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57篇
  免费   885篇
  国内免费   6421篇
  2024年   172篇
  2023年   654篇
  2022年   609篇
  2021年   668篇
  2020年   570篇
  2019年   540篇
  2018年   437篇
  2017年   505篇
  2016年   491篇
  2015年   603篇
  2014年   881篇
  2013年   723篇
  2012年   881篇
  2011年   837篇
  2010年   799篇
  2009年   784篇
  2008年   1086篇
  2007年   688篇
  2006年   689篇
  2005年   677篇
  2004年   598篇
  2003年   608篇
  2002年   545篇
  2001年   408篇
  2000年   356篇
  1999年   310篇
  1998年   222篇
  1997年   214篇
  1996年   220篇
  1995年   161篇
  1994年   172篇
  1993年   146篇
  1992年   145篇
  1991年   156篇
  1990年   147篇
  1989年   155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107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2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5年   3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废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废水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传统的废水处理技术如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等存在高能耗、高成本等问题,不能很好地满足废水处理的需要。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微生物修复策略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探讨了微生物生物修复策略在废水处理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指出了今后需要加强的方面。  相似文献   
122.
食品安全问题事关人民健康和国家稳定,是基础民生问题,保障食品安全,是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关键。食品微生物检验是检验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其采集、制备、存储等环节都必须按照标准化流程规范操作,否则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问题,都会导致食品微生物检验结果失效,文章针对食品微生物检验样品的采集和制备展开探讨,不断优化样品检验环节,使用不同的检查技术,确保操作在无菌、规范的环境下进行,以保障最终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也为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的开展及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3.
付波  周玲  李冲 《工业微生物》2023,(3):178-180
对污水再生利用微生物的控制,是确保再生水水质安全、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前提。由于中国污水再生利用微生物控制的技术标准不健全,污水处理和再生存在一定的难度。文章分析了相关概念,梳理了中国污水再生利用微生物控制标准制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污水再生利用微生物的控制标准及制定方法以有效保证中国再生水质的安全,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24.
恶臭污染在大气污染中占比最多,严重影响了周围人群的身心健康。文章主要对微生物除臭原理、过程和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并从禽畜养殖、污水治理和垃圾处理三个角度对微生物除臭技术的应用进行探讨,研究结果对推动微生物除臭在环保领域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5.
收集11种不同厂家的灭活型样本保存液,将甲型流感病毒加入保存液和生理盐水中,在4℃、25℃和37℃条件下保存0 h、2 h、4 h、6 h和24 h后,分别提取各组的病毒核酸,并通过逆转录实时荧光PCR检测病毒载量变化,以探究不同样本保存液对病毒核酸保护效果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发现不同样本保存液中的病毒载量随保存时间和温度变化存在显著差异。据此可将11种灭活型样本保存液的保存效果分为四类:(1)优秀产品:在任一温度(4℃、25℃、37℃)条件下,即使保存24h时病毒核酸都未发生明显降解,占比27.2%(3/11);(2)良好产品:低温(4℃)和室温(25℃)情况下核酸未出现降解,但在高温(37℃)条件下6 h后保存效果明显下降,占比27.2%(3/11);(3)合格产品:低温(4℃)条件下对病毒核酸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但在室温(25℃)和高温(37℃)情况下随保存时间延长其保护效果显著下降,占比18.1%(2/11);(4)不合格产品:任一保存条件下对病毒核酸的保护效果都较差,甚至加入病毒后立即导致病毒核酸发生快速降解,占比27.2%(3/11)。以上结果说明不同厂家样本保存液对病毒核酸...  相似文献   
126.
目的 研究中国南海堂皇芋螺(Conus imperialis)毒素基因序列,为毒素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Trizol法提取堂皇芋螺毒腺管的总RNA,应用3’端快速扩增cDNA末端(3’RACE)及巢式PCR技术,获得A、O、J超家族芋螺毒素新序列;或以A家族高度保守的内含子及3’端非翻译区(3’UTR)设计引物,克隆出新的α-芋螺毒素新序列。选择合成毒素ImIIA及Im1.2,测定ImIIA二硫键的连接方式,并测定两种毒素对神经型烟碱乙酰胆碱受体(nAChR)的抑制活性。结果 获得11条毒素前体肽序列,分属A、O1、O2、J3等超家族,其中Im1.95为已报道芋螺毒素,其余为新发现芋螺毒素。ImIIA二硫键连接方式为少见的“C1-C2,C3-C4”,10μmol/L Im1.2、ImIIA对α2β2、α2β4、α4β2、α3β2、α3β4 5个nAChR亚型抑制活性较低。结论 通过基因克隆方法,从堂皇芋螺中获得了11个芋螺毒素,其中10个为新序列,属于A、O1、O2、J3等超家族毒素,Im1.2、ImIIA对神经型nAChR各受体亚型活性较低。  相似文献   
127.
采用黄土丘陵区多年生C3草本植物长芒草为对象,模拟“枯落物-土壤”转换界面,进行了为期512 d的室内分解试验,对枯落物分解过程中界面土层微生物残体和土壤碳组分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残体的形成在分解早期和中期由真菌主导,而在晚期由细菌主导。真菌残体碳对矿物结合态有机碳的贡献率(38.7%~75.8%)明显高于细菌(9.2%~22.5%),是细菌残体贡献率的3~4倍。土壤有机碳含量在枯落物分解过程中呈下降趋势。植物碳源的输入调动了微生物对土壤碳组分的利用。颗粒态有机碳分解早期和晚期持续下降,成为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的直接原因;而微生物残体碳和矿质结合态有机碳的波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降低只起到间接作用。一次性外源添加枯落物引起的土壤微生物残体碳的增加并没有直接贡献土壤有机碳的积累。  相似文献   
128.
生物技术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丁凤平  张秀芝 《工业微生物》1993,23(1):34-35,33
  相似文献   
129.
重离子辐射诱变具有诱变率高、诱变谱宽、突变体易稳定等优势,在微生物育种实践中已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对重离子辐射诱变效应的研究可以实现较为全面地了解突变体在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等多个层面的生物学信息。本文综述了利用重离子辐射诱变技术进行微生物育种的研究进展,以及联合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重离子诱变产生的生物学效应机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利用组学方法研究重离子诱变微生物的新思路,旨为重离子诱变微生物育种技术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0.
重金属铬(Cr)污染对农田中农作物产生毒害作用并破坏土壤微生物群落稳态,但不同农作物及其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对Cr胁迫的响应机制均有所差异。该研究在时间序列上分析Cr胁迫对谷子(正名:粱, Setaria italica)长势、谷子差异表达基因(DEGs)的功能途径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影响,阐明谷子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响应机制,为Cr胁迫下的谷子生长及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基于室内盆栽实验,以谷子幼苗和种植谷子的土壤为实验材料,在Cr胁迫前(CK)及胁迫后6 h和6 d (Cr_6h、Cr_6d)的时间序列上分别进行样本采集,同时测量幼苗生理性状指标及土壤理化指标。通过转录组分析,研究Cr胁迫时间序列上谷子幼苗基因表达及所富集的功能途径的变化趋势;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研究Cr胁迫时间序列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群落功能的动态变化过程及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发现:1)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Cr胁迫诱导基因表达上调(上调DEGs 54%); Gene Ontology (GO)富集分析表明DEGs在CK和Cr_6h、Cr_6h和Cr_6d样本对中与光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