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7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39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花色苷是有色稻种皮和颖壳里呈现颜色的主要物质,属于类黄酮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性。本研究围绕水稻种子形成过程中花色苷含量的变化以及其对稻谷储藏特性变化的影响,探讨花色苷在稻谷储藏中延长种子寿命的作用。结果显示:选取的3个品种中,水稻种子的花色苷形成主要在发育初期,随着颖果体积的增大,颖果花色苷的含量会逐渐降低,而颖壳的花色苷含量变化不显著,将种子进行人工老化后,仍只有颖果的花色苷含量出现下降的趋势,表明种子在老化过程中颖壳的花色苷不参与抗老化的各项代谢反应。老化种子SOD活性分析显示,花色苷含量低的中籼9311可能是通过SOD酶活性增加,削减高温高湿胁迫对种子衰老的影响;由稻谷感染霉菌情况显示在3个水稻品种中,花色苷含量高的品种的抗霉菌能力要稍优于花色苷含量低的品种。但综合来看,花色苷含量高低并不是决定种子寿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桑葚花色苷提取物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53、MDA-MB-231和MCF-7细胞凋亡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方法:利用超声辅助乙醇萃取法提取桑葚花色苷,pH示差法测定提取物花色苷总含量,以50、100和150 mg/mL桑葚花色苷提取物作用三种乳腺癌细胞MDA-MB-231、MDA-MB-453和MCF-7 24h,采用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细胞凋亡水平变化,JC-1探针染色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MDA-MB-453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变化.结果:凋亡分析结果表明,桑葚花色苷提取物作用后三种乳腺癌细胞凋亡率均升高,显示出促凋亡效应,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100和150 mg/mL组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桑葚花色苷提取物作用24h,可使MDA-MB-453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表现为红色/绿色荧光的比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桑葚花色苷提取物可显著降低乳腺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并促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93.
《生命世界》2012,(2):30-31
葡萄成熟过程中芳香物质变化特征研究果树生理与遗传规律研究组以葡萄研究为主,是国内著名,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的研究单位。近5年来,围绕100余份重要的葡萄种质资源(不同种与品种),对糖、酸、花色苷、香气、白藜芦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槐角中槐角苷含量测定方法并检测不同来源槐角中槐角苷的含量。方法:Luna 5u C18(2)100A柱(250 mm×4.60 mm,5μm),柱温为35℃,流动相为甲醇-乙腈-1%冰醋酸(40:5:55),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60 nm。结果:槐角苷质量浓度在14.58 mg/L~53.46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10353x-274717(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5%,RSD为1.27%;不同来源槐角中槐角苷含量范围4.27%~8.78%。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可靠;不同来源的槐角中槐角苷含量有较大差异,其中以陕北黄土高原品种含量最高,可为槐角的质量保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抗组胺类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和西替利嗪片,对照组只给予西替利嗪片,疗程14d.评价1周和2周时的荨麻疹活动度评分表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周末和2周末两组的荨麻疹活动度评分都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周末和2周末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末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4.0%和3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末总有效率分别为90.7%和6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西替利嗪片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起效快、疗效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6.
将大肠杆菌K-12中的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和L-阿拉伯糖异构酶基因araA以串联方式克隆到载体pET-28a(+)上,并转入大肠杆菌BL21( DE3)中进行表达.通过SDS-PAGE分析发现,重组菌株能表达出大量可溶性β-半乳糖苷酶蛋白和L-阿拉伯糖异构酶蛋白.以重悬菌液为酶源,可将乳糖降解为D-半乳糖,并将D-半乳糖转化为D-塔格糖.在温度为50℃,pH 7.0的缓冲液中,经一段时间反应后,D-塔格糖的转化率可达21%以上.加入Mn2+、Co2+和Fe2+均能够使D-塔格糖的转化率提高.  相似文献   
997.
采用柱色谱技术从红背山麻杆叶子的6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黄酮苷和2个其他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分别鉴定为:芹菜素-6-C-D-葡萄糖苷(1)、芹菜素-7-O-芸香糖苷(2)、芹菜素-7-O-β-(2″-O-α-鼠李糖基)葡萄糖醛酸苷(3)、木犀草素-7-O-α-L-鼠李糖(1→6)-β-D-葡萄糖苷(4)、没食子酸乙酯(5)、β-胡萝卜苷(6).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4为首次从山麻杆属中分离得到的黄酮苷.  相似文献   
998.
探讨白芍总苷在正常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特点,为预测其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提供依据.正常大鼠按2.82 g/kg灌胃给予TGP药液后1、3、6h取心、肝、脾、肺、肾、胃、小肠、大肠等组织,各组织匀浆后,将匀浆液制成冻干粉,HPLC法测定冻干粉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浓度,计算各组织中两者浓度.结果显示1h各组织中均能测到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3h除胃和小肠外,其他各组织中两者浓度均达到最大值,小肠、胃、大肠及肾、脾、肝中浓度较高,6h小肠、大肠、胃中浓度较高,其他各组织中浓度较低.说明灌胃TGP后组织分布迅速且广泛,胃、小肠、大肠及肾、脾、肝是主要分布器官,容易在胃肠蓄积,其他组织中蓄积较少,为进一步研究白芍总苷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理提供了指导,同时为白芍归经理论提供了一定的现代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9.
牡丹籽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牡丹籽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及多种药用活性成分,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近些年来国内外在牡丹籽药用活性成分、抑菌、抗氧化和防晒特性等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阐述了牡丹籽油提取及纯化的研究现状,简要分析了牡丹籽及其主要活性成分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从玄参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所有环烯醚萜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为该属植物及该类成分的深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