霉A,CsA;他克莫司,FK506)使用与PTDM发生的危险程度.结果:PTDM的发生率为24.1%,PTDM发生与患者年龄、糖尿病家族史及BMI明显相关,PTDM患者钙调神经蛋白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剂量比明显高于移植后非糖尿病患者(non PTDM),且服用FK506后空腹血糖高于服用CsA.结论:与患者年龄、糖尿病家族史、BMI相比,服用钙调神经蛋白免疫抑制剂是导致PTDM发生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且FK506较CsA更易发生PTDM.  相似文献   
68.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与核酸定量分析技术的发展,近年的大量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LncRNA) 通过多种途径调控基因表达,具有调节细胞功能的重要作用。LncRNA的异常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之间的联系被广泛关注。其中,关于LncRNA与3种最常见的性激素依赖性肿瘤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前列腺癌的研究,揭示其在肿瘤细胞或组织中扮演着类似于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双重角色。并通过多种调控机制,参与癌细胞的侵袭、增殖、转移等过程。因性激素受体分布的特异性,使得与之相关的多种LncRNA的表达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本文总结LncRNA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前列腺癌的相关研究进展,包括涉及到的LncRNA种类、表达差异、作用机制及作为生物标志物或治疗靶点的可行性评价。  相似文献   
69.
杨德卫  郑向华  程朝平  叶宁  黄凤凰  叶新福 《遗传》2018,40(12):1101-1111
水稻是世界上最早驯化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芒可以保护水稻种子不被鸟琢食,是水稻重要的驯化性状之一。芒在野生稻中普遍存在,对野生稻的生存和传播至关重要,然而在驯化和人工选择过程中该性状逐渐被淘汰。定位和克隆水稻长芒相关基因是研究水稻芒驯化遗传机制的基础。本研究以籼稻恢复系东南恢810为受体、漳浦野生稻为供体构建的146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 CSSLs)为研究材料,调查了146个CSSLs株系和双亲的芒长,结果表明在4个置换系中检测到1个控制水稻芒长主效基因GAD1-2,位于水稻第8号染色体;利用重叠代换作图法,将GAD1-2定位在Ind8-10和RM4936标记之间,遗传距离约为4.75 Mb。选择分离群体中的显性单株,利用开发的标记,最终将GAD1-2 基因定位在两个 Indel 标记之间,两者间的物理距离约为27 kb,该区域内只有两个候选基因Os08g0485500Os08g0485400。经测序和分析表明,Os08g0485500GAD1-2的候选基因,GAD1-2在保守的ORF区域存在6个碱基缺失,导致丝氨酸和半胱氨酸这两个氨基酸缺失,从而表现长芒的性状;在Os08g0485500基因位点已克隆了1个控制水稻芒长的GAD1基因,推测GAD1-2GAD1为等位基因本研究为进一步理解水稻起源演化和水稻芒长发育基因的遗传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0.
两种多糖对日本沼虾酚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在饲料中分别添加 1‰的云芝多糖和虫草多糖 ,对日本沼虾进行投喂 ,通过连续测定日本沼虾血清中的酚氧化酶活力 ,研究两种多糖对日本沼虾免疫机能的作用。结果表明 ,在平均水温为 2 3 8℃± 3 8℃时 ,云芝组、虫草组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 34 52 %、84 62 % ;在平均水温为 1 0 8± 2 4℃时 ,云芝组和虫草组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30 0 2 %、5 1 2 % ,因而云芝多糖和虫草多糖能明显地增强日本沼虾血清的酚氧化酶活力。另经实验表明 ,在王雷所确立的酚氧化酶活力的检测条件下 ,其PO活力为 8 3units/mL ,而在Horowitz所确立的检测条件下 ,其PO活力为2 90units/mL ,并且后者检测方法重复性好 ,能较好地反映日本沼虾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