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1篇
  20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记述河南省伏牛山膜翅目小蜂总科小蜂科2新种:吉丁锥腹小蜂Trigonura chrysobathra sp.nov.,青冈梳角小蜂Chirocera glauca sp.nov。2新种所隶属的属均为中国新记录属。新种的模式标本存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保护研究所标本室。  相似文献   
92.
我国一种鹦鹉新病毒的分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一种鹦鹉新病毒的分离冯烽,夏苇,赵林,陈绳亮(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武汉430071)龚少宇(湖北省云梦县畜牧局,湖北云梦432500)关键词鹦鹉病毒,病毒分离,长尾小鹦鹉国外有关鹦鹉病毒的研究不少,1981年Perry从澳大利亚鹦鹉体内分离...  相似文献   
93.
94.
95.
中国花角跳小蜂属一新种一新纪录(膜翅目:跳小蜂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时振亚 《昆虫学报》1990,33(4):462-465
  相似文献   
96.
欧米啮小蜂属Oomyzus Rondani异名有;Tetrastichus Haliday;Aprostocetus Westwood,本文记述2新种,标本均采自湖北省,存于江西农业大学植保系,寄主均为草蛉蛹。  相似文献   
97.
侧姬小蜂属Ceranisus Walker,1841隶属膜翅目Hymenoptera、小蜂总科Chalcidoidea、姬小蜂科Eulophidae、凹面姬小蜂亚科Entedoninae,是蓟马幼虫重要的寄生蜂,迄今世界上已知16种。该属颜面凹陷,额V字形,槽沟伸达中单眼水平,侧单眼后部有1条完整的沟横穿颅顶,颚眼沟一般不分叉,上颚退化;雌性触角索节2分节,棒节2或3分节;盾纵沟不明显,一般中胸盾片中叶着生2对刚毛,小盾片1对刚毛;前翅缘毛短于翅宽,后翅末端尖锐;腹柄短,宽明显大于(或至少等于)长等特征明显,较易识别。本文首次报道该属伊朗的3种类:月侧姬小蜂Ceranisus menes(Walker,1839),平侧姬小蜂C.planitianus Erds,1966和爱侧姬小蜂C.amanosus Doganlar et al.,2009,这也是该属在伊朗的首次记录。并对近缘种爱侧姬小蜂C.amanosus Doganlar et al.,2009和乌侧姬小蜂C.udnamtak Tryapitsin,2005的鉴别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98.
记述长尾小蜂科Torymidae中国1新纪录属突喙长尾小蜂属Rhynchoticida,及中国1新纪录种尾突喙长尾小蜂Rhynchoticida caudate Bou(c)ek,1978.突喙长尾小蜂属Rhynchoticida的鉴别特征为:触角粗而短;胸部黑,被密柔毛;后足基节侧面光裸区具大而深的半月形刻点;后足腿节膨大,其腹面具1排较宽的齿;腹部突起.提供了形态描述、寄主、分布及形态特征图.研究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99.
长尾雀在长白山为留鸟,是典型的“素食”瘪类,仅在育雏期有很少的动物性食物。繁殖期在筑巢适宜生境1.3对/hm^2,冬季在繁殖期相同生境为0.074只/hm^2.4月初开始有求偶追逐和争雌行为。5月下旬产卵。孵化期12-13d.6日龄喂雏35次/d。6日龄喂雏35次/d,雏鸟在10日龄后体温恒定,育雏期13-14d。9月中旬后幼鸟换成成鸟羽色。  相似文献   
100.
人类活动会改变地区原始的生态环境,对当地动物种群的空间利用产生影响。因此,了解人为干扰条件下濒危物种对空间的利用情况有助于更好地进行保护。活动区和栖息地利用是对动物空间需求最好的度量,掌握这些信息对有效保护鸟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20和2021年对湖北省广水市平靖关村周边的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进行追踪,获得了47组白冠长尾雉的活动区面积和栖息地利用信息。将实际栖息地利用率的置信区间与理论利用率相比得到白冠长尾雉对栖息地的偏好,并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对栖息地利用率和活动区面积的影响因素进行逐步剔除分析。结果发现,该地区白冠长尾雉主要利用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和灌木林,但按照干扰强度划分后,低干扰区的白冠长尾雉只倾向于利用针阔混交林。雄性个体对落叶阔叶林的利用率与居民点的距离呈负相关关系,低干扰区雌性个体对落叶阔叶林的利用率与居民点距离呈反比,而对针阔混交林利用率与居民点距离呈正相关,雌性个体在高干扰区对针阔混交林的利用率随居民点和农田距离的增大而增大;活动区面积方面,雌性的面积显著大于雄性,并且在高干扰区活动区面积与居民点距离呈负相关。以上研究结果提供了有关地栖性森林鸟类在人类主导的环境中的活动区及栖息地利用的响应,为地栖性森林鸟类的保护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