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349篇 |
免费 | 1156篇 |
国内免费 | 6332篇 |
专业分类
208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8篇 |
2023年 | 369篇 |
2022年 | 487篇 |
2021年 | 583篇 |
2020年 | 498篇 |
2019年 | 487篇 |
2018年 | 382篇 |
2017年 | 466篇 |
2016年 | 445篇 |
2015年 | 560篇 |
2014年 | 861篇 |
2013年 | 678篇 |
2012年 | 792篇 |
2011年 | 1000篇 |
2010年 | 868篇 |
2009年 | 942篇 |
2008年 | 1246篇 |
2007年 | 855篇 |
2006年 | 743篇 |
2005年 | 788篇 |
2004年 | 698篇 |
2003年 | 709篇 |
2002年 | 634篇 |
2001年 | 602篇 |
2000年 | 559篇 |
1999年 | 492篇 |
1998年 | 445篇 |
1997年 | 426篇 |
1996年 | 398篇 |
1995年 | 366篇 |
1994年 | 343篇 |
1993年 | 299篇 |
1992年 | 311篇 |
1991年 | 294篇 |
1990年 | 305篇 |
1989年 | 247篇 |
1988年 | 119篇 |
1987年 | 75篇 |
1986年 | 67篇 |
1985年 | 87篇 |
1984年 | 24篇 |
1983年 | 37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4篇 |
1963年 | 3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3篇 |
1955年 | 3篇 |
1950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91.
广西扶绥黑叶猴活动节律和日活动时间分配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2002 年8 月至2003 年7 月,对生活在完全被周围农田隔离的石山中的一群黑叶猴的昼夜活动节律和日活动时间分配进行研究。采用以群为单位的焦点动物观察法和连续记录法,每月对猴群连续10 d 跟踪观察。结果表明:3 月至10 月,黑叶猴的昼夜活动节律由8 个环节组成,11 月至2 月由9 个环节组成,移动、觅食和休息在活动节律中重复出现,晒太阳仅出现在11 月至翌年2 月。休息占黑叶猴日活动时间的比例最大,其次是觅食、移动、晒太阳和理毛。黑叶猴的日活动时间分配具有明显的月变化规律,相关性分析表明,环境温度、栖息地的食物丰富度和光照强度是影响黑叶猴日活动时间分配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分析认为,黑叶猴的活动时间分配体现了叶食性灵长类的特点,更体现了黑叶猴对北热带喀斯特石山环境的适应特点。 相似文献
92.
多聚酶链反应法在检测和研究人类疱疹病毒6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是80年代末新发现的一种DNA病毒,它对T淋巴细胞有高度亲嗜性,与婴幼儿急疹(ES)、淋巴系肿瘤及AIDS等病有密切关系。在近年对HHV-6的研究中,多聚酶链反应(PCR)被广泛应用。本文就PCR法检测HHV-6的一般方法、常用引物特点以及此法在研究HHV-6中的应用及其结果评价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3.
内源无机磷酸盐对叶绿体Mg^2+—ATP酶功能的调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STN提取的菠菜叶片叶绿体再用STN洗涤后,它的内源无机磷酸盐含量急剧减少,其Mg^2+-ATP酶水解ATP的能力明显下降。进一步研究表明:叶绿体的内源无机磷酸盐含量减少会使反映叶绿体类囊体膜内外△PH变化的9-氨基吖啶的荧光猝灭减少,并加速光激活态ATP酶的暗失活。 相似文献
94.
杂交稻及其三系叶片衰老过程中SOD、CAT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对杂交水稻及其三系主茎第11叶叶片自然衰老过程中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片衰老过程中,SOD和CAT活性下降,MDA的含量增加,可作为衰老特征的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明显下降;SOD的活性和MDA的含量变化相对应;CAT活性大幅度下降与SOD之间的不平衡,致使O_2~-代谢中间产物累积而引起膜的损伤。不育系的衰老进程比杂交水稻、恢复系和保持系慢,其SOD和CAT活性明显高于其它三者,可能是不育系不易早衰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5.
人体唾液维生素B6的快速荧光测定□熊忠(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所,西宁810001)维生素B6是水溶性维生素B族之一,它包括三种: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吡哆醇在体内磷酸化转变为吡哆醛再生成吡哆胺,吡哆醛和吡哆胺在体内是以辅酶形式参与代谢。我们一般地... 相似文献
96.
鸡胚完整脑的光子发射和光激发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自制的单光子记录系统,对离体的浸于DMEM培养液中的鸡胚的完整脑所进行的光子发射测量显示出整脑与培养液相比有光子发射.完整脑的光子发射强度与胚龄,鸡胚的健康状况和离体后脑组织的新鲜程度有关.在对完整脑的光激发光测量中观察到一种短寿命的延迟发光,它的衰减过程不服从指数衰减规律而表现出双曲线衰减行为.从生物光子发射归因于生物体内的非定位的相干性电磁场及Frohlish的生命系统中存在着长距离的相干性的理论,讨论了利用生物光子发射研究细胞间通讯、生物的调节及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意义,以及所检测的光子发射与生物系统自身的相干性电磁场的关系,并提出应从环境对生物系统自身场的影响来理解所测的生物光子发射. 相似文献
97.
贺转转;谷丽丽;李秀明;兰海燕 《植物研究》2013,33(6):731-737
植物通过多种信号途径感知外界环境变化,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信号级联反应,其中磷脂信号途径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从藜盐胁迫差减文库中获得了一个EST05序列,利用RT-PCR检测了其在非生物胁迫下表达趋势,显示EST05序列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有升高。随后利用RACE技术获得其全长编码序列,测序结果显示其与蓖麻(Ricinus communis) 的磷酸肌醇5-磷酸酶基因(P5P)的同源性达56%,遂将其命名为CaP5P。最后过量表达CaP5P在拟南芥中初步验证了功能,转基因植株表现对盐胁迫耐受性降低的趋势,呈现负调控的特征。本研究对磷酸肌醇5-磷酸酶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为磷脂信号途径中负调控组分的分析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8.
普洱茶中功能性微生物的筛选及其对普洱茶感官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洱茶的渥堆发酵过程是以晒青毛茶的内含成分为基础,在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及湿热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最终形成普洱茶独特的风味。采用稀释涂布法,根据产酶微生物的特性,经过固体平板初筛和液体茶汤培养基复筛,从普洱茶中分离得到若干株产酶菌株,并从中挑选优良菌株接种普洱茶固体发酵,考察其对普洱茶感官品质的影响。经分子生物学鉴定,D13-16为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相似度为98.62%;GJ-02为米根霉(Rhizopus cryzae),相似度为98.57%;XW-10和DF-03均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相似度分别为99.10%和99.92%。结果表明:普洱茶香气的形成主要与蛋白酶产生菌有关,DB-16发酵后香气评分达到31分(对照28,总分40);汤色主要受多酚氧化酶产生菌的影响,DF-03发酵后汤色评分达到19分(对照12,总分20);而这四种功能性微生物均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普洱茶滋味的形成。 相似文献
99.
生物芯片是指将大量生物讯息密码(寡核苷酸、cDNA、基因组DNA、蛋白质等)以预先设计的方式固定在玻片、硅片等固相载体上组成的密集分子阵列,可分为核酸芯片、蛋白芯片、芯片实验室三类.生物芯片技术的本质是生物信号的平行分析,它利用核酸分子杂交、蛋白分子亲和原理,通过荧光标记技术检测杂交或亲和与否,可迅速获得所需信息.高效、快速的生物芯片技术以其无与伦比的优势,已在医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显现出巨大的应用价值,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Abstract:Bio-chip is a molecular micro-array,which is composed of some biological message codes (e.g.ohgonucleotides,cDNA,genome DNA,protein,and so on) arranged on solid surfaces in light of a engineering design in advance.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Bio-Chips,i.e.,nucleic acid chip,protein chip,and chip “lab”.The essence of Bio-Chip technology is a parallel analysis for biology message.It i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nucleic acid molecule hybridization or protein immunochemistry.The occurrence of hybridization/immunoreaction is detected by fluo-labelled technology.Then the needed message can quickly be obtained.Efficient and fast Bio-Chip technology has already exhibited enormous applied value in medical science and molecule biology field because of incomparable superority.Moreover,it possesses very wide development prospect. 相似文献
100.
从乌贼表皮通过分离纯化得到一株发光细菌JMU07。该菌的菌落形态呈典型细菌菌落特征;显微镜下观察其为球杆状菌,革兰氏染色阴性。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发光波长在420-650 nm之间,最大发光波长为477 nm。16S rDNA法测序,构建系统进化树,初步鉴定发光细菌JMU07为鳆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leiog-nathi)。生长发光曲线测定表明,发光细菌JMU07发光强度最高出现在对数中后期,相比明亮发光杆菌,JMU07具有发光强度高,持续发光时间长的特点。根据国标GB/T15441-1995研究HgCl2浓度与发光细菌JMU07发光强度抑制率的关系得到:HgCl2浓度与发光细菌JMU07发光强度抑制呈良好线性关系;JMU07 EC50为0.11 mg/L,略低于明亮发光杆菌的0.14 mg/L,表明JMU07对HgCl2的毒性更敏感。因此新分离得到的发光细菌JMU07有希望用于环境检测、食品卫生与安全等领域综合毒性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