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8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33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尾巨桉DH3229幼苗对硝普钠-酸铝互作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研究以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提供的尾巨桉DH3229幼苗为材料,以分析纯AlCl3·6H2O为铝(Al)的供体,以硝普钠(SNP)为一氧化氮(NO)的供体,设置3个SNP浓度(0、10、500μmol·L~(-1))和2个Al水平(0、5 mmol·L~(-1)),每5 d浇一次含不同浓度Al和SNP的营养液,持续20周,分析Al胁迫对幼苗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并探讨不同浓度外源SNP施加对植物Al毒害有无缓解作用及其缓解机理。结果表明:Al施加能显著降低尾巨桉DH3229幼苗的生物量、叶片叶绿素a、总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值和可溶性糖含量;Al胁迫显著增加幼苗相对电导率、MDA、SOD、游离脯氨酸含量。外源施加适量(10μmol·L~(-1))的SNP能使Al胁迫下桉树幼苗根和叶等生物量、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及Chl a/b显著提高,同时降低其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可见,SNP具有双重性,适量SNP施加可有效缓解Al对桉树生长的胁迫,高浓度(500μmol·L~(-1)) SNP则产生硝化胁迫从而抑制桉树的生长。  相似文献   
52.
铝毒是限制酸性土壤中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是适合在酸性土壤中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 不同品种番茄对铝胁迫的响应存在差异, 因此, 筛选苗期耐铝毒种质对番茄生产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10个番茄品种为材料, 采用室内土培盆栽, 设置1 000 µmol∙L-1 AlCl3·6H2O处理, 测定反映植物铝胁迫下生长状况的16个形态、生理生化及光合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 将铝胁迫下番茄幼苗的16个指标转化为5个独立的综合指标, 累积贡献率达90.779%。基于耐铝性综合评价值(A)的系统聚类分析, 将供试种质划分为5类, 第I类为高度耐铝品种Qianxi, 第V类为高度不耐铝品种Puluowangsi。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得出番茄苗期耐铝评价方程: y=0.046+0.405X6+0.515X10-0.207X15+0.028X3 (R2=0.997), 从16个指标中提取出与A值显著相关(P<0.01)的4个指标: 丙二醛含量(X3)、净光合速率(X6)、叶面积(X10)和地下部干重(X15)。利用评价方程可判断不同番茄品种苗期的耐铝性, 使番茄耐铝性鉴定工作快速简便。  相似文献   
53.
【背景】微生物转化是对天然产物进行结构修饰的重要手段,具有催化反应快、选择性强、反应条件易控制和污染小等特点。许多微生物能够对蟾毒配基类化合物进行生物转化,在不同位置进行结构修饰,并且产生毒性减弱的活性衍生物。【目的】筛选蟾毒灵生物转化菌株,以期发现活性更好、毒性降低的化合物。【方法】利用蟾毒灵为底物筛选其生物转化菌株,通过HPLC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LC-MS (Liquid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鉴定转化产物;对可生物转化蟾毒灵的菌株进行菌落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优化发酵条件提高转化率,同时测试该菌株对其他甾体化合物的转化作用。【结果】筛选获得一株蟾毒灵转化菌,经形态学与ITS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分析鉴定为Naganishia属菌,转化产物为3-去氢蟾毒灵。该菌株生物转化的培养基最适底物浓度为8 mg/L,最适初始pH值为6.5,最佳接种量为3%,最佳转化时间为96 h,最终转化率为48.3%。该菌株可将雌酮E1转化为雌二醇E2,也可将雌二醇E2逆向转化为E1。【结论】首次发现Naganishia属菌株对甾体类化合物具有转化活性,其产生的弱细胞毒性的转化产物3-去氢蟾毒灵有望成为高效、安全的强心药物。微生物转化法选择性高、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为大量制备活性化合物3-去氢蟾毒灵提供了一条简便易行的道路,也为更多甾体化合物结构修饰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54.
Sun YY  Luo C  Li Z  Chen J 《生理学报》2004,56(3):321-327
为进一步了解孤啡肽在脊髓水平是否具有抗伤害及抗炎作用,本实验在具有多种痛行为表现的蜜蜂毒模型上观察了鞘内注射孤啡肽对大鼠一侧后足底注入蜜蜂毒所诱致的同侧自发缩足反射、原发热和机械性痛敏以及注射部位炎症反应的影响,同时观察了新的高选择性孤啡肽受体拮抗剂CompB的作用.结果表明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鞘内注射孤啡肽(3、10、30 nmol/10μl)对蜜蜂毒诱发的自发缩足反射次数的抑制作用随剂量提高而增大,抑制率分别为37±7,43±6and57±11%(三个剂量vs对照,P<0.05);而对蜜蜂毒诱发的注射部位炎症反应(爪体积、爪背腹厚度和蛋白渗出的增加)无显著影响.CompB(30 nmo1)可完全翻转10 nmol孤啡肽对自发缩足反射的抑制作用.鞘内单次或重复注射孤啡肽(10 nmol/10μl)对蜜蜂毒诱致的原发性热和机械性痛敏的发生和维持均无作用.本实验结果提示,外源性孤啡肽在脊髓通过孤啡肽受体的介导产生一定的镇痛作用,但是它可能仅对持续性自发痛有抑制作用,而对热和机械性痛敏及炎症反应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55.
番木瓜环斑病毒畸叶株系的CP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RT-PCR方法合成了本研究室保存的番木瓜畸叶病毒(PMaLV)的外壳蛋白(CP)基因,将其CP基因克隆进Promega公司的pGEM-T and pGEM-T Easy Vector System(简称T-载体),并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PMaLVCP基因核苷酸序列全长为861nt,推导其编码287个氨基酸.与番木瓜环斑病毒(PRSV)美国夏威夷HA株系和澳大利亚W株系的CP基因相比,在第66nt处开始连续缺失3个核苷酸.与PRSV的华南Ys、Sm和G株系以及夏威夷的HA和澳大利亚的W株系相比,其CP基因序列同源率分别为96%、98%、95%、89%和89%.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率分别为98%、97%、97%、96%和95%.此结果表明,PMaLV属于PRSV的一个株系,不是一种新病毒.因此,我们称其为番木瓜环斑病毒畸叶株系(ML株系).  相似文献   
56.
应用免疫金银技术检测猪瘟病毒兔化弱毒株感染细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镇  张海  丁明孝   《微生物学通报》1998,25(6):356-359
在应用免疫金银染色技术成功地对猪瘟病毒弱毒疫苗Thiveral株(CSFV.T株)感染的PK-15细胞进行检测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免疫金银反应的条件,进一步提高了免疫金银法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目前已将该技术应用到对猪瘟病毒兔化弱毒疫苗株(CSFVC株)感染细胞的检测,获得较为满意的实验结果。免疫金银染色技术的应用为研究CSFV在细胞中增殖的规律提供更为灵敏的检测手段,并且可望为猪瘟疫苗生产中的滴度测定提供一种简便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57.
铝对玉米生长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生长在Al2(SO4)3100μmol/L氮素营养液中的两个玉米品种(SC704和VA35的根系和叶片)的NADH-硝酸还原酶(EC1.6.6.1)和NAD(P)H-硝酸还原酶(EC1.6.6.2)活性。  相似文献   
58.
用氢氧化铝进行内毒素脱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59.
【目的】本研究利用Asd+平衡致死系统构建表达巴氏杆菌毒素(Pasteurella multocida toxin,PMT)的重组猪霍乱沙门氏菌株,并对重组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和结果】通过基因克隆的方法构建表达PMT的重组质粒pYA-PmtC,再将其电转化减毒猪霍乱沙门氏菌C500的asd基因缺失株C501,构建口服活疫苗菌株C501(pYA-PmtC)。研究结果表明重组菌株C501(pYA-PmtC)的生化特性、血清型和生长速度与亲本菌株C500一致;在没有选择压力的条件下,C501(pYA-PmtC)能够稳定遗传重组质粒及其外源基因片段,并能稳定、高效、分泌性表达30.5kDa的外源保护性抗原rPmtC。C501(pYA-PmtC)腹腔感染BALB/c小鼠的LD50为8.5×106CFU,毒力稍低于C500(LD50为4.4×106CFU);口服接种C501(pYA-PmtC)和C500的所有仔猪未见任何发病症状,两者没有显著差别。【结论】本研究利用Asd+平衡致死系统的原理构建表达T+Pm保护性抗原重组猪霍乱沙门氏菌弱毒菌株C501(pYA-PmtC),为进一步开发猪萎缩性鼻炎-副伤寒的双价基因工程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0.
芦花鸡中B亚群禽白血病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接种DF-1细胞(C/E)系,从山东某地方品系芦花鸡的鸡群中分离到一株外源性白血病病毒(ALV)SDAU09C2。与GenBank中已发表的不同亚群鸡ALV参考株的囊膜蛋白gp85的氨基酸序列比较,表明该分离株与B亚群ALV(ALV-B)2个参考株的gp85的氨基酸同源性最高,均为92.5%;与A、C、D、E亚群ALV的gp85的氨基酸同源性仅在73.2%~87.9%之间;而与J亚群gp85的氨基酸同源性更低至30.3%~32.4%。这是我国地方品系鸡群中第一次分离和鉴定ALV-B及其gp85基因的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