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5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1.
目的 评价伊曲康唑治疗严重烧伤患者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采用开放、随机研究单组评估设计,治疗前2d:伊曲康唑注射液2次/d,间隔12h,200mg/次。此后1次/d,剂量200mg,间隔24h,1疗程14d。试验结束后口服伊曲康唑口服液维持治疗至少4周,2次/d,200mg/次。结果 伊曲康唑治疗23例严重烧伤患者总有效率为60.87%;本组86.96%的患者临床疗效为改善;63.64%的患者真菌学疗效为真菌清除;8.70%和52.17%的患者综合疗效分别为痊愈和显效,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伊曲康唑治疗严重烧伤患者真菌感染有良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12.
氯毗格雷对肾移植患者血小板CD40L等 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不同免疫抑制剂对肾移植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新型ADPP2Y12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的抗炎效应,探讨其抗动脉硬化性病变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分别有20例他克莫司(TAC组)、18例环孢素A(CsA组)为基础免疫抑制方案的肾移植患者纳入观辑对象,其现行免疫抑制方案为强的松+骁悉+TAC/CsA。10名健康工作人员作为对照人群。38例移植患者每早口服氯吡格雷75mg治疗4周,分别观测记录治疗前、后的临床、实验室检查资料。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人群血小板脱颗粒(CD62P)、糖蛋白受体活化(PACI)、血小板-白细胞聚集物形成(CD11b)和血小板CD40配体等指标,并采用酶联免疫吸收分析方法检测各组人群血浆中C反应蛋白、可溶性CD40配体、基质金属蛋白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等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前CsA和TAC纽移植患者CD62P、PAC1、CD11b及CD40配体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CsA组的可溶性CD40配体水平显著高于TAC组(p〈0.05)。氯吡格雷治疗显著降低两纽患者CD62P、PAC1、CD11b及CD40配体表达。CsA组可溶性CD40配体水平也显著降低。C反应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环孢素A和他克莫司尽管有相似的免疫抑制机制,但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是不同的。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可有效抑制血小板活化及血小板-白细胞作用。降低sCD40L、MMP-9等血管损伤标志分子的表达,可能是其抗炎效应介导的降低心血管事件危险性的药理机制。  相似文献   
613.
目的 :观察胃内细菌过生长是否可以引起 1 4C-尿素呼气试验假阳性 ,同时胃内酸化是否能即刻消除这种影响。方法 :5 8名胃黏膜组织学 Hp阴性、常规 1 4C- UBT( U BT- 1)也阴性的溃疡样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人口服雷贝拉唑 2 0 mg/ d、共 7d。于第 6天常规 1 4C- UBT( U BT- 2 )。U BT- 2阳性者于第 7天再进行一次改良的 1 4C- U BT( U BT- 3) ,方法是在服用 1 4C-尿素胶囊前 2 0 m in和服用胶囊时各加饮 15 0 m l0 .1mol/ L的柠檬酸水。比较三次 U BT的 1 4CO2 呼出率。结果 :雷贝拉唑明显增加 Hp阴性病人 1 4CO2 呼出率 ,U BT- 1为 ( 2 4 .0± 10 .8) dpm / mm ol CO2 ,U BT- 2为 ( 6 3.6± 16 .8) dpm / m mol CO2 ( ( t=2 .310 ,P<0 .0 5 )。U BT- 2有 9例假阳性 ( 9/ 5 8,16 % )。但胃内酸化后的 UBT- 3的 1 4CO2 呼出率又落至 ( 2 1.0± 7.8) dpm/mm ol CO2 ( ( t=2 .0 6 8,P<0 .0 5 ) ,9例假阳性者又恢复真阴性。结论 :胃内细菌过生长可以引起 1 4C-尿素呼气试验假阳性 ,同时胃内酸化能即刻消除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614.
多效唑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效唑是英国ICI有限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末,推出的一种高效低毒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它通过阻碍贝壳杉烯向异贝壳杉烯酸的氧化,抑制生物体内赤霉素的生物合成,从而抑制植物的生长。目前在果树、蔬菜、花卉及大田粮食作物上已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多效唑又开始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以下是多效唑在各种农作物和花卉组培中的应用效果简介,以供广大读者参考。一、在主要粮食作物上的应用:1.当多效唑加入到小麦花粉愈伤诱导及分化培养基中,对其出愈率及绿苗的分化率均影响不明显。而3mg/L的多效唑,对小…  相似文献   
615.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和奥美拉唑两种不同质子泵抑制剂对胃溃疡患者治疗效果及对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收取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之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胃溃疡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患者平均分为A、B两组,两组各包含患者49例。A组患者使用兰索拉唑治疗,B组患者使用奥美拉唑治疗,两组均进行连续30 d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症状缓解情况、MDA、SOD及NO水平、不良反应以及治疗费用进行比较。结果:A组患者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3.27%及91.84%,B组患者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1.22%及93.88%。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腹胀、腹痛、上腹部烧灼及反酸症状与治疗前相较有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MDA显著降低,SOD及NO显著升高,其中A组变化幅度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41%,明显高于B组的6.12%(P0.05)。B组患者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费用明显低于A组。结论:兰索拉唑和奥美拉唑两种质子泵抑制剂对胃溃疡患者疗效相当,兰索拉唑在MDA、SOD及NO水平改善上具有优势,但奥美拉唑安全性更高且治疗费用相对较低。应当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16.
目的:探讨西帕依固龈液联合西吡氯铵治疗牙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10月-2015年2月收治的130例牙龈炎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西吡氯铵治疗,实验组给予西帕依固龈液联合西吡氯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以及治疗疗效。结果:治疗8天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92%和81.5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PLI、GI、SBI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与各自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0.77%和9.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855,P0.05)。结论:西帕依固龈液与西吡氯铵联合使用治疗牙龈炎具有确切的疗效,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17.
目的:研究甘氨双唑钠联合螺旋藻胶囊对原发性晚期宫颈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多肽特异性抗原(TPS)、可溶性人类MHC-1类分子链相关基因A蛋白(s MICA)、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88例原发性晚期宫颈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4例每组。对照组采取放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甘氨双唑钠联合螺旋藻胶囊。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血清肿瘤标志物、TPS、s MICA、HIF-1α及Her-2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CCA、CEA、TA-4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SCCA、CEA、TA-4水平较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PS、s MICA、HIF-1α及Her-2水平和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TPS、s MICA、HIF-1α及Her-2水平较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CD8~+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CD3~+、CD4~+、CD4~+/CD8~+水平较高(P0.05),CD8~+水平较低(P0.05)。观察组口腔黏膜炎、贫血、腹泻、恶心呕吐、血小板减少、白细胞降低毒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氨双唑钠联合螺旋藻胶囊能有效降低原发性宫颈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TPS、s MICA、HIF-1α及Her-2水平,对患者免疫功能具有明显改善作用,能降低毒副反应率,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618.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早期DN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1个月后,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给予前列地尔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20d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β2-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白蛋白(U-malb)、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尿素氮(BUN)、血肌酐(Cr)、平均动脉压(MPA),全血低切边率、全血高切变率、血浆粘滞度、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β2-MG、U-malb、hs-CRP、血浆粘滞度、全血粘滞度、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均出现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Cr、BUN、MPA水平均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早期DN患者给予前列地尔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可以降低其尿蛋白,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疾病进展,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19.
目的:探讨骨保护素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功能恢复及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和Ⅱ型胶原羧基端端肽(CTX-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30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两组,每组65例。两组患者均给平卧床、患肢持续皮牵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骨保护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治疗前后骨密度、血清TRAP与CTX-Ⅱ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0.77%,相对于对照组的72.31%明显上升(P0.01)。两组治疗后股骨头局部骨密度均有上升(P0.01),其中观察组上升更为明显(P0.01);观察组治疗后腰椎平均骨密度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上升(P0.01),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RAP与CTX-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结论:骨保护素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可有效抑制骨吸收、增强骨密度、改善患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20.
报告重庆地区1例由Fonsecaea monophora感染引起的皮肤着色芽生菌病。患者,男,81岁,因左上臂内侧皮肤被铁片划伤后出现溃疡伴疼痛1年余到我院就诊。对患者皮损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真菌培养,将培养出的菌落做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真菌培养获得菌落形态,小培养乳酸酚棉兰染色得到镜下特征形态,菌落形态:可见暗棕色和黑色菌落生长;镜下形态:可见枝孢型和喙枝孢型产孢;皮损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可见慢性肉芽肿样改变。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区域测序鉴定结果为Fonsecaea monophora。根据实验室培养结果和临床资料分析确定该例为Fonsecaea monophora感染引起的着色芽生菌病。口服伊曲康唑200 mg, 2次/日,联合药物涂抹和光动力学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