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8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66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81.
采用常规压片方法观察了长萼堇菜Viola inconspicua Blume多倍体复合体18个种群的染色体数目,发现其中4个种群的染色体为2n=4x=24,14个种群的染色体为2n=8x=48.讨论了长萼堇菜四倍体和八倍体种群的分布,并推测其可能的起源和造成目前分布格局的原因.  相似文献   
982.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β淀粉样蛋白(Aβ)致大鼠突触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方法: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Aβ25-35、BDNF、不同剂量BDNF(0.02μg,0.1μg,0.5μg)+Aβ25-35等六组(n=6)。实验采用电生理学手段,利用自制的海马给药装置和刺激/记录绑定电极引导和记录大鼠在体海马CA1区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s)和高频刺激(HFS)诱导的长时程增强(LTP)。结果:①海马CA1区注射Aβ25-35(2 nmol)不影响基础性fEPSPs,但能显著抑制LTP的诱导与维持,HFS后fEPSPs平均幅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②海马CA1区注射BDNF(0.1μg)不影响基础性fEPSPs,也不影响LTP的诱导与维持,HFS后fEPSPs平均幅度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③与单独给予Aβ25-35相比,不同浓度的BDNF(0.1μg,0.5μg)与Aβ25-35合用组在HFS后0 min、30 min和60 min时的fEPSPs平均幅度均明显增加(P<0.01),并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表明BDNF预处理可有效拮抗Aβ25-35引起的LTP抑制。结论:脑内注射BDNF能够预防和拮抗由Aβ25-35引起的海马LTP损伤,提示BDNF水平的上调有助于维持正常的突触可塑性并可能改善AD患者的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983.
尼古丁对学习记忆间接作用的研究鲜有报道。昆明小鼠母鼠受孕后随机分为对照组(CON)和尼古丁组(NIC)。CON组母鼠自由饮水,NIC组母鼠饮水中给予浓度为50μg/mL的尼古丁。子代小鼠60日龄时,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之后在体记录海马区穿通纤维通路(perforant pathway,PP)至齿状回(dentate gyrus,DG)的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结果显示,NIC组仔鼠的逃避潜伏期从第3天开始明显大于CON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所占百分比和穿越平台次数均低于CON组,LTP群峰电位幅值和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斜率也都显著低于CON组。说明由母体摄入的尼古丁,可经胎盘和乳汁明显作用于其子代,导致子代学习记忆功能的明显损伤,其可能机制是因为海马神经元突触传递可塑性的效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84.
多效性基因Ghd7调控水稻剑叶面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an C  Weng XY  Yan WH  Bai XF  Xing YZ 《遗传》2012,34(7):901-906
光合作用是植物的唯一能量来源,剑叶是水稻开花后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Ghd7是一个多效性产量基因,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为了研究Ghd7对水稻剑叶形态的遗传效应,文章利用一个包含190个家系的BC2F2群体对水稻剑叶长度(FLL)、剑叶宽(FLW)和剑叶面积(FLA)进行QTL定位分析。在BC2F2群体,FLL、FLW和FLA性状表型值均显示为双峰分布,符合孟德尔单基因分离比,并均与每穗实粒数呈现显著正相关。在第7染色体上RM3859和C39分子标记间定位到FLL、FLW和FLA的QTL,分别解释变异的73.3%、62.3%和71.8%,均与Ghd7共分离。以珍汕97为轮回亲本,特青和明恢63分别为供体亲本,获得两个Ghd7近等基因系NIL(MH63)和NIL(TQ),FLL、FLW和FLA表型值均比珍汕97显著提高。另外,超表达Ghd7的合江19转基因植株的FLL、FLW和FLA表型值分别比合江19增加了8.9 cm、0.5 cm和17.8 cm2。这些结果表明Ghd7对调控剑叶面积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85.
2011年10月,在广东古田省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5只长肢林蛙(Rana longicrus),为广东省两栖动物新纪录。长肢林蛙此前仅发现于台湾,主要分布在台湾北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此新纪录的发现对于促进认识长肢林蛙的形态特征及地理分布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6.
新疆西准噶尔沙尔布尔提山地区泥盆系—下石炭统发育良好,各门类海相生物化石众多,尤以腕足类化石最为丰富。根据对采自该地区3个剖面(布龙果尔剖面、和布克河剖面、俄姆哈剖面)上腕足类的详细研究,系统描述长身贝类4属4种,无窗贝类2属3种,穿孔贝类2属2种,穿孔贝类(Dielasma cf.D.? utah(Hall and Whitfield),Cranaena cf. hannibalensis Moore)为该地区首次报道。除无窗贝类Cleiothyridina cf. kusbassica Besnossova在俄姆哈剖面可延续进入下石炭统之外,其余属种皆产自上泥盆统。上述腕足动物属于Syringothy-ris-Spirifer动物群的重要分子,时代为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大致对应于牙形石中praesulcata带至sandbergi带(法门最晚期—早石炭世)。上述腕足动物群在组成上与北美、乌拉尔地区及库兹涅茨盆地的化石组合较为相似。  相似文献   
987.
附生兰,假鳞茎卵形,长2—4厘米,粗1.8—3.8厘米,根圆柱形,粗5—6毫米,鳞叶2—3,渐尖,长4—5厘米,宽2—3厘米。叶4——7,绿色,线形,近革质,长20—33厘米,宽2—2.5厘米,先端渐尖,全缘,基部渐狭为长4—5厘米,对褶的柄,具关节,中脉在背面明显隆起,侧脉不明  相似文献   
988.
采用土壤温度连续观测和土壤原位培养,研究了长白山高山苔原带雪斑地段牛皮杜鹃群落的土壤温度、土壤氮矿化及净初级生产力.结果表明: 在非生长季的积雪期(10月下旬-5月上旬),土壤养分呈上升趋势,土壤以氮矿化为主,为翌年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氮素.其中雪斑地段土壤(平均温度-3.0 ℃)的氮矿化能力更强,速效氮增加量为3.88 g·m-2,非雪斑地段(平均温度-7.5 ℃)为1.21 g·m-2. 在生长季节(5月中旬-8月下旬),土壤氮素含量下降,以固持为主;秋季植物停止生长后,土壤速效氮又呈上升趋势;到冬季,由于积雪的作用,雪斑地段土壤温度维持在0 ℃左右或略低,促进了土壤氮的矿化,而非雪斑地段土壤温度则处于冻结状态.氮素矿化能力的差异是雪斑地段牛皮杜鹃群落净初级生产力高于非雪斑地段群落的主要原因,也是植被空间分异的重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989.
不同分类系统下油松幼苗根系特征的差异与联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根序和径级不仅反映细根的形态结构, 而且能反映根系的一些生理特征, 如细根寿命和周转等。该文以二年生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幼苗根系为研究对象, 系统比较了根序分类方法和径级分类方法在描述根系特征上的优缺点, 探索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 二年生油松幼苗最多可包括6级根序, 直径的变化范围为0.169-3.877 mm。按根序划分, I-VI级根序的总根长和总根表面积主要集中在前3级根序, 这3级根序的根占总根长的78.77%和总根表面积的62.72%。前3级根序的比根长是后3级根序比根长的1.3-3.0倍, 比根面积是后3级比根面积的1.0-1.5倍。按常用的径级(以0.5、1.0、1.5和2.0 mm为阈值)划分方法, 油松幼苗大部分根系直径≤1.5 mm, 此区间细根的根长和根表面积占总根长的93.76%和总根表面积的84.35%。直径≤1.5 mm的细根平均比根长是>1.5 mm细根比根长的3-7倍, 比根面积的1.5-3.0倍。由于油松根序和径级之间有显著的指数关系, 依据径级最大程度反映根序的原则, 提出了新的径级划分方法, 即以0.4、0.8、1.3和2.0 mm为阈值对油松幼苗根系径级重新进行划分。此时, 上述区间可分别包括I级、II级、III级、IV级、V级根序中根尖数的93.22%、86.37%、75.96%、70.47%和76.67%。同时也可分别涵盖各径级根长的89.34%-70.83%、根面积的86.01%-76.12%以及体积的87.73%-76.12%。此时, 根系不同径级与根序之间可以建立起良好的对应关系。这些结果表明, 通过合理划分径级区间可以较好地反映根序 特征。  相似文献   
990.
{{@ convertAbstractHtml(article.abstractinfoCn, "c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