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铁线莲属大叶铁线莲组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毛茛科Ranunculaceae铁线莲属Clematis的大叶铁线莲组sect. Tubulosae进行了修订, 确定此组含9种2变种和3变型, 对此组的分类简史和地理分布做了介绍, 研究了此属大多数种的花粉形态, 写出此组组下分类群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等, 并附有全部种的插图。此组9种被划分为2亚组, 其中原始群羽叶铁线莲亚组subsect. Pinnatae(有2种, 1种分布于中国河北和东北, 另1种产日本)在木质藤本习性、花构造、花粉形态(具3沟)等方面与威灵仙组sect. Clematis颇为近似, 区别主要在于萼片在开放初期近直立, 以后平展, 雄蕊花丝被毛, 此亚组可能源于威灵仙组。进化群大叶铁线莲亚组subsect. Tubulosae(有7种, 分布于我国东部、北部和台湾, 朝鲜和日本)为直立多年生草本、小亚灌木或小灌木, 花通常杂性, 萼片直立(花萼呈筒状, 稀呈坛状), 顶端或上部反曲, 雄蕊常有毛, 花粉通常具散孔, 只在1种(原始种大叶铁线莲C. heracleifolia)具3沟, 此亚组可能由羽叶铁线莲亚组演化而来。  相似文献   
112.
灌木铁线莲(毛茛科)花器官的发生与发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铁线莲属Clematis L.)植物灌木铁线莲(C. fruticosa Turcz.)花的形态发生和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灌木铁线莲花原基形成后,4枚萼片以交互对生的方式首先发生,呈轮状排列。最早的4枚雄蕊原基在4枚萼片交接的位置上近螺旋状发生,此后,随着雄蕊原基的向心发生和数目不断增多,其发生的螺旋状序列逐渐明显。雄蕊原基发生后,在花原基顶端,心皮原基沿着雄蕊原基的发生序列呈螺旋状发生。本文结果支持在原始被子植物花中螺旋状排列和轮状排列同时存在的观点。此外,本文也进一步证实了花萼与苞片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13.
铁线莲属研究随记(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Eichler(1958)在研究马来西亚铁线莲属植物时也深入地研究了中国、越南、泰国、缅甸及喜马拉雅山区的该属标本,认为根据我国台湾标本描述的Clematis taiwaniana Hayata可能为C.javana DC.的异名。本文作者在研究了有关的南洋群岛、中国台湾及日本琉球群岛的标本之后同意Eichler的归并意见;此外,C.grata Wall.var.ryukiuensis Tamura,C.sikkimensis(Hook.F.&; Thoms.) Drumm.ex Burkill,C.connata DC.var.bipinnata M.Y.Fang,C.kilungensis W.T. Wang &; M.Y. Fang等拉丁学名也被归并为异名。(2)对大叶铁线莲组sect.Tubulosae做出了新的分类系统。特产日本的Clematis takedana Makino 自发表后一直被认为是C.apiifolia DC.和 C.stans Sieb.&; Zucc.(大叶铁线莲C.heracleifolia DC.的近缘种之一)的杂交种。此种为木质藤本植物,具三出复叶,腋生花序有多数两性花,呈圆锥状,而相似于C.apiifolia DC.(萼片水平开展,雄蕊无毛,花药狭长圆形,药隔顶端不突出),但其萼片向斜上方开展(花萼宽钟状),花丝上部有疏柔毛,花药条形,药隔顶端有短突起而不同。笔者发现,特产我国河北西部和北京山地的羽叶铁线莲C.pinnata Maxim.(叶为具5小叶的羽状复叶)具有与C.takedana Makino相同的花构造,二者在亲缘关系上极为相近,组成一个自然小群。这二种与特产北京的细花铁线莲C.tatarinowii Maxim.(花两性,萼片直立,花丝上部有疏柔毛,花药狭长圆形,背面有疏柔毛,药隔顶端不突出)组成大叶铁线莲组sect.Tubulosae的原始群——羽叶铁线莲亚组subsect.Pinnatae。而原来的大叶铁线莲C.heracleifolia DC.等种组成此组的进化群——大叶铁线莲亚组subsect.Tubulosae,其特征为花通常单性,萼片直立,雄蕊常有疏柔毛,茎直立,草质至木质。此外,还对C. siamensis Drumm.ex Burkill的4变种和C.connata DC.的5变种进行了分类。(3)描述了3新系、3新种和4新变种。(4)做出了6新组合和3新等级。  相似文献   
114.
王文采   《广西植物》2006,26(4):341-344
对毛茛科铁线莲属Clematis中单型的翅果铁线莲组sect .Pterocarpa进行了分类学修订,写出了此组及其惟一种,翅果铁线莲C.brachyura的分类学简史和形态描述,给出此种的插图。根据其体态及花构造近似亚洲东部的辣蓼铁线莲C.mandshuricaRupr .和圆锥铁线莲C.ternifloraDC.(二种均为威灵仙组sect .Clematis的成员) ,推测翅果铁线莲可能源自威灵仙组。  相似文献   
115.
中国毛茛科植物小志(廿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对升麻族铁破锣属、黄三七属、疏花升麻属、升麻属和类叶升麻属的重要区别特征进行分析 之后认为铁破锣属在此族居于原始地位,其他四属互相有清楚、稳定的区别特征,是四个独立的属,应予 保持,因此不同意英国学者J.A Compton将黄三七属和升麻属并人类叶升麻属的处理。(2)由于过去 被鉴定为Cimicifuga foetida L.的中国居群与分布于亚洲北部的真正的C.foetida L.除了花序不同部 分开花时间上的区别之外无其他重要区别,遂将此中国居群作为C.foetida L.位于其分布区南部的一个地理变种。(3)描述了翠雀属3新种,铁线莲属1新种1新变种。  相似文献   
116.
铁线莲属研究随记(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在铁线莲属的15个组330余种中,只有绣球藤组sect.Cheiropsis的5个种(短梗铁线莲Clematis brevipes Rehd.,美花铁线莲C.potaninii Maxim.,绣球藤C.montana Buch.-Ham.ex DC.,薄叶铁线莲C.gracilifolia Rehd.&; Wils.和金毛铁线莲C.chrysocoma Franch.)的花与比自己原始的近缘属——银莲花属Anemone的花在构造上相近似,这表现在:萼片水平开展,膜质,倒卵形,顶端圆形或圆钝,内面无毛,外面被柔毛,但边缘无狭的短绒毛带;雄蕊无毛,花丝条形(linear)或狭条形,花药长圆形或狭长圆形,药隔顶端不突出,上述均是铁线莲属花的原始特征。在此属的其他种,可以看到萼片和雄蕊的形态发生了以下诸种变化:萼片从平展变为斜上方开展或甚至直立,质地变厚,呈纸质,有时甚至呈革质,形状多少变狭长,呈倒卵状长圆形、长圆形、倒披针形、披针形、条形,甚至狭条形,顶端有时变为渐尖或渐狭,内面出现了或疏或密的柔毛,外面边缘出现了一条极狭的短绒毛带;在雄蕊方面,花丝全长由等宽变为不等宽,呈狭披针形或狭倒披针形,花药变狭长,呈条形或狭条形,药隔顶端出现了短或长的突起,花丝或花药或二者上出现了或多或少的柔毛。上述的形态变化当均属衍生特征;(2)建立了绣球藤组sect.Cheiropsis和广布于北、南美洲和大洋洲具单性花的单性铁线莲组Sect.Aspidanthera的新分类系统;(3)描述了1新亚组,13新系,5新种,4新变种;(4)做出了6新等级,2新组合。  相似文献   
117.
对毛茛科铁线莲属Clematis的灌木铁线莲组sect. Fruticella进行了全面修订,确定此组共含5种、2 变种和3变型;对此组的分类学简史和地理分布做了介绍;写出本组2系的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组下分类 群检索表,以及各种植物的形态描述、地理分布、生长环境等,并附有各分类群的3幅插图。根据花的构造 认为在铁线莲属中,灌木铁线莲组与黄花铁线莲组sect. Meclatis在亲缘关系上最为接近。二组拥有的共 同特征为: 花的4枚萼片呈黄色,斜上方开展;雄蕊花丝下部变宽,呈披针状条形。二组的区别为: 灌木铁 线莲组的萼片边缘在花开放后展宽成膜质狭翅,雄蕊无毛;而在黄花铁线莲组,萼片边缘不展宽,雄蕊花丝 被柔毛。本组5种的花构造一致;在其他营养器官形态特征方面观察到以下演化趋势: (1)叶由不分裂到羽 状全裂,由绿色到灰绿色,由狭菱状卵形到条形;(2)花序含数朵花,具花序梗和2苞片,生于当年生枝顶端, 到花数目减少到1朵,花序梗和苞片消失,花生于当年生枝的腋生短枝顶端。根据上述演化趋势认为灌木 铁线莲的模式变型C. fruticosa f. fruticosa (叶绿色,狭卵形或披针形;花序通常含数朵花,顶生于当年生枝 上)是本组的原始类型,其他种可能均源出于此类型。根据花序特征,本组被划分为2系。第1系,灌木铁线 莲系ser. Fruticosae,含4种,分布于我国黄土高原及相邻干旱地区,向北达蒙古戈壁荒漠,向南在甘肃越过 秦岭到达甘肃南部。在黄土高原北部及相邻的内蒙古西南部集中分布本系全部4种,这里是灌木铁线莲 组的分布中心。第2系,绿叶铁线莲系ser. Virides,含绿叶铁线莲C. viridis 1种,分布于我国横断山区北部的 高山灌丛草地。  相似文献   
118.
王文采 《广西植物》2016,36(Z1):85-87
描述了自云南东北部发现的毛茛科铁线莲属一新种,东川铁线莲。此种由于其叶为单叶,萼片直立,雄蕊的花丝和花药均被短柔毛而与曲柄铁线莲近缘,与后者的区别在于其叶呈心状卵形,叶缘具粗牙齿,花序为二歧聚伞花序,以及花药顶端钝,不具短尖头。  相似文献   
119.
王文采 《广西植物》2016,36(Z1):88-94
描述了毛茛科五新种:(1)托里乌头,与阿尔泰乌头近缘,区别为其茎和叶无毛,总状花序极密集,雄蕊花丝多有1或2小齿。(2)门源翠雀花,与大通翠雀花近缘,区别为其茎极短,花序总状,退化雄蕊瓣片不分裂。(3)云台山铁线莲,与裂叶铁线莲近缘,区别为其叶为二回羽状复叶,花较小,雄蕊花丝呈黑色,无脉。(4)黑丝铁线莲,与前种云台铁线莲在亲缘关系上极为相近,区别为其小叶较小,多呈狭卵形或披针形,聚伞花序也较小,通常只具3花。(5)五台山毛茛,与砾地毛茛相似,区别为其基生叶被柔毛,花瓣蜜槽具鳞片,心皮具短而粗的花柱和小柱头。  相似文献   
120.
毛茛科六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采 《广西植物》2016,36(11):1303-1311
该文描述了毛茛科六新种:(1)托里乌头,与阿尔泰乌头近缘,区别为其茎和叶无毛,总状花序极密集,雄蕊花丝多有1或2小齿。(2)门源翠雀花,与大通翠雀花近缘,区别为其茎极短,花序总状,退化雄蕊瓣片不分裂。(3)云台山铁线莲,与裂叶铁线莲近缘,区别为其叶为二回羽状复叶,花较小,雄蕊花丝呈黑色,无脉。(4)黑丝铁线莲,与前种云台山铁线莲在亲缘关系上极为相近,区别为其小叶较小,多呈狭卵形或披针形,聚伞花序也较小,通常只具3花。(5)五台山毛茛,与砾地毛茛相似,区别为其基生叶被柔毛,花瓣蜜槽具鳞片,心皮具短而粗的花柱和小柱头。(6)靖西铁线莲,与宝岛铁线莲在亲缘关系上接近,区别为其茎疏被短柔毛,小叶卵形或狭卵形,不分裂,聚伞花序有1~3花,萼片较大(长1.7~2 cm,宽0.5~0.7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