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5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91.
摘要 目的:探讨利培酮、阿立哌唑、奥氮平分别对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肝功能、血脂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4例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乱数表法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n=28,阿立哌唑治疗)、利培酮组(n=28,利培酮治疗)、奥氮平组(n=28,奥氮平治疗),均治疗8周,对比三组患者症状评分、血脂、肝功能、认知功能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治疗8周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整体比较无差异(P>0.05),三组治疗8周后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奥氮平组、利培酮组治疗8周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于阿立哌唑组,且奥氮平组高于利培酮组(P<0.05);奥氮平组、利培酮组治疗8周后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于阿立哌唑组,且奥氮平组低于利培酮组(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整体比较无差异(P>0.05)。阿立哌唑组治疗8周后延迟回忆数、即刻回忆数、回忆总数、再认数评分均高于利培酮组、奥氮平组(P<0.05)。利培酮组治疗8周后ALT、AST、TBIL高于治疗前(P<0.05),利培酮组治疗8周后ALT、AST、TBIL高于阿立哌唑组、奥氮平组(P<0.05)。结论:利培酮、阿立哌唑、奥氮平应用于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中,可获得相当的治疗效果,其中利培酮对肝功能影响较大,奥氮平对人体血脂影响较大,阿立哌唑对血脂、肝功能影响轻,改善认知功能效果优于利培酮、奥氮平。  相似文献   
592.
摘要 目的:研究阿立哌唑结合心理行为疗法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抽动障碍患儿80例,将所有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氟哌啶醇结合心理行为疗法治疗,研究组给予阿立哌唑结合心理行为疗法治疗,疗程均为10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患儿抽动障碍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治疗后研究组发声性抽调、运动性抽动、行为以及运动不宁评分分别为(2.81±1.07)分、(1.94±0.45)分、(1.16±0.44)分、(0.82±0.50)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1±0.73)分、(2.77±0.38)分、(1.57±0.39)分、(1.22±0.43)分(P<0.05)。治疗前后两组心率(HR)、能量转换指数(MEC)、左心室机械效率(LME)以及心肌耗氧量(MVO)水平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的25.00%(P<0.05)。结论:阿立哌唑结合心理行为疗法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93.
摘要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唑吡坦对失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焦虑抑郁状态及血清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失眠障碍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唑吡坦治疗,n=50)和研究组(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n=50),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焦虑抑郁状态、血清神经递质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研究组睡眠效率高于对照组,睡眠总时间长于对照组,醒觉时间、入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顿抑郁评估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评估量表(HAMA)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5-羟色胺(5-HT)、r-氨基丁酸(GABA)水平高于对照组,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失眠障碍患者接受唑吡坦、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睡眠质量以及血清神经递质水平,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94.
目的: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的治疗中,抗血小板治疗及调脂治疗是最基础的治疗方案。近来有学者提出,氯吡格雷和他汀类药物都经过细胞色素CYP3A4途径代谢,二者因存在竞争性抑制,有可能降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的活性。本试验将针对阿托伐他汀及瑞舒伐他汀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患者4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氯吡格雷治疗(负荷剂量300mg,维持剂量75mg/d)。随机分配为A、B两组,A组(n=20)服用阿托伐他汀治疗(20mg/d),B组(n=22服用瑞舒伐他汀治疗(10mg/d)。分别于氯吡格雷服用前、服药治疗后3天、服药治疗后7天后采静脉血送检,测定ADP(10μmol/L)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阿托伐他汀组(A组)及瑞舒伐他汀组(B组)相比,服用氯吡格雷前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基线值无统计学差异。服用氯吡格雷3日及7日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3.85±2.58)vs(3.09±2.27),(0.65±0.88)vs(1.05±0.95),P〉0.05,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氯吡格雷的确可以降低血小板的活性。同时,短期之内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活性未受到他汀类的影响。包括经过CPY3A4途径的他汀,如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595.
首个唑烷酮类抗菌药利奈唑胺自2000 年上市以来,其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开发新型唑烷酮类抗菌药物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综述了近年来对利奈唑胺C 环进行的结构改造及相关衍生物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唑烷酮类抗菌药的深入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6.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对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2003年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诊断标准的160例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和对照组(奥关拉唑),观察治疗前后内镜下疗效及症状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内镜下病变较对照组显著缓解,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对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97.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对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2003年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诊断标准的160例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和对照组(奥美拉唑),观察治疗前后内镜下疗效及症状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内镜下病变较对照组显著缓解,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且治疗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对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98.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用于肠镜检查患者效果比较。方法:肠镜检查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D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6μg/kg,M组静脉输注咪达唑仑0.08 mg/kg,均用生理盐水10 mL稀释,10 min输注完毕后进行肠镜检查。观察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呼吸指标的变化,是否完成肠镜,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检查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右美托咪定组所有患者镇静满意,均能很好耐受肠镜检查,并且检查过程中MAP、HR和SpO2稳定(P0.05)。咪达唑仑组镇静时有轻度呼吸抑制,肠镜检查过程中MAP和HR升高(P0.05),插管耐受率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肠镜镇静有效,无呼吸抑制,血流动力学稳定,是理想的辅助药。  相似文献   
599.
目的:探讨丙泊酚与咪哒唑仑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心导管术麻醉的优缺点与安全性。方法:将2008年7月~2012年7月入住我院的100例行心导管术的先心病患儿按照抽签法随机地均分为A、B组,A组采用6 mg/(kg·h)丙泊酚+3 mg/(kg·h)氯胺酮维持,B组采用0.15 mg/(kg·h)咪达唑仑+3 mg/(kg·h)氯胺酮维持,比较两组麻醉效果、HR、SPO2、MAP、体动次数、停药唤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麻醉优良率为80.00%,小于观察组(100.00%)(P0.05);两组术前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股动脉穿刺时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动次数、停药唤醒时间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0%,明显大于观察组(10.0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咪哒唑仑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心导管术麻醉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600.
目的:氯吡格雷主要由CYP3A4 催化使其激活,CYP1A2 也参与氯吡格雷活化。关于氯吡格雷对肝微粒体酶的影响国内外 文献报道不多,因此本实验通过检测肝细胞色素氧化酶CYP3A4 和CYP1A2 的表达,探讨氯吡格雷对大鼠肝药物酶的影 响。方法:生理盐水为对照组,氯吡格雷设高、中、低三个剂量组(27,13.5,6.75mg/kg/d),雄性健康大鼠连续灌胃给药7天,脱臼处 死,取肝组织,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肝脏CYP3A4 和CYP1A2 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氯吡格雷抑制大鼠CYP3A4 蛋白 表达,氯吡格雷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比生理盐水组大鼠CYP3A4 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氯吡格雷低中高剂量组间进行比较,大 鼠CYP3A4 蛋白表达量呈梯度减少(P<0.05);2)、氯吡格雷抑制大鼠CYP1A2 蛋白表达,氯吡格雷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比生理盐水 组大鼠CYP1A2 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氯吡格雷低中高剂量组间进行比较,大鼠CYP1A2 蛋白表达量呈梯度减少(P<0.05)。 结论:氯吡格雷使肝细胞色素氧化酶CYP3A4 和CYP1A2 的表达量减少,因此氯吡格雷高、中、低3 个剂量组均不同程度的抑制 大鼠肝脏CYP3A4 和CYP1A2 的表达,提示当氯吡格雷与某些主要经CYP3A4 和CYP1A2 代谢的药物合用时,发生代谢性相关 作用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