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13篇
  免费   379篇
  国内免费   3509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197篇
  2022年   244篇
  2021年   253篇
  2020年   219篇
  2019年   258篇
  2018年   217篇
  2017年   230篇
  2016年   256篇
  2015年   313篇
  2014年   475篇
  2013年   366篇
  2012年   490篇
  2011年   473篇
  2010年   501篇
  2009年   509篇
  2008年   856篇
  2007年   524篇
  2006年   434篇
  2005年   449篇
  2004年   425篇
  2003年   379篇
  2002年   371篇
  2001年   321篇
  2000年   308篇
  1999年   213篇
  1998年   149篇
  1997年   138篇
  1996年   132篇
  1995年   100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4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介绍了目前在蕈菌研究中的酯酶同工酶标记,RAPD标记,RFLP标记,AFLP标记,简单重复序列标记和电泳核型等分子标记和生化标记在蕈菌遗传育种、菌株鉴定、遗传多样性研究、亲缘关系和基因定位等方面的研究、应用现状,包括原理、应用领域及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92.
土地覆被变化的水文响应模拟研究   总被引:41,自引:5,他引:36  
采用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水文模型模拟的手段,应用SWAT模型模拟了长江上游梭磨河流域不同土地覆被情景下的多年降水径流关系,定量地评估了梭磨河流域的土地覆被变化对径流、蒸发和洪峰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地覆被状况由无植被到全是有林地覆被,径流深减小,蒸发量增加,枯季径流深减小幅度明显小于雨季的减小幅度,而且雨季初期径流深减小的幅度大于雨季后期.相同的洪水重现期,流域全为有林地覆被的情景比无植被的情景洪峰流量减小31.2%.现状覆被与未来最佳覆被之间在较大洪水上的差别不大,在较小洪水上的差别稍大.  相似文献   
993.
麻疹病毒全长cDNA构建及其感染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发展新型疫苗和改造目前使用的麻疹病毒疫苗,以麻疹病毒疫苗株为模板,构建了具有感染性的麻疹病毒cDNA克隆.用RT-PCR分6段扩增出麻疹病毒全长基因,通过酶切、拼接构建麻疹病毒疫苗株CC-47的全长正链cDNA序列,并精确地置于T7启动子控制下与丁型肝炎病毒核酶序列之前.克隆麻疹病毒CC-47株蛋白N、P、L编码区质粒并置于T7启动子控制下,用4个质粒共转染哺乳动物细胞,在表达T7 RNA聚合酶的重组痘苗病毒VTF7-3的作用下进行病毒拯救.经免疫荧光、PCR等方法检测证实,获得了具有感染性的麻疹病毒.所拯救的病毒在哺乳动物细胞连续传3代后,仍能检出病毒抗原和核酸.  相似文献   
994.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土壤N2O排放通量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静态密闭箱 /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两个样地的N2 O排放通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凋落物对林地土壤N2 O排放的影响是显著的 ,其对全年N2 O排放的平均贡献率是 36 89%。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土壤是大气N2 O一个重要的源 ,但在极少的天气状况下也能吸收大气中的N2 O ,而起着汇的作用。其排放通量的变化范围是 - 4 1 4 8~ 2 91 84μgN2 O·m-2 ·h-1,平均通量是 6 8 7μgN2 O·m-2 ·h-1,高于其他类型林地的排放通量 ,且变动范围也较其他森林类型大。无凋落物林地土壤N2 O排放通量变化范围是 - 2 3 2 4~ 93 75 μgN2 O·m-2 ·h-1,平均通量为 33 79μgN2 O·m-2 ·h-1。两个样地N2 O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特征相似 :夏季N2 O的排放通量最高 ,春季次之 ,秋冬两季较低且趋于平稳。昼夜变化趋势也相似 :N2 O排放通量的最大值都出现在 18∶0 0 ,最小值都出现在 12∶0 0和 14∶0 0。研究还表明 ,林地土壤N2 O的排放通量与地表温度和地下 5cm温度的相关性较好 ,无凋落物的样地N2 O的排放通量仅与地下 5cm温度的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995.
浊漳河主要污染物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浊漳河流域 1996~ 2 0 0 0年 2 1个监测断面的枯水期 (5月 )、丰水期 (8月 )和平水期 (10月 )地表水采样分析 ,研究了其中主要污染物COD、BOD5、NH3 N、NO2 N和挥发酚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污染物浓度随季节变化特征较为复杂 ,但总体表现了枯水期 >平水期 >丰水期的总体特征。污染物沿程变化与各断面接纳不同来源的污染物有关。  相似文献   
996.
黄松  程瑾  黄接棠 《四川动物》2004,23(3):287-289
对人工培育的4个年龄段尖吻蝮蛇毒和野生成体尖吻蝮蛇毒进行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显示3龄以前尖吻蝮蛇毒蛋白电泳图谱,无论是在分带、泳动率及相应组分的量等方面,均呈现一定的差异,但随着尖吻蝮蛇龄的增长,蛇毒蛋白电泳图谱与野生成蛇蛇毒蛋白电泳图谱越来越接近.3龄尖吻蝮生长发育达到性成熟,其蛇毒蛋白电泳图谱与野生成蛇趋于一致.蛇毒组分的变化,提示了尖吻蝮的生长发育进程.  相似文献   
997.
本文测定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内沼蛙(Rana guentheri)多个种群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部分DNA序列,并与广州及越南共4个沼蛙基因序列作对比,研究各地区种群遗传分化状况,研究表明三个地区之间的序列遗传分化为0.4%~1.1%,表明沼蛙mtDNA 16S rRNA基因进化速率比较低,其中香港沼蛙10个个体在mtDNA 16S rRNA基因上没有出现变异,共发现5种单倍型,其中香港与广州种群关系最近,越南河内种群与志玲种群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998.
福建不同生态类型鸭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用40个10碱基随机引物对福建2个生态类型的7个地方鸭种的基因组池DNA进行了RAPD分析,从扩增产物表现为多态的引物筛选出9个特异性强的引物进行个体DNA的RAPD分析,并利用Shannon指数估算了2个生态区域鸭群的遗传多样性,探讨了它们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福建境内的地方鸭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闽东沿海地区鸭群有67.97%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内,32.03%来自于群体间;闽西山地丘陵地区鸭群有59.05%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内,40.95%来自于群体间;闽东地区鸭群的遗传变异明显高于闽西地区鸭群.同时,用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对各种群的聚类分析表明,闽西地区的连城白鸭、泰宁麻鸭、龙岩山麻鸭和三明麻鸭归为一类;闽东地区的龙海金定鸭和莆田黑鸭聚为一类.不同生态区域内鸭群的遗传变异与地理位置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9.
通过林间接种式放菌及其后一周年的野外调查,从林间采集到30种寄主昆虫及从土壤、落叶和气流中分离到119株球孢白僵菌.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它们属于32个不同酯酶型,呈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释放菌株所属的酯酶型02包括从11种昆虫上分离出的18个菌株,表明林间释放的菌株已成功地在不同寄主昆虫种群中宿存下来,并以常发的地方病状态存在于松毛虫及松灰象甲等12种昆虫种群之中;当林间目标寄主缺乏时,其它寄主可将食物链维系下去.其它酯酶型分别包括1~23个菌株.一周年内的寄主转移动态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在松林生态系统中不同寄主间可转移寄生.每个酯酶型中的菌株对松毛虫的毒力相差很大,表明球孢白僵菌在松林中的延续和扩散流行不是1条路线,每个酯酶型至少代表食物网上的1条支链.有些环节的寄主连接了不同的酯酶型,使松林中食物网变得十分复杂,另外。从土壤、枯枝落叶层、林冠层和空气中分离到的球孢白僵菌分属于不同的酯酶型,表明松林中还存在着复杂的腐生食物链,有利于松毛虫及其它害虫的持续控制。  相似文献   
1000.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生长季热量平衡变化特征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根据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001年5月下旬至10月上旬微气象梯度观测资料和辐射、土壤热通量资料,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方法(BREB方法)计算了森林的显热通量和感热通量,并计算了森林大气和植被体的储热量,分析了阔叶红松林热量平衡各项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结果发现,热量平衡(净辐射)与太阳总辐射呈线性关系;热量平衡各项都与净辐射有相同的日变化特征,为昼正夜负的曲线.各项的绝对值一般表现为净辐射>潜热通量>感热通量>储热变化.受日照时间的影响,6~10月各分量正值的日持续时间逐渐缩短.月平均结果,白天净辐射6月份最大,10月上旬最小,变化于0~527W·m^-2,夜间的净辐射在0~-121W·m^-2.潜热通量白天和夜间分别在0~441、0~-81W·m^-2,感热通量昼夜分别在0~80、0~-26W·m^-2.储热变化则为0~44、0~-26W·m^-2.白天潜热通量占净辐射的比例8~10月逐渐下降,而感热通量和储热变化的比例9~10月明显上升,特别在严霜后2~3d,出现潜热通量比例突减、感热通量比例突增的现象.文中还对通量观测仪器、方法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