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0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60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电针引起脊髓P物质释放的频率依赖性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沈上  边景檀 《生理学报》1996,48(1):89-93
我室以往的研究表明,不同频率的电针可引起脊髓释放不同种类的阿片肽。本工作观察P物质(SP)释放的频率依赖性,电针频率选择2,4,8,15,30和100Hz,分别收集电针期间及电针前后各30min的脊髓灌流液,通过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大鼠电针有效组和电针无效组P物质免疫活性(SP-ir).结果如下:(1)电针有效组:2Hz引起SP-ir降低,与电针前相比,P<0.01;4Hz电针前后SP-ir比较,无统计学意义;8,15,30,100Hz时SP-ir均增加(P<0.01),其中15Hz时SP增加最多(P<0.001),表明刺激引起SP释放有频率依赖性。(2)电针无效组:不论应用何种频率,电针前后脊髓灌流液中SP-ir变化不大(均P>0.05)。提示,电针时脊髓液中SP含量变化与镇痛效果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2.
裴文芬  祝延 《生理学报》1996,48(3):263-268
应用细胞内记录,研究了豚鼠腹腔神经节细胞非胆碱能迟慢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与5-羟色胺及P物质的相互关系。当重复电刺激内脏大神经时,有78.2%的细胞在动作电位发放后出现LS-EPSP;灌注或压力注射5-HT或SP,分别在68.5%的细胞(102/149)及52.1%的细胞(98/188)上引起5-HT或SP去极化反应,两者差异非常显著(P〈0.01);大部分具有LS-EPSP的细胞对5-HT(73/8  相似文献   
23.
大鼠上丘到外膝体P—物质投射的机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怀彬  罗Fu荪 《生理学报》1996,48(5):417-423
已知大鼠外膝体内有中脑上丘来的含P-物质的神经末梢,其机能不明,在离体的大鼠外膝体脑片上用单电极电压箝位的方法研究了P-物质对外膝体神经元电压依赖性离子通道的作用。结果表明,P-物质可以使静息膜去极化,并降低膜电导。这提示P-物质抑制了线性钾漏电流。此外,P-物质还抑制去极化激活的慢失活的钾电流。低阈值钙电流和超极化激活的内向整流(H或Q)电流。P-物质还可能抑制早钾(A)电流。因此,P-物质在外  相似文献   
24.
渗调物质和fluridone对离体花生胚蛋白质合成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体花生胚发育过程中,渗透调节物质提高了胚内源ABA含量,促进了贮藏蛋白质花生球蛋白和伴花生球蛋白Ⅱ两个组分的合成,诱导和促进LEA蛋白的合成,内源ABA合成抑制剂fluridone抑制了渗调物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25.
P物质对GABAA和GABAB受体介导的DRG神经元膜反应的调制作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关兵才  李之望 《生理学报》1994,46(5):441-450
实验在幼年大鼠DRG标本上进行。应用细胞内记录观察了SP对GABA反应的调制作用。结果证明:(1)单独滴加SP(5×10(-6)-4×10(-5)mol/L)或浴槽灌流SP(10(-6)-5×10(-6)mol/L)不引起膜电位的改变或仅有轻微的去极化,但却能使GABA引起的去极化反应减小50.8±20.2%(±SD)(20/30);(2)单独滴加SP可使多数受检细胞APD50延长28.7±9.1%(±SD)(10/18);(3)在预加SP后,能使baclofen所引起的APD50缩短效应(20.6±2.9%,±SD)完全消除(4/12)或翻转成APD(50)延长19.3±8.9%(±SD)(8/12);(4)预加GABAB受体激动剂baclofen(10(-4)-10(-3)mol/L)30—90s后明显地抑制muscimol(10-4-10-3mol/L)引起的去极化反应,其抑制效应达54.4±18.8%(±SD)(17/20)。由于DRG神经元的胞体通常可用来作为研究初级传入终末的模型,因而本文实验结果提示:介导伤害性刺激信息的P物质在背角的释放,可能作用于初级传入终末,从而产生对抗GABA介导的突触  相似文献   
26.
将处理物质从叶柄引入叶片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现代植物生理学的研究中,常常希望将离体生化研究中所常用的一些反应的底物、抑制剂、促进剂、解联剂或其它了些处理物质引入叶片内,以便探讨在复杂的生命活动中这些反应在发生变化时,对其它反应有何影响。这是把生理研究和机理探讨结合起来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将这些物质引入叶片是一个值得研讨的问题。通过叶柄的输导组织将这些物质引入叶片是一个常用的方法,也已有不少成功的实例[’,’,‘j。这种叶柄引入法的成功使用,首先需要考虑到它们进入叶片的速度和数量及其影响因素,它们能否到达预期部位及如何检测等问题。现在,…  相似文献   
27.
P物质的分子神经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P物质的分子神经生物学得到了较广泛的研究,其中包括P物质的生物合成与调节、活性构象、释放与灭活、对膜通道的影响以及P物质受体的分子生物学等。另外,还涉及到了P物质N端片段的功能及结全位点。这些工作为从分子水平上进上步阐明P物质在神经系统中纷繁而重要的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8.
29.
为探究施钾对兰州百合鳞茎中多酚类物质的积累、抗氧化能力及差异代谢物的影响,该研究以兰州百合鳞茎为试材,通过固定氮素(N)和磷素(P)用量,设置不同钾(K)浓度处理,即K_(0)(不施肥)、K_(1)(447.6 mg·L^(-1))、K_(2)(671.4 mg·L^(-1))、K_(3)(895.2 mg·L^(-1)),采用福林-肖卡法、溴甲酚绿比色法、香草醛比色法、DPPH法、铜离子还原能力(CUPRAC)法测定不同K浓度处理下兰州百合鳞茎中多酚类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并采用LC-MS法分析多酚类物质的差异代谢物,并进行差异代谢物筛选,功能注释及富集分析,为兰州百合的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K浓度处理下兰州百合鳞茎中多酚类物质的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K_(0)相比,K_(1)、K_(2)、K_(3)均能促进鳞茎多酚类物质的积累及其抗氧化能力的提高,其中以K_(2)(671.4 mg·L^(-1))效果最佳。(2)相关性分析表明,兰州百合鳞茎多酚类物质含量与抗氧化活性指标呈极显著(P<0.01)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451~0.959。(3)K_(0)、K_(2)浓度处理下兰州百合鳞茎中存在89种多酚类及相关化合物,其中52种相对含量显著上调,37种相对含量显著下调,且显著富集到黄酮类及苯丙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通路上。研究认为,兰州百合的最佳施钾量(671.4 mg·L^(-1))能有效促进鳞茎中多酚类物质的积累并提高其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30.
长年饲养在高温(28—30℃)环境中雌性中华大蟾蜍,它们的卵母细胞可以长足,但经激素处理时,生发泡不破裂,仅显示成熟过程早期阶段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在孕酮刺激后的高温卵卵质中,出观了一种能诱发低温卵恢复减数分裂的物质,称作为“依赖冬眠因子的促成熟物质”(HF-MPS)。HF-MPS 与MPF 有不少相似之处,如孕酮处理后,它们在卵质中出现的时间相仿,它们的形成均不依赖于转录水平,而是依赖于翻译水平的蛋白质合成活动;但亦存在不同之处,如MPF 诱发低温卵GVBD 时程不受温度影响,而HF-MPS 在10℃环境中,诱发低温卵GVBD 的时间明显延缓;MPF 不仅能诱发低温卵GVBD,而且同样能诱发高温卵GVBD,然而,HF-MPS 只能诱发低温卵GVBD。由此表明,MPF 和HF-MPS 似乎是截然不同的两类活性蛋白质。高温卵缺少低温诱发产生的“冬眠因子”,所以不能恢复cdc 2基因的转录活动,不能实现MPF 自身催化扩增作用,不能保证孕酮处理后的卵母细胞完成正常成熟的全过程变化。足见,低温是中华大蟾蜍卵母细胞恢复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必要条件,是导致中华大蟾蜍现有区域分布的内在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