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0篇
  免费   230篇
  国内免费   2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滨蒿内酯对哮喘豚鼠气管平滑肌细胞RyR2 mRNA表达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哮喘豚鼠气管平滑肌细胞Ryanodine受体亚型的变化及滨蒿内酯对其的影响。将动物分为3组:正常组、哮喘组和滨蒿内酯组,采用卵蛋白致敏复制豚鼠哮喘模型,滨蒿内酯组雾化吸入滨蒿内酯。应用RT-PCR鉴定豚鼠气管平滑肌细胞(TSMC)中RyR亚型分布并观察各组豚鼠气管平滑肌细胞RyR2 mRNA表达的变化。豚鼠TSMC表达RyR2和RyR3两个亚型;哮喘时豚鼠TSMC中RyR2 mRNA表达量(以RyR2区带与-βactin区带的密度百分比表示)为47.15%±15.30%,明显低于对照组(77.12%±6.16%)(P<0.01);滨蒿内酯组豚鼠TSMC中RyR2 mRNA量为63.77%±9.09%,较哮喘组增强(P<0.05)。豚鼠TSMC表达RyR2和RyR3两个亚型;哮喘时TSMC RyR2 mRNA表达下调;滨蒿内酯可使哮喘豚鼠TSMC RyR2表达水平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联合吸入布地奈德对致敏大鼠气道炎症及肺组织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致敏组、布地奈德干预组(BUD)和氨溴索+布地奈德干预组(AMB+BUD)。测定各组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ABLF)细胞计数及分类;取部分肺组织行HE染色病理学观察;测定肺组织中活性氧(ROS)、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BUD+AMB组BALF中细胞总数、嗜酸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以及肺组织ROS含量均明显低于BUD组(P〈0.05,P〈0.01),而肺组织GSH含量明显高于BUD组(P〈0.01);同时BUD+AMB组大鼠支气管壁炎症反应及病理损伤程度也较BUD组明显减轻。相关性分析显示:各组大鼠BALF中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与肺组织ROS含量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氧化应激在哮喘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盐酸氨溴索通过其抗炎、抗氧化作用,与吸入糖皮质激素合用对哮喘急性发作有协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3.
ICU病房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临床流行病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病原分布特点、高危因素,并和国际权威数据进行比较,了解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CRBSI发生状况,为进一步防治CRBSI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美国国家院内感染监测(NNIS)规定的关于CRBSI的定义、诊断标准和评估参数等统一标准系统,对2007年6月1日至2008年5月31日人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综合性ICU病房内的所有符合条件的病例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得到符合纳入研究条件的患者174例,累计行中心静脉导管日为1913日;发生CRBSI为23例次,感染率为13.2%,感染密度为12.0/1000,导管使用率为72.8%。其中以肠杆菌和假单胞菌为主的革兰阴性细菌感染9例;以屎肠球菌为主的革兰阳性细菌感染7例;真菌感染7例,均为假丝酵母菌属。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CRBSI发生前抗生素应用个数≥3(OR=6.335)和中心静脉置管个数〉1(OR=5.981)是CRB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该院CRBSI发生率高,感染密度大,多个中心静脉置管以及抗生素应用频繁可以增加CRBSI的发生率,必须进一步加强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4.
目的分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非发酵菌感染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09年医院自重症监护病房分离的非发酵菌,对其检出率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4 273株非发酵菌,检出率为38%,分离率居前4位的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44.09%)、鲍氏不动杆菌(27.64%)、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0.58%)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5.99%);4种常见的非发酵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均较高,头孢哌酮/舒巴坦等含酶抑制剂的复合型抗菌药物对非发酵菌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医院重症监护病房非发酵菌检出率高且耐药性强,应加强临床细菌学的检测,按照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的激活在气道上皮细胞诱导的哮喘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s)迁移中的作用。方法:细胞消化法培养原代哮喘ASMCs,TNF-α刺激上皮细胞系RTE细胞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检测上清液中IL-8和RANTES的含量,改良Boyden趋化小室检测哮喘ASMCs的跨膜迁移,以TLR4抗体作为工具药,观察其在上皮细胞诱导的哮喘ASMCs跨膜迁移中的作用。结果:各TNF-α组培养上清液中IL-8和RANTES水平均显著增高,20 ng/ml组较其他组显著增高(P<0.01)。各组哮喘ASMCs跨膜迁移较正常组均增加(P<0.01);哮喘组和TNF-α+TLR4抗体组哮喘ASMCs跨膜迁移数较TNF-α组显著减少(P<0.01)。TLR4抗体组哮喘ASMCs跨膜迁移数较哮喘组增加(P<0.05)。结论:气道上皮细胞可能通过分泌细胞因子激活哮喘ASMCs表面的TLR4,诱导增强ASMCs的跨膜迁移,在哮喘的气道重构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
李霞  江爱桂 《蛇志》2012,24(2):133-134
目的观察经鼻面罩BiPAP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患者行呼吸机治疗前,治疗后4、12、24、48h的临床症状及血气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气分析(pH、PaCO2、PaO2)均有显著改善,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BiPAP无创正压通气有助于呼吸改善,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保证通气治疗的效果、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
张萍  周晓春  范淑华 《蛇志》2012,24(2):144-146
目的了解ICU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提供对策。方法按照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监测规范》中有关医院感染目标监测的方法,进行监测我院ICU住院患者。结果 290例在ICU住院时间〉48h的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53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8.28%,日感染发病率为22.18‰,调整感染发病率为4.45%,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3种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率以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率居首位,为29.47‰,留置尿管相关性感染率为3.88‰,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率为0.89‰;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占72.41%)和大肠埃希菌,其次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42.86%)、铜绿假单胞菌、屎肠球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分别占37.18%、23.08%、10.26%、8.97%、6.41%、6.41%和2.56%。结论 ICU医院感染发病率高,通过目标性监测可及时准确获得ICU医院感染资料,及时制定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是一种方便、科学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8.
过敏性哮喘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使用了几十年的主要治疗药物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副作用较大,因此发现好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成为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动物模型是研究人类疾病的重要手段,但不少疑难病的发病机理不明确,因而制备的动物模型和人类疾病的相似度有差异。但I型变态反应作为过敏性哮喘的发病机理是比较明确的,据此制备的动物模型和人类的哮喘就有很高的相近度,结果的可信度就较高。本文回顾了哮喘动物模型制备的基本方法和某些重要的细节。着重讨论了当今最常用的气道高反应性模型的优劣。如果综合运用不同特点的模型尤其是能观察记录哮喘发作全过程包括速发和迟发反应的模型,将可以更直接地探索哮喘发病过程和治疗药物。对气道重塑及基因敲除和转基因技术在动物模型中的研究和使用也做了一般性论述。动物模型将是一个有力的工具为最后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过敏性哮喘找到突破口。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1,25二羟维生素D3(VD)对哮喘大鼠气道重塑及其肺组织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表达和血浆中PAI-1含量的影响。方法 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VD干预组,每组各10只。卵蛋白致敏和激发复制慢性哮喘模型。VD干预组每次激发前给予VD干预。用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PAI-1的表达,酶联免疫法测血浆中PAI-1含量,采用图像分析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1)哮喘组支气管管壁厚度较对照组和VD干预组显著增加(P〈0.01)。(2)哮喘组PAI-1在大鼠肺组织的表达程度较对照组和VD干预组显著增加(P〈0.01)。(3)哮喘大鼠血浆中PAI-1含量较对照组和VD干预组明显增加(P〈0.01)。(4)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哮喘组支气管管壁厚度与大鼠肺组织中PAI-1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22,P〈0.01);哮喘组支气管管壁厚度与大鼠血浆中PAI-1含量呈正相关(r=0.942,P〈0.01)。结论 1,25二羟维生素D3干预可明显减轻慢性哮喘气道重塑的病理改变,并可通过部分抑制PAI-1的表达来延缓气道重塑。  相似文献   
100.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ICU)开放气道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重症监护室开放气道患者下呼吸道感染者的痰标本418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革兰阴性杆菌占69.6%,其中铜绿假单胞菌27.02%,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20.16%。革兰阳性球菌占20.1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12.5%,真菌10.24%。结论目前重症监护室下呼吸道致病菌以G^-杆菌为主,细菌的耐药性严重,应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