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9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26篇 |
专业分类
15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长尾山椒鸟Pericrocotus ethologus在山西省吕梁山、中条山皆有分布,是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中常见的夏候鸟和食虫鸟。有关此鸟巢与营巢环境的报道甚少。现根据多年在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东经111°27′,北纬37°50′)的阳圪台、庞泉沟、郝家沟、市庄等地的调查所得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2.
长尾属中国新纪录种--奥兰加巴德长尾线虫Seinura aurangabadensis Suryawanshi,1971在山东省青州市的芸豆Plaseolus vulgaris和黑籽南瓜Cucurbita moschata的根际土壤中被发现.雌虫具有以下鉴别特征:头区略有缢缩;口针长17.3~18.5 μm,无基部球;排泄孔紧位于中食道球之后,神经环在排泄孔后约0.5个体宽处;无后阴子宫囊;肛门不明显,尾短丝状. 相似文献
53.
为了解湖北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后河保护区)鸟类物种多样性及其区系组成的变化, 我们通过样线、红外相机调查和检索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后河保护区鸟类名录, 并将其与后河保护区1999年科学考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本研究于2017-2019年共在后河保护区内设置了82 km的鸟类调查样线, 共在309个位点上放置了红外相机, 累计99,586个相机日。我们用“后河” “鸟类” “湖北省”等关键词搜索相关出版物, 并查阅中国观鸟记录中心经审核后发布的鸟类信息, 结合样线和红外相机调查结果形成后河保护区鸟类名录。共整理得到后河保护区鸟类255种, 隶属于16目55科。其中, 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2种, 包括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和金雕(Aquila chrysaetos); 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46种, 包括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棉凫(Nettapus coromandelianus)、松雀鹰(Accipiter virgatus)、灰林鸮(Strix aluco)、蓝鹀(Emberiza siemsseni)等。此外, 后河保护区有11种中国特有鸟类, 占我国特有鸟类种数(n = 93)的11.83%。在区系成分上, 后河保护区鸟类以东洋种为主(151种, 占59.22%), 其次为广布种(55种, 占21.57%)。与1999年科学考察结果相比, 鸟类增加了116种, 其中有1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鸟类。在区系组成上, 后河保护区内东洋种占比增加, 包括分布区向北扩散的物种成分。此外, 本次调查未记录到20世纪在保护区内有分布的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和海南鳽(Gorsachius magnificus)。本研究表明, 后河保护区鸟类物种多样性高、特有种及珍稀濒危物种丰富, 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和意义。通过对比分析后河保护区内野生鸟类动态变化, 可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方案设计和保护对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4.
白冠长尾雉育雏期的栖息地选择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22
20 0 1年 4~ 8月 ,在河南省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白冠长尾雉 (Syrmaticusreevesii)育雏期的栖息地进行了调查。野外共遇见 2 4个不同的家族群 ,平均大小为 (2 96± 0 35 )只。白冠长尾雉的家族群主要在针阔混交林中活动 ,这些地方的坡向以东南方向居多、坡度较缓而坡位靠下 ,与林缘的距离大于 6 0m而与水源的距离通常小于 30m。逐步判别分析的结果表明 ,与林缘的距离、乔木胸径、灌木盖度、草本植物的种类和高度等是影响白冠长尾雉家族群栖息地选择的关键因子 ;植被结构 ,尤其是草本植物的特征 ,是影响家族群栖息地选择的主要方面。建议在对白冠长尾雉采取保护措施时 ,从提供丰富的食物资源和良好的隐蔽条件入手。注意保护现存栖息地 ,在育雏期保护好草本植物。 相似文献
55.
达乌尔黄鼠种群年龄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1989年,作者捕获达乌尔黄鼠2487只,用晶体干重法,将其中的1885只划分为5个年龄组,分析不同年龄阶段臼齿的生长、更换、磨损特点以及体重、体长、胴体重及头骨生长的年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年龄增长,臼齿磨损明显,而体重、体长等5项指标趋于恒定。达乌尔黄鼠种群年龄结构的季节变化非常显著,不同地区间亦有差别,但年间变动较小,种群增长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56.
57.
银喉长尾山雀长江亚种的繁殖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喉长尾山雀是大别山区常见的森林鸟类,每年2月开始繁殖营巢,每窝产卵7枚,孵化期14d,孵化率87.5%,雏期15d,育雏期食性90%以上为森林害虫。 相似文献
58.
1995 年作者从湖北濒死鹦鹉体内分离到一株新病毒,经鹦鹉胚成纤维细胞盲传四代过渡到鸡胚成纤维细胞,再传至第五代出现细胞病变。适应细胞的病毒纯化后,经 S D S P A G E 分析,发现病毒粒子结构蛋白由8 条多肽组成,分子量范围在14 .5 ~60 k D 之间。病毒的酸碱氨基酸之比为2 .51 ,富含 Asp 、 Clu 和 Leu ,而 Arg 和 Met 含量较少。病毒核酸为双链 D N A,存在超螺旋型、环型和线型三种形态, G+ C 的含量为45 % 。经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核酸的分子量为3 .3 ×106 D。根据病毒分类的标准确认为澳州长尾小鹦鹉幼雏病病毒,应归属于乳多空病毒科多瘤病毒属。 相似文献
59.
通过对长尾管蚜蝇体色变异的研究,发现该种蚜蝇在体色变异方面有如下特点:(1)腹部色斑的变异形式多样,种群中以浅色者为主,深色的个体比例较少;腹部色斑变异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雄性变异形式比雌性丰富;(2)后足腿节颜色变异呈现出一定的连续性,从主要呈黑色(肉眼观察)到黄褐色;且这种变化与性别无关;(3)翅上暗色云斑的变化仅有2种形式,种群中具暗色云斑者占大多数;云斑的有无与性别无关;(4)体色变异与发生季节、海拔无关. 相似文献
60.
《小哥白尼(野生动物画报)》2011,(8)
俺是一条霓虹刺鳍鱼,家住浅海珊瑚礁。俺个头不高——只有5厘米,武器装备也不精良——无尖牙、无巨口,更无毒液,然而,在处处陷阱、步步杀机的海洋世界中,俺不仅朋友不少,威望还挺高。不是俺吹牛,海鳗是俺哥们儿,魔鬼鱼是俺知心密友,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