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1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1335篇
  3455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在西藏农作物病原真菌调查基础上,综合分析西藏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病原真菌分布的影响,将西藏病原真菌分布划分为5个区:(1) 喜马拉雅南侧暖热湿润区; (2)藏东温暖半湿润区; (3)藏南温暖半干旱区; (4) 西喜马拉雅温凉干旱区; (5) 藏北羌塘高寒区;  相似文献   
93.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5,39(6):1184-1197
根据2010-2013年调查结果,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研究了瓯江流域的水生植物多样性和物种生态位。结果表明:①瓯江流域有水生高等植物181种(含亚种、变种),隶属于41科78属,属的分布型以世界分布为主,占总属数43.59%,热带性质的属发育较温带性质充分。②30个临时样地划分了河流、沼泽、农田、沟渠、池塘、洪泛湿地等6类生境类型,单位面积物种数以洪泛湿地最高0.09 ind./m2,其次是沼泽生境0.07 ind./m2;农田和池塘生境物种多样性随流域高程降低逐渐升高,其余生境物种多样性以中游最高;优势种生活型以挺水、漂浮植物为主,沉水植物、浮叶植物重要值较低; ③挺水植物生态位宽度普遍高于其他生活型,沉水、浮叶植物生态位宽度普遍较低;相同生活型植物生态位重叠以漂浮植物间最高,以沉水植物间最低;不同生活型植物生态位重叠以挺水-浮叶植物间最高,以沉水-漂浮植物间最低;生态型多样的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生态位宽度较大,与其他物种生态位重叠高,由此推测喜旱莲子草可能引起瓯江流域水生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导致乡土水生植物物种多样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94.
本研究通过PCR扩增和六种限制性内切酶(AluⅠ、HinfⅠ、MboⅠ、RsaⅠ、HaeⅢ和PvuⅡ)酶切,对国内害虫防治上常用的几种昆虫病原线虫,包括斯氏属S.carpocapsae、S.feltiae和S.glaseri以及异小杆属H.bacteriophora、H.zealandica、H.indicus和H.megulis等8个品系rDNA-ITS进行分析,建立起可以区分各线虫种的标准RFLP图谱.该方法快速简便、稳定可靠,需要的样品量少,可以用于新鲜的、或冻存的样品,甚至分析单条的线虫.不仅可进行昆虫病原线虫的快速分类鉴定,而且进一步可以应用于线虫田间释放的辅助监测,实际田间感染率的测定和线虫毒力的比较.  相似文献   
95.
在国内首次对散斑壳属两个代表种的rRNA基因内转录间区(ITS区)进行了克隆测序,并与Genbank中已有的有关序列进行了比较。发现散斑壳属种间的遗传差异明显高于种内的遗传差异,这与形态学分类相符合,表明ITS区序列分析与形态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用于散斑壳属的分类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6.
中国旧石器文化的“西方元素”与早期人类文化进化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回顾和分析中国旧石器研究史上有关"西方元素"即西方旧石器文化标志性技术和工具问题的争论,得出三点结论:1)"西方元素"在中国旧石器文化中是与西方同类技术和工具大体同步出现的客观现象,两者无本质差别;2)和西方一样,中国旧石器的"西方元素"也有重叠与穿时性.这使得旧大陆两侧的旧石器文化连成一体,难分东西;3)基于以上事实,本文作者倾向于认为:迄今已知的旧大陆旧石器文化是过去200多万年间早期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应对全球气候波动引起的生态环境变迁而反复进行的横贯大陆的双向迁移、交流与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97.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三种植被蒸散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幼奇  樊军  邵明安  王全九 《生态学报》2009,29(10):5386-5394
利用称重式蒸渗仪结合Penman-Monteith公式研究了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苜蓿、柠条和茵陈蒿3种植被不同时间尺度的蒸散特征,分析了植被株高、盖度和降水等因子对蒸散的影响并确定了作物系数(KC).结果表明:Logistic三参数模型可以较好拟合3种植被株高、盖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确定了模型的参数.3种植被逐日蒸散变化受降水量的影响波动明显,反映了土壤水分状况控制条件下的蒸散过程.其月蒸散量的季节性差异均不明显,研究时段内总耗水量分别为苜蓿316 8mm、柠条317.7mm、茵陈蒿361.9mm,均高于同期降水量.苜蓿和茵陈蒿初期、中期和后期的KC分别为0.48、0.54、0.42和0.58、0.67、0.62,柠条初期和中期的KC为0 45、0.57,均高于当地典型农作物谷子的KC.  相似文献   
98.
基于箱式法构建的箱式气体交换观测系统是植物生态系统碳水循环研究的常用方法,其在土壤和植物组织尺度的气体交换研究中的作用尤为重要.本文根据箱式气体交换观测系统的气路结构,对闭路、半闭路、开路和半开路系统的原理和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总结;汇总了目前常用的商业箱式气体交换观测系统,并回顾了自制系统的研制和应用历程;最后简要探讨了箱式气体交换观测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方式.  相似文献   
99.
目的:提高核糖体基因区打靶载体的转染效率,优化其电转染肝细胞的孵育条件.方法:在其它电转染参数一致的前提下,设计了6组不同的孵育条件,通过分析转染后细胞活率以及48h后目的基因GFP的表达效率,来比较多组不同的孵育条件对电转染效率的影响.结果:6组条件中,转染前21℃,1min,转染后21℃,1min孵育,得到的转染效率最优,比其它的条件得到的转染效率高50%.结论:孵育条件的优化能提高为核糖体基因区靶向表达我体在体外电转染肝细胞的转染效率.  相似文献   
100.
野外调查和标本鉴定结果表明,云开山自然保护区共有185种蕨类植物,其中10种为广东新分布:中华桫椤(Alsophila costularis)、白桫椤(Sphaeropteris brunoniana)、有刺凤尾蕨(Pteris setulosacostulata)、禾秆亮毛蕨(Acystopteris tenuisecta)、高大短肠蕨(Allantodia muricata)、细裂铁角蕨(Asplenium tenuifolium)、无盖肉刺蕨(Nothoperanema shikokianum)、蓝色鳞毛蕨(Dryopteris polita)、云南舌蕨(Elaphoglossum yunnanense)和黑鳞剑蕨(Loxogramme assimilis)。该地蕨类植物区系主要由亚洲热带亚热带分布和东亚分布成分(各占约37%的种类)构成,以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和铁角蕨科(Aspleniaceae)的植物最为丰富,包含13种中国特有种但缺乏本地特有成分。垂直分布的统计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植物(143种)生活在海拔900~1300 m的常绿阔叶林下,局限分布于海拔800 m以下的植物有15种,而局限分布于海拔1400~1700 m的植物有23种。该地的珍稀蕨类植物有马尾杉(Phlegmariurus phlegmaria)、华南马尾杉(P. austrosinicu)、薄叶阴地蕨(Sceptridium daucifolium)、小黑桫椤(Gymnosphaera metteniana)、中华桫椤、白桫椤、长柄车前蕨(Antrophyum obovatum)、黑鳞复叶耳蕨(Arachniodes nigrospinosa)、两广鳞毛蕨(Dryopteris liangkwangensis)、云南舌蕨、燕尾蕨(Cheiropleuria bicuspis)、锯蕨(Micropolypodium okuboi)和穴子蕨(Prosaptia urceolar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