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4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845篇
  5466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253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277篇
  2011年   310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212篇
  2008年   305篇
  2007年   232篇
  2006年   222篇
  2005年   234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217篇
  2002年   240篇
  2001年   189篇
  2000年   176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103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9篇
  1976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8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东北三省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   总被引:42,自引:5,他引:42  
基于1961-2007年中国东北三省72个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分析了东北三省全年及温度生长期内的平均气温、≥10 ℃积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参考作物蒸散量等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东北三省年均气温总体呈升高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0.38 ℃·10 a-1;温度生长期内≥10 ℃积温同样呈上升趋势,且积温带逐渐北移东扩,全区高于3200 ℃·d积温带面积增加了2.2×104 km2,2800~3200 ℃·d积温带北移0.85°、东移0.67°,2400~2800 ℃·d积温带北移1.1°;东北三省年日照时数显著下降,且以松嫩平原东部、吉林省中西部平原、辽河平原西部的减少尤为明显,全区年日照时数高于2800 h的区域面积由13.6×104 km2缩小到4.1×104 km2,2600~2800 h的区域向西推进了1.5°;全区温度生长期内日照时数平均为1174 h,与1961-1980年相比,1981-2007年温度生长期内的日照时数高值区明显减少,日照时数1200~1400 h的区域向西推进了0.9°;1961-2007年间,研究区年降水量及温度生长期内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黑龙江省全年参考作物蒸散量整体呈增加趋势,吉林省中西部平原区有所减小、东部山区呈增加趋势,辽宁省均呈减小趋势,与1961-1980年的年均值相比,1981-2007年年参考作物蒸散量高于900 mm区域向西推移了约1°;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绝大部分区域温度生长期内参考作物蒸散量逐年增加,而辽宁省绝大部分区域以小于14 mm·10 a-1的幅度在减少.  相似文献   
992.
轻简化栽培和优质稻是当前我国水稻生产的主要方向,气象因子是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但在不同轻简化栽植方式下水稻产量与其田间小气候的关系鲜有研究。为探究西南地区不同前作下杂交稻各生育阶段温、光和水等气候因子与水稻产量形成的关系,在2019—2020年,以杂交籼稻‘宜香优2115'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青菜和油菜2种前作,副区为机直播、毯苗机插和人工移栽3种栽植方式,研究杂交稻产量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及水稻植株对温光资源的利用。结果表明: 与油菜-水稻模式相比,青菜-水稻模式下杂交稻积温生产效率和降水生产效率显著提高,进而提高了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2年产量分别提高了12.7%和8.3%。与人工移栽相比,机插稻提高了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全生育期光能生产效率、积温生产效率、籽粒光能利用效率和降水生产效率,2年平均产量提高了4.6%;而机直播全生育期降水生产效率、光能生产效率、积温生产效率、籽粒光能利用效率、每穗粒数和千粒重都显著降低,导致2年平均产量下降了8.7%。与2019年相比,2020年机插稻和人工移栽稻在同一茬口下提前一个月播种造成花后生育期缩短、气温降低和降雨量增多,导致有效积温和光辐射量大幅减少,积温生产效率、光能生产效率、降水生产效率和籽粒光能利用效率以及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大幅降低,进而导致产量严重降低。用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建立的气象因子产量预报方程标准化回归系数显示,水稻产量与阶段生育期或全生育期内有效积温和总辐射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全生育期内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综上,青菜-水稻模式下机插秧与西南地区稻季光温资源匹配度最高,更有利于温光资源的充分利用和获得高产,但不宜过早播种或移栽。  相似文献   
993.
牙茜葭  任惠泽  董孝斌  周旭 《生态学报》2023,43(4):1426-1436
2021年4月,我国15头野生亚洲象(Elephas maximus)从西双版纳一路北迁至昆明市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分析我国野生亚洲象分布区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如何影响野生亚洲象分布,对保护亚洲象与提高当地人类福祉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法和生态系统服务需求模型计算中国野生亚洲象分布区1990、2005、2015年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价值与需求指数,通过空间标准化匹配出四种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模式,探究我国野生亚洲象偏好分布的供需模式。结果表明,林地、草地和耕地是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1990—2015年,林地、草地和耕地的面积变化率分别为1.09%、-4.82%、-4.86%。1990、2005、2015年生态系统供给总价值分别为6108.55亿元、7434.41亿元、13973.37亿元;生态系统服务需求不断提高,整体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分布格局。在研究的25年内,亚洲象分布于高供给-高需求与高供给-低需求区域,且有向高供给-高需求区域迁徙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4.
丹江口水库库区水生生物调查和渔业利用的意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丹江口水库除了用于防洪、发电、航运、灌溉之外,用以发展渔业也是综合利用主要项目之一。党的八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实现农林牧副渔的农业全面大革命的号召,而丹江口水库如此大的面积用来发展渔业,正是极有意义的事。这不仅可以提供大量的鱼产品来满足和丰富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而且可以获得较大的经济收益支援国家的工业建设。  相似文献   
995.
桃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种质资源是现代育种和生物技术研究的物质基础。桃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研究将为探讨桃的起源、进化、分类、育种和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从形态学、细胞学、孢粉学、生物化学及DNA分子标记等几个方面综述了桃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桃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研究现状、前景及尚需解决的问题,并就进一步开展桃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研究进行了分析,提出桃种质野生种、近缘野生种厦不同栽培品种群间的分子系统学关系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96.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由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宁院士任主编,北京大学教授朱玉贤院士和海南省热带农业资源研究所所长方宣钧博士任执行主编。本刊设置固定栏目和随机栏目。固定栏目常设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主要发表最新的原始研究成果。随机栏目根据稿源可能设研究资源、数据分析、技术专题和评述与展望等栏目,还可能设置刊登有关科学新闻、科技  相似文献   
997.
原生质体是遗传转化的优良受体。在原生质体培养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无性系变异,还可以产生体细胞杂种,这些都为蔬菜育种提供了新的途径。介绍了原生质体培养及原生质体融合方法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原生质体培养在芸薹属蔬菜育种中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并对今后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8.
天鹅洲故道水生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初, 湖北长江天鹅洲故道水质良好, 鱼类资源丰富, 被认为是建立长江豚类半自然保护区和四大家鱼种质资源生态库的理想场所, 而对之开展了水生态研究, 之后由于成功实现了长江江豚的迁地保护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学者们从水质和沉积物等环境因素,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高等水生植物等生物因素, 水体初级生产力、渔产潜力和鱼类等资源因素多角度开展了天鹅洲故道水生态研究。天鹅洲故道水质呈恶化趋势。浮游植物数量增加了2个数量级, 且从单细胞个体转变为多细胞群体, 同时带有胶被的蓝藻在种类和密度上占有绝对优势; 浮游动物优势种呈小型化趋势; 底栖动物密度有所下降; 高等水生植物呈逐渐衰退趋势。鱼类资源量呈下降趋势。根据水质化学和生物学评价结果, 结合天鹅洲故道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本文指出故道与长江阻隔、渔业活动和环境污染是天鹅洲故道水生态面临的主要问题, 其通过水质、饵料和栖息地等方面影响长江江豚的可持续性生存。同时, 提出5个方面的建议: 首先, 实施通江工程, 恢复故道水文特征, 提高故道理化环境异质性; 其次, 控制外源和内源营养负荷, 提高故道水体水质; 然后, 持续监测水质、沉积物和水生生物状况, 建立故道水生态数据库; 再次, 实施生态修复工程, 提高水生生物多样性; 最后, 规范渔业活动, 优化故道渔业资源, 为保护天鹅洲故道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健康, 维持江豚可持续生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9.
1 环境概况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是为了研究拯救濒危动物大熊猫 ,实施国务院批准的大熊猫移地保护计划 ,扩大人工饲养的大熊猫种群数量 ,同时繁育其它珍稀濒危野生动物 ,于 1 987年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规划建设的 ,经十余年现已完成一、二期工程 ,占地 37hm2 。基地位于成都市北郊斧头山 ,距市中心约 1 0km ,是成都北郊浅丘区最高处 ,海拔在 51 4 4~ 599 5m之间 ,最大高差为 85m。以前大部份是丘陵荒坡地及少量农田旱地和园林、池塘等 ,土层为紫色土和黄壤。基地内常年主导风向为NNE(北北东风 ) ;年平均气温 1 6 2℃ ,最冷月 1…  相似文献   
1000.
牦牛(Poephagus grunniens),又叫犛牛、旄牛、髦牛,因叫声如猪,又叫猪声牛。它属哺乳纲,偶蹄目,牛科的动物。牦牛原产亚洲中部山地,现我国青藏高原及阿尔金山、祁连山的西段,包括西康、西藏、青海和新疆的一部分高原寒冷地区有分布。这些地区冬日山峦积雪,百川急流,既有起伏的沙丘,广阔无垠的原野,又有众多的湖泊和美丽的草原。那里的气候条件极为严酷,即使盛夏之际,中午时烈日如焚,到了傍晚转眼间大雪纷飞,早、晚结冰,寒冷异常。目前野生牦牛所剩已不多,但却有家养的牦牛,并流传至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