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8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78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355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双向凝胶电泳比较三种常用蛋白质提取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组织(或细胞)的蛋白质提取效率直接影响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2-DE)的分辨率.为探索建立适用于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蛋白质提取的最佳条件,比较目前在双向凝胶电泳中常用的3种蛋白质提取方法对MCF-7细胞总蛋白的提取效率.MCF-7细胞经培养后,分别采用M-PER试剂、标准裂解液或含硫脲裂解液提取其总蛋白质,然后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并根据凝胶上蛋白质斑点的丰度和分布特点判断所得双向电泳图谱的质量,以确定MCF-7细胞蛋白质提取的相对最佳方法.结果显示,M-PER试剂法得到的图谱分辨率较低,蛋白质主要集中分布在分子量15~70kD,pH4.7~6.3的范围内;标准裂解液法得到的图谱分辨率有所提高,蛋白质分布比M-PER试剂法得到的图谱广;硫脲裂解液法得到的图谱是三者中分辨率最高的,尤其是高丰度蛋白和高分子量蛋白分离效果比前两者好.结果表明,在3种常用的蛋白质提取方法中,硫脲裂解液对细胞蛋白质的溶解性最佳,相对更适合于提取MCF-7细胞的蛋白质,并与双向凝胶电泳条件更兼容.  相似文献   
162.
叉孢苏铁ISSR反应条件的优化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ISSR 技术对叉孢苏铁(Cycas segmentifida)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对影响PCR 反应的DNA 模板浓度、dNTP 浓度、Taq 酶含量、引物浓度、Mg2 浓度和退火温度等进行了条件优化。叉孢苏铁的ISSR 最佳反应扩增体系为20μl 反应体积2μl 10 ×PCR buffer,模板DNA20ng,1UTaq 酶,1.5~2.75mmol/L MgCl2,0.1mmol/L 4 ×dNTP,0.22μmol/L 引物,2%甲酰胺。适宜的退火温度为50~52℃。从103 条引物中筛选出12 条用于所有样品的扩增,共扩增出122 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86 条,占总条带数的70.49%。POPGENE分析结果表明,种级水平上,叉孢苏铁具有中等稍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且各居群间有着很高的遗传分化度。  相似文献   
163.
尖顶羊肚菌液体培养基质与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尖顶羊肚菌液体培养基质与条件的研究,明确其菌丝生长的最适pH值、最适温度、适宜光照条件、适宜葡萄糖和蛋白胨浓度、适宜培养基,以便应用于尖顶羊肚菌液体菌种的生产和工业发酵。结果表明:菌丝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 5℃;最适生长pH值为6 ;葡萄糖和蛋白胨最适浓度分别为2 0 0g/L和10g/L ;菌丝在黑暗环境下生长良好,光照对菌丝生长具有抑制作用;用胡萝卜酵母膏培养基振荡培养形成的菌丝球多,菌丝生长量大;菌丝球在不同培养基中生长,可引起培养液pH值的上升或者下降;菌丝球可利用培养基内的氨基酸,使氨基酸降解,在胡萝卜酵母膏培养基中振荡培养8d的菌液总氨基酸含量较原液减少了36 71% ,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甲硫氨酸含量的下降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64.
PEG-柠檬酸盐双水相体系纯化α-淀粉酶及模型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索了采用PEG-柠檬酸盐双水相体系纯化α-淀粉酶的可行性和工艺条件,实验考察了PEG分子量。结线长度、pH、上清加入量和NaCl浓度对α-淀粉酶的分配的不同影响。双水相分离体系复杂,影响因素多,为进行分析、预测和优化,采用了响应面方法,以PEG3350浓度、柠檬酸盐浓度和NaCl浓度为自变量进行了α-淀粉酶分配系数、总蛋白分配系数、纯化因子和α-淀粉酶收率的优化,确定了特定的系统组成区域,通过实验验证了该区域内纯化因子大于2,收率约90%,并且具有较低的系统粘度。  相似文献   
165.
人DNA 拓扑异构酶Ⅰ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体外以人DNA拓扑异构酶Ⅰ(hTopoⅠ)为靶位进行抗肿瘤化合物的快速筛选,用RT-PCR法从Hela细胞中克隆了hTopoⅠ基因ORF并在毕赤酵母中首次成功表达,表达产物可分泌到发酵上清,易于制备。蛋白酶A缺陷的重组酵母(SMD-hTopoⅠ)分泌重组酶的能力比具有蛋白酶A活性的重组酵母(X33-hTopoⅠ和KM-hTopoⅠ)更高。通过发酵条件的优化,使用BMMY(pH7.25),于20℃,每隔24h补加0.5%(V/V)的甲醇和3%(V/V)的营养液,SMD-hTopoⅠ诱导72h后可表达最高的酶活力(43000u/mL),发酵上清中hTopoⅠ可达11mg/L,约占总蛋白的10%。SDS-PAGE和Westem blot分析显示,表达的hTopoⅠ为91kD蛋白,无糖基化修饰。  相似文献   
166.
漆酶工程菌株的构建及其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取产漆酶白腐菌 (Fomelignosus)的总RNA ,利用RT_PCR的方法克隆到漆酶的cDNA ,并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PIC9k ,重组质粒经线性化、电激转化PichiapastorisGS115、通过底物显色反应筛选到漆酶生产工程菌株。其中 2 #工程菌株产酶活力较高。培养基、培养温度、诱导用甲醇浓度及培养基中铜离子浓度对该菌产酶活力均有一定的影响。在最适条件下 (用含 2 0 0 μmol LCu2 的BMMY培养基 ,于 2 0℃ ,2 5 0r min ;用 0 5 %甲醇诱导 )培养至第 6天时 ,该菌株产酶活力达到最高 (15 10U L)。  相似文献   
167.
富锌酵母的选育及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402株不同种属的酵母菌株进行了出筛、复筛、单倍体分离、诱变,从亲株Y-6-16-18(a met)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Y378-4-15(α-leu)(Sacharomyces kluyveri)的杂交菌株中选育到一株富锌酵母菌株(编号为ZGH374)。并初步优化了发酵条件:培养基为80g/L糖浓度的麦芽汁、10g/L蛋白胨、锌添加量400μg/mL,pH 6.0,装液量40mL/250mL三角瓶,接种量10%(V/V),培养起始添加锌盐,培养时间30h。在优化的条件下,杂交菌株ZGH374的生物量(细胞干重)达到14.3g/L,细胞锌含量可达到9.3mg/g,锌总含量达到了133mg/L。  相似文献   
168.
安宁河流域稻米生化品质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国照  柏建  王景波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2):2277-2281
通过“合系39”在四川安宁河流域无控制的地理分期播种大田试验及稻米生化品质室内分析,定量研究了从穗前40d到成熟期各阶段气象条件对稻米生化品质的影响及关键时期,建立了稻米生化品质各组分与关键期平均温度、温度日较差和日照时数的综合关系模型.结果表明,气候生态条件对稻米生化品质各组分有重要影响,且不同组分的影响形式和关键时期不同.其组分与气候生态因子最显著相关的时段或在齐穗前,或在齐穗后,或从齐穗前持续到齐穗后.该模型于2002~2003年应用在安宁河流域优质稻生产决策中.累计推广优质稻7.3×10^4hm^2,较2001年增加3.0×10^4hm^2,农民增收2亿元,促进了优质稻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9.
报道了原产地为西藏自治区白朗县马乡地区(海拔4500m以上)的藏雪鸡(Tetraogallus tibetanus)在人工条件下(在拉萨市区海拔3650m)为期4年的饲养繁殖情况,以及藏雪鸡在人工条件下所产的卵和野生卵的大小及重量的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70.
野生条件下扬子鳄的吼叫规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 0 3年在安徽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对扬子鳄的吼叫规律进行了为期一年的专题研究。在监测中 ,记录了吼叫日期、吼叫时间、吼叫数和天气情况。扬子鳄在每年的 3月开始吼叫 ,11月停止吼叫 ;扬子鳄的吼叫数在不同的月份差异极显著 (χ2 检验 :χ2 =4 4 8 2 9,df=8,P <0 0 1) ,其中 6月扬子鳄吼叫最为频繁 ,其吼叫数占全年的 2 6 0 % ;繁殖期间 (6— 9月 )扬子鳄吼叫数明显高于非繁殖期 (Mann WhitneyU检验 :U =2 0 ,P <0 0 5 ) ;在每天的不同时间扬子鳄的吼叫数呈极显著差异 (χ2 =2 33 18,df =17,P <0 0 1) ,存在明显的吼叫高峰 ,白天吼叫多于晚上 (U =12 5 ,P <0 0 5 ) ;天气的变化对吼叫没有影响。分析表明 ,扬子鳄的吼叫与其繁殖行为关系紧密 ,吼叫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吸引异性 ,同时有保护领域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