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98篇 |
免费 | 165篇 |
国内免费 | 346篇 |
专业分类
160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49篇 |
2022年 | 72篇 |
2021年 | 71篇 |
2020年 | 57篇 |
2019年 | 54篇 |
2018年 | 46篇 |
2017年 | 57篇 |
2016年 | 51篇 |
2015年 | 66篇 |
2014年 | 68篇 |
2013年 | 63篇 |
2012年 | 66篇 |
2011年 | 87篇 |
2010年 | 94篇 |
2009年 | 79篇 |
2008年 | 87篇 |
2007年 | 74篇 |
2006年 | 47篇 |
2005年 | 50篇 |
2004年 | 34篇 |
2003年 | 44篇 |
2002年 | 35篇 |
2001年 | 42篇 |
2000年 | 39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32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重组人乳头瘤病毒6型病毒样颗粒诱导中和抗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重组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免疫血清的抗感染作用,用重组杆状病毒在昆虫细胞中表达制备的人乳头瘤病毒6型(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6,HPV-6)L1 VLP的HPV-6L1+L2 VLP免疫BALB/c小鼠,获得抗血清,ELISA法测定抗体滴度,在细胞水平和裸鼠异源组织移植模型中评价了免疫血清的中和病毒抗感染作用。VLP诱导了高滴度(>1:10000)的血清抗体,抗血清可以特异地阻断人胚上皮细胞对VLP的摄入,并且能抑制从尖锐湿疣活检标本提取的HPV对人上皮细胞的感染。重组HPV-6VLP免疫小鼠诱导的血清抗体具有中和病毒、抑制感染的作用。提示重组VLP可以用于研制HVP预防性疫苗。 相似文献
992.
摘要 目的:探讨阿尔兹海默病(AD)患者血清Klotho蛋白、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与认知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6例AD患者作为AD组,另选取150例同时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清Klotho蛋白、VILIP-1、HMGB1表达水平,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两组认知功能,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上三指标与MMSE评分之间的关系;AD患者根据治疗1年后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74)与预后不良组(n=62),应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引发AD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Klotho蛋白、VILIP-1、HMGB1联合检测对AD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AD组的MMSE评分、血清Klotho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血清VILIP-1及HMGB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Pearson相关性结果显示血清Klotho蛋白水平与MMSE评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血清VILIP-1、HMGB1水平与MMSE评分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VILIP-1、HMGB1水平升高是引发AD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清Klotho蛋白水平升高是其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 Klotho蛋白、VILIP-1、HMGB1联合检测AD患者曲线下面积为0.839,敏感度为80.65%,特异度为83.78%。结论:血清Klotho蛋白、VILIP-1、HMGB1表达水平与AD患者认知功能和预后均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临床可以通过联合检测以上三指标辅助评估AD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93.
994.
目的: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抗炎与促炎因子的失衡可能在UC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卵泡抑素-1是一种具有广泛糖基化修饰的分泌糖蛋白,目前的研究倾向于是一种炎性蛋白。本研究检测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结肠标本中FSTL1的表达,分析探讨FSTL1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中的作用。方法:20只BALB/c小鼠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模型组予以4%DSS喂养一周,对照组予以普通饮水一周,监测小鼠疾病症状,对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进行评分。观察FSTL1在结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检测结肠组织FSTL1蛋白及FSTL1 mRNA表达水平,对FSTL1表达与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E染色显示模型组病变主要累及黏膜及黏膜下层,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部分表面上皮脱落,上皮内杯状细胞减少,隐窝破坏;FSTL1蛋白表达于肠黏膜腺体间质,模型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9±1.44)和(0.6±0.51),具有显著性差异,P0.0l;实验组结肠FSTL1 mRNA平均表达水平(1.57±0.23)较对照组(0.46±0.22)明显增加,(t=10.84,P0.05)。结肠组织FSTL1mRNA表达水平与小鼠DAI成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850,P0.05。结论:研究中发现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中FSTL1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且与小鼠DAI成正相关。提示FSTL1可能与实验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可以作为预测溃疡性结肠炎活动度的新的炎性标记物应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完全随机化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口服沙利度胺,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均治疗10周。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指数评分标准(PASI评分)评价治疗效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TNF-α、VEGF和bFGF水平,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72.50%,高于对照组的47.50%,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NF-α、VEGF和bFGF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治疗后血清TNF-α、VEGF和b FG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沙利度胺治疗银屑病具有较好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患者血清中TNF-α、VEGF和bF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96.
997.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重组表达Ⅱ型志贺样毒素B亚单位(Stx2B),并对其表达形式和受体结合活性进行分析。 方法:PCR方法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中钓取Stx2B编码基因,利用基因克隆技术构建重组大肠杆菌pET-stx2B/BL21,IPTG诱导目的蛋白高效表达并对表达的包涵体进行变性和复性处理,离子交换层析纯化蛋白。通过SDS-PAGE变性和非变形蛋白电泳,分析重组Stx2B的表达形式,并利用Hela细胞结合模型,评价重组Stx2B与细胞受体的结合活性。结果:构建的重组大肠杆菌pET-stx2B/BL21能高效表达Stx2B,经变性、复性及离子交换层析操作,获得高纯度的目的蛋白。SDS-PAGE变性和非变形蛋白电泳分析显示,重组Stx2B以二聚体形式存在,单体之间通过二硫键相连。细胞结合试验显示,重组Stx2B与Hela细胞具有特异结合活性。结论:成功构建表达Stx2B的基因工程菌,Stx2B的受体结合活性不依赖于五聚体形式。 相似文献
998.
多发性硬化是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典型代表,以白质脱髓鞘为主要特征。浆样树突状细胞,是专职抗原提呈细胞,是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桥梁,在启动初级免疫应答和维持免疫耐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浆样树突状细胞可以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特别是Ⅰ型干扰素,所以它与抗炎、免疫调节联系紧密。而目前Ⅰ型干扰素(β)被认为是治疗多发性硬化的有效的免疫调节剂。本文就浆样树突状细胞的来源、特性及其在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及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系统归纳整理,并就其未来发展前景做一简单介绍,为进一步探索免疫调节新机制和寻求多发性硬化新的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利用构建的增强子样序列筛选载体,筛选在大肠杆菌中增强外源蛋白质表达的序列,并利用删除突变体初步鉴定其功能区域。方法:以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基因序列与人乳头瘤病毒(HPV)主要衣壳蛋白基因L1的截短序列L11连接作为报告基因,从采集的样品中筛选增强子样序列,通过蛋白质表达来检测其增强活性,并通过构建删除突变体来初步鉴定其功能区域。结果:成功筛选到一条增强子样序列,可使检测载体氯霉素抗体提高11倍,融合蛋白表达水平提高2.26倍,其功能区域主要集中在1~265bp。结论:从收集的样品中成功筛选出一个增强子序列,能提高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00.
TLR9(Toll-likereceptor9)是一种微生物病原相关分子结构模式识别受体,TLR9能够识别CpG—ODN(胞嘧啶磷酸鸟甘-寡聚脱氧核苷酸),使病原相关受体在先天性免疫细胞上表达,并激活下游炎性通路。研究表明,TLR9在先天性免疫反应中产生了重要作用,如脓毒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刀豆体球蛋白A介导肝炎性肝脏损伤、炎性泡沫细胞形成、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并且与多种致病因子相关联,如肝x受体、甲酰多肽受体、线粒体DNA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