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18篇
  免费   364篇
  国内免费   5980篇
  14062篇
  2024年   101篇
  2023年   401篇
  2022年   444篇
  2021年   502篇
  2020年   460篇
  2019年   384篇
  2018年   280篇
  2017年   368篇
  2016年   391篇
  2015年   419篇
  2014年   550篇
  2013年   457篇
  2012年   542篇
  2011年   567篇
  2010年   531篇
  2009年   581篇
  2008年   664篇
  2007年   518篇
  2006年   440篇
  2005年   433篇
  2004年   482篇
  2003年   431篇
  2002年   480篇
  2001年   400篇
  2000年   376篇
  1999年   316篇
  1998年   232篇
  1997年   229篇
  1996年   224篇
  1995年   250篇
  1994年   180篇
  1993年   201篇
  1992年   212篇
  1991年   235篇
  1990年   198篇
  1989年   214篇
  1988年   69篇
  1987年   63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85篇
  1984年   42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5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3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目的 充分利用资源,降低养殖成本。方法 利用菌糠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麸皮和豆粕,以2%的接种量加入植物乳杆菌ST-III、干酪乳杆菌LC2W,15 d密闭发酵。结果 获得具有良好风味和质构、粗蛋白含量(以干物质计)可达到16%、pH为4.3的发酵饲料。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其72 h瘤胃降解率可达42%,经25 d饲喂后[1.5 kg/(头·天)],后备牛(9~10月龄)的25 d平均日增重可以达到0.95 kg。结论 发酵菌糠饲料性能优于市售同类产品,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62.
目的 分析肺炎克雷伯菌所致血流感染患者的科室分布及其病原菌耐药性特征,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4—2016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送检血液标本中分离得到的289株肺炎克雷伯菌,对其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及ESBL确认试验,分析肺炎克雷伯菌所致血流感染的科室分布特征及其病原菌耐药性变迁。结果 患者血液中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以急诊科(24.91%)和ICU为最高(23.88%)。3年中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和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均在20.00%左右。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共135株,占46.71%,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非产ESBL菌株(P<0.01)。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均高于敏感菌株(P<0.01),对四环素、复方新诺明和阿米卡星耐药率相对较低,分别为66.10%、66.10%、71.19%。结论 我院2014—2016年患者血液中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以急诊科和ICU为最高。该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及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对四环素、复方新诺明和阿米卡星尚有一定敏感性。  相似文献   
963.
目的 探讨曲美布汀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重叠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FD重叠IBS-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曲美布汀片100 mg/次,3次/d,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630 mg/次,2次/d,餐后约30 min温水服用,两组患者均连用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粪便中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增加,而肠杆菌、肠球菌和酵母菌数量下降(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05,P0.05)。结论 曲美布汀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FD重叠IBS-D患者疗效较肯定,安全性较高,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从而改善其消化不良及腹泻症状。  相似文献   
964.
目的 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技术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技术对大连市2014年4月同一工地两起流脑疫情得到的脑膜炎奈瑟氏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图谱分析,了解各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方法 对病例的脑脊液标本进行脑膜炎奈瑟菌PCR分群,对另一病例和所有密切接触者分离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试验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鉴定实验。结果 疑似病例标本PCR结果为脑膜炎奈瑟氏菌A群阳性,另一病例和所有密切接触者分离到的菌株PFGE图谱基本相同,表明来自同一克隆系。多位点序列分析结果为ST7。结论 两起疫情分离到的菌株型别之间具有高度的同源性,该病原菌类型为ST7的A群脑膜炎奈瑟氏菌。  相似文献   
965.
目的 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对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RVE)患者肠道菌群和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于丽水市中心医院儿科门诊治疗的RVE患儿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患儿均予饮食调整、补液及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等治疗。观察组患儿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1.0 g/次,3次/d,温水冲服。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数量和肠黏膜通透性指标[内毒素(ETX)和D-乳酸]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72 h后,观察组患儿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明显上升,大肠埃希菌数量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较对照组更高,大肠埃希菌数量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ETX和D-乳酸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11,P<0.05)。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儿童RVE的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增加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等有益菌的数量,减少大肠埃希菌等致病菌的数量,改善患儿肠道微生态状况;并与其能降低肠黏膜通透性和减少肠液的分泌渗出相关。  相似文献   
966.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需氧菌性阴道炎(aerobic vaginitis,AV)的微生态特征和围产结局。方法 选取AV孕妇120例为研究对象,并与同期正常孕妇100例作对照,取阴道分泌物行湿片、涂片染色、细菌培养及检测IL-6、IL-8,回顾性分析其病原菌菌群的分布,局部IL-6、IL-8水平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120例妊娠合并AV主要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45例(37.50%)、B族链球菌34例(28.33%)、粪肠球菌20例(16.67%)、金黄色葡萄球菌12例(10.00%),这四种细菌占致病菌总数的84.17%;与正常孕妇相比,AV组孕妇胎膜早破、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发生率明显升高,分别是25.00% vs 11.00%(P0.05)、10.83% vs 9.0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V孕妇阴道分泌物中IL-6、IL-8表达的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17.64±4.53)ng/L vs(13.54±4.39)ng/L,P<0.001;(38.08±6.29)ng/L vs(27.34±5.10)ng/L,P<0.001]。结论 孕期AV由肠源性细菌引起,可导致不良的围产结局,需要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967.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脑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82例治疗中的IBS-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1例)和对照组(n=41例)。两组患者均予以饮食调整、消化道解痉药和止泻药等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1.5 g/次,3次/d,连用8周。对照组患者除不使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外其余处理同观察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及不良反应,并比较治疗前后血管活性肠肽(VIP)和P物质(SP)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期间分别失访2例和4例,两组失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31%,较对照组的75.68%更佳(χ2=3.95,P0.05)。结论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在IBS-D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较快并能持久缓解其症状,且安全性较好,其作用机制与其升高血清VIP水平,降低血清SP水平,纠正血清脑肠肽水平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68.
目的 分析大连某三甲医院4种主要革兰阴性病原菌的分布及细菌耐药性变迁,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15年住院患者中分离的4种革兰阴性菌临床分布及每年的耐药率,利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年分离致病菌28 485株,其中大肠埃希菌2 994株,肺炎克雷伯菌1 375株,鲍曼不动杆菌1 079株,铜绿假单胞菌1 998株,共占分离致病菌总数的26.1%。4种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最高(37.2%~78.2%),对头孢哌酮/苏巴坦耐药率最低(6.7%~39.1%)。2012‒2015年,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率有下降趋势,鲍曼不动杆菌对多数抗生素耐药率都高,且逐年上升。结论 本院4年感染中4种主要革兰阴性菌占主导地位。4种菌对不同抗生素耐药率和变化不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最严重。4种菌对于头孢哌酮/苏巴坦均比较敏感,对哌拉西林耐药严重。在临床治疗中应有针对性加强管理和用药。  相似文献   
969.
目的 探讨3株不同来源的铜绿假单胞菌分泌性蛋白的抗肿瘤活性。方法 将3株不同来源的铜绿假单胞菌经LB培养基对其过夜静置培养,离心获得上清液,采用硫酸铵盐析沉淀蛋白质,再经PBS透析除盐。然后将蛋白作用于人肝癌细胞Hep-G2、宫颈癌细胞HeLa、肺癌细胞A549和人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CCK-8检测其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吉姆萨染色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变化。结果 SDS-PAGE证实成功获得不同分子量的分泌蛋白,CCK-8结果显示混合蛋白对3种不同肿瘤细胞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其抑制作用存在一定的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但对人正常细胞无明显抑制作用。吉姆萨染色初步显示细胞形态为凋亡状态。结论 初步证实该3株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分泌性蛋白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肿瘤作用,为进一步分离纯化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单一蛋白质及研究其抗肿瘤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70.
目的 探讨制备脂质体包裹重组SEF21疫苗,并评价其在预防肠炎沙门菌(S. enteritidis)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PCR获得SEF21基因,并连接至pET-28a(+)载体。将pET-28a(+)-SEF21在BL21(DE3)大肠埃希菌中表达,通过镍层析柱纯化高表达的rSEF21蛋白。制备脂质体包裹rSEF21疫苗,并对鸡进行2次免疫,然后利用S. enteritidis进行攻毒实验。ELISA检测血清以及肠内容物中的抗体效价。结果 所有被免疫鸡的血清及肠黏液中产生了高效价的IgG和IgA抗体。脂质体包裹rSEF21所免疫的鸡的粪便样本中S. enteritidis数量明显下降。结论 口服脂质体包裹的重组SEF21蛋白疫苗能有效保护鸡对抗S. enteritidis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