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8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41.
近年来,由水体富营养化引发的蓝藻水华频繁暴发,对水体生态系统平衡产生了重大影响,给人类健康也带来严重威胁。生物法除藻具有高效性、环境友好等优点,因此,如果能获得具有较高溶藻效率的溶藻细菌,选择生物法除藻更为理想。从菏泽一富营养化池塘分离得到1株溶藻细菌FS1,经16S rDNA测序分析鉴定为芽胞杆菌属。实验以铜绿微囊藻为研究对象,采用血球计数板法计算反应前后藻细胞的浓度,对不同生长阶段溶藻细菌FS1的溶藻效果进行了探究。停滞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的除藻率分别为7.1%、24.3%、57.0%和45.5%,结果表明,处于稳定期的FS1对铜绿微囊藻的去除效果最佳。细菌溶藻方式的研究结果表明,溶藻细菌是通过分泌溶藻物质间接溶解藻细胞。  相似文献   
42.
为了了解我国包装饮用水食品安全微生物污染的整体状况,重点了解铜绿假单胞菌指标不合格情况,依据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和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已公布的2016—2019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从年份、季节、区域、污染水平、生产工艺等角度,对从2016年开始连续四年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监督抽检数据进行分析,并研究了铜绿假单胞菌污染原因及风险特点。结果发现:包装饮用水总体不合格率占饮料不合格率的35.75%,以微生物指标不合格率为主,占比77.56%,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指标不合格率为72.92%(3 027/4 151)。铜绿假单胞菌检出不合格率夏季最多,秋季次之,春季和冬季最少。检出不合格率从高到低排前5标称产地依次是(以省计)为江西、贵州、江苏、湖南和山东。2016—2019年监测数据显示,铜绿假单胞菌不合格率占总食品不合格率连续四年分别为2.25%、1.56%、1.05%和0.49%。由此可见,铜绿假单胞菌是包装饮用水微生物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整体上呈现出逐年向好的发展趋势,但存在区域差异和季节变化,监测结果可为政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确定重点时间和地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3.
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吩嗪化合物具有电子传递作用,可用于构建微生物燃料电池。如何通过改进微生物自身性质来提升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量是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之一。本文以铜绿假单胞菌SJTD-1和其敲除突变株SJTD-1(ΔmvaT)为对象,研究了以其搭建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放电过程,分析了影响其放电量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假单胞菌产生的吩嗪化合物和发酵系统中细菌的活性与存活数量均会直接影响燃料电池的产电量。敲除突变株SJTD-1(ΔmvaT)可产生较多的吩嗪化合物,在生物燃料电池系统可持续放电超过160 h,产生2.32 J的总电量;而野生菌株SJTD-1仅能放电90 h,产生1.30 J的总电量。细胞生长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与野生菌株相比,突变菌株SJTD-1(ΔmvaT)在发酵过程中维持了较长的稳定期生长,细胞存活时间更长,放电时间更持久。因此,铜绿假单胞菌存活时间延长,可增加其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放电时间,从而提升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总产电量。本研究可为通过工程菌株改造来提升微生物燃料电池总产电量的研究提供思路,有利于推进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44.
研究了丽金龟科(Rutelidae) 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和黄褐丽金龟A. exoleta幼虫感染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HBF-1菌株后的病症,并采用组织切片的方法研究了感染HBF-1菌株后中肠的组织病理变化。结果表明: 丽金龟科幼虫感染HBF-1菌株后,初期幼虫无明显感病症状,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逐渐出现反应迟钝、麻痹、丧失条件反射能力等症状,最终虫体变黑、伸直或是收缩,直至死亡,时间稍长便会呈腐稠状。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中肠组织切片发现,感染3 d时,肠壁细胞出现变形及空洞;7 d时,细胞破坏更加严重,甚至无法辨认细胞形状;10 d时,肠壁细胞开始脱离底膜;新鲜死虫,肠壁细胞连同细胞内含物全部脱离,仅留底膜。  相似文献   
45.
黄芩甙对铜绿假单胞菌R质粒的消除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测定黄芩甙对铜绿假单胞菌R质粒的消除作用 ;以携带R质粒的铜绿假单胞菌株PA16为靶细菌 ,以黄芩甙作为R质粒消除剂 ,进行R质粒体内外消除试验 ;体外消除实验结果表明 ,黄芩甙对PA16的消除率为 5 .1% ,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 ,也高于EB对照组的结果 ;体内R质粒消除率为 12 .0 % ,明显高于对照组 ;黄芩甙在体内外对铜绿假单胞菌R质粒具有较强的消除作用 ,为其实际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6.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A)在医院内感染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1月我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152株,按WHO推荐的NC-CLS标准方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分析菌株的临床分布特征及体外药敏结果。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上主要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在17种临床常用抗生素中,多表现为多重耐药。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及左旋氧氟沙星抗PA效果最好,耐药率分别只有14.47%、14.47和5.26%。结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广泛存在,应当根据临床体外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以取得良好临床效果并减少耐药菌产生;同时规范院内感染控制措施,减少耐药菌株的播散。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纳米银水凝胶涂膜对气管导管(endotracheal tube,ETT)表面铜绿假单胞菌粘附及细菌生物膜(biofilm,BF)形成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共设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涂纳米银3.5、7.0、10.5、14.0和17.5μg/cm^2组。参考Brown平板法,制备ETT、表面铜绿假单胞菌BF模型。通过超声振荡-平板菌落计数法检测体外培养6、12、18h时各组ETT表面BF中的活细菌粘附数量。借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BF中的活死菌分布情况,并测量BF厚度。结果(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最小量涂膜组(3.5μg/cm^2)体外培养6h时,导管表面活细菌的粘附量显著减少(P〈0.05),12h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最大量涂膜组(17.5μg/cm^2)体外培养6h时,ETT表面几乎未见细菌粘附(P〈0.05),18h时BF中的活菌数量及BF厚度均显著减少(P〈0.05)。(2)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可见,培养6h时,空白对照组ETT表面粘附的死活菌呈不规则散点样分布,未见明显的细菌菌落形成,而各实验组ETT表面仅有细菌零星分布,其数量少于空白组。18h时空白对照组表面可见大量活死菌堆积粘连,有小菌落形成并相互交通成地图状,可见典型BF结构,而此时最大量涂膜组(17.5μg/cm^2)表面仅见数量不等的菌落形成,菌落周围可见数量不等的细菌分布。结论纳米银水凝胶涂膜可有效减少ETT表面铜绿假单胞菌的粘附数量,延缓导管表面细菌BF形成,其作用强弱随培养时间及单位面积中的纳米银剂量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基因分型技术监测铜绿假单胞菌(PA)的医院感染情况,了解耐药表型与RAPD基因型关系,为确定院内交叉感染发生及院感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10例ICU患者连续多次采样分离出的48株PA进行RAPD基因分型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48株PA共分出9个基因型.6例患者为单一RAPD型PA菌株感染,4例患者检出2种RAPD 型,有3组患者分别检出同型RAPD.耐药性最高的是环丙沙星(75%),其次是左氧氟沙星(73%),耐药性最低的为美洛培南(31%).结论 耐药表型与RAPD基因型之间不存在相关性;RAPD分型快速简单,对于流行病学调查确定院内交叉感染或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9.
红菇子实体多糖的理化性质及抗癌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菇(Russula vinosa Lindbl)子实体残渣经热水提取,Sevage法除去蛋白,用乙醇沉淀得到粗多糖,经DEAE-Sephadex A-25纯化,得到精制的红菇多糖,经聚丙烯酰胺凝胶(PACE)电泳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表明其为均一多糖,平均分子量为1.8万,红外光谱分析具有多糖特征吸收峰,紫外光谱未见核酸和蛋白质特征吸收峰,通过纸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以及咔唑-硫酸法分析,判断其含有半乳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醛酸。总糖含量为89.3%,其中糖醛酸含量为3.36%。给小鼠腹腔注射多糖,能提高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吞噬指数(P〈0.01),对移植性肿瘤S180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0.
蒋月丽  郭予元  武予清  苗进  巩中军  段云  李彤 《昆虫学报》2013,56(12):1397-1403
圆偏振光在地球环境中是很少见的, 来自珠宝金龟甲体壁反射圆偏振光是稀有的自然资源之一。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与其他珠宝金龟甲一样其体壁能够反射左旋圆偏振光。为了解铜绿丽金龟对圆偏振光的感知能力, 本研究利用室内行为、 田间诱集与视网膜电位(electroretinogram, ERG)等方法研究了铜绿丽金龟对圆偏振光的响应。室内行为研究结果表明, 铜绿丽金龟对左旋圆偏振光与右旋圆偏振光的趋光反应明显低于非偏振光, 避光反应明显大于非偏振光, 且对左旋圆偏振光的趋、 避光反应均大于右旋圆偏振光。田间选择试验结果显示, 铜绿丽金龟对左旋和右旋圆偏振光的选择明显低于非偏振光, 且右旋大于左旋圆偏振光。电生理学研究结果表明, 左旋和右旋圆偏振光与非偏振光一样, 均能引发铜绿丽金龟的ERG反应, 且无明显差异。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铜绿丽金龟体壁能够反射产生左旋圆偏振光, 且能够感知和区分左旋和右旋圆偏振光, 说明铜绿丽金龟存在偏振视觉, 具有圆偏振光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