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为观察黄芩总黄酮及黄芩苷对新生大鼠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活性影响,给SD大鼠灌胃给药3 d后取含药血清,分离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体外培养,MTT法检测成骨细胞活性,AKP检测成骨细胞分化程度,用骨吸收陷窝数量评价破骨细胞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含黄芩总黄酮及黄芩苷血清剂量依赖性地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其通过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对临床骨质疏松的防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改良球囊蕈行管在低位直肠癌末段回肠造口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例低位直肠癌经前切除吻合后,用改良球囊蕈行管用可吸收线缝合固定于末段回肠,以防治吻合口漏。结果未发生吻合口漏,术后二周均拔除改良球囊蕈行管,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改良球囊蕈行管制作简单,可有效防治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可避免再次行回肠回纳手术。  相似文献   
43.
目的:检测RANKL在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AM)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探讨RANKL在AM骨吸收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RANKL在AM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建立AM细胞/新生大鼠骨细胞共培养体系,观察AM细胞诱导破骨细胞形成的活性,再以OPG(RANKL的抑制剂)进行干预,观察OPG对AM细胞诱导破骨细胞形成活性的影响.结果:RANKL在AM组织中有恒定的表达;AM细胞能够诱导新生大鼠骨细胞分化为成熟的破骨细胞,但此活性可被OPG明显抑制.结论:AM细胞诱导破骨细胞形成可能是AM骨吸收过程中局部破骨细胞形成的重要来源和机制,而RANKL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4.
日前,荷兰特文特大学经10年努力开发,研制成功一种生物陶瓷材料,可用于骨移植手术中,促进骨细胞的再生和受损骨组织的愈合。  相似文献   
45.
目的:报道在晚期伴食管完全梗阻的喉癌病人中通过经腹胃切开途径成功放置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管的应用体会。方法:18例喉癌术后复发伴食管完全梗阻的病人,在局麻或硬膜外麻醉下经腹胃切开途径放置经皮內镜下胃造口管,术后行肠内营养支持。结果:16例在局麻下、2例在硬膜外麻醉下成功放置经皮內镜下胃造口管,手术平均时间32.1±5.8分钟,无手术及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腹胃切开途径放置经皮內镜下胃造口管是安全、简便及有效的营养支持途径,术后耐受好、易于护理,适合喉癌伴食管完全梗阻病人建立长期营养支持途径的需要。  相似文献   
46.
基于骨陷窝中组织液和细胞具有的不可压缩性,以及组织液通过骨小管在骨陷窝裼 流动,得到了细胞所受压力的新的表达式。对该表达式的讨论结果表明它能够描述细胞的主要力学特性,例如:松弛和滞后效应。并根据眩表达式,求得细胞的松弛时间为2.4ms,与Cowin等人估计值(4.9ms)接近。而在阶跃载荷下细胞所受最大压力为外力的一半,高于Cowin等人的估计值(12%)。  相似文献   
47.
骨碎补是治疗骨质疏松方剂中的一味常用中药,近年来不断有研究表明骨碎补具有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的双重抗骨质疏松活性。本研究综述了骨碎补含药血清、水提物、醇提物、总黄酮以及单体成分等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骨质疏松动物模型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该药材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以涠洲岛造礁石珊瑚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群落物种组成、多样性、Raunkiaer频度和种间Spearman轶相关,探讨群落组成与水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并结合近10年来涠洲岛造礁石珊瑚变化情况,找出涠洲岛造礁石珊瑚群落的主导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近10年来涠洲岛造礁石珊瑚覆盖率显著降低,珊瑚形态组成趋于块状化,尽管珊瑚群落多样性较高,但群落分布较松散,群落结构较不稳定,部分优势种种间竞争较激烈。(2)悬浮物含量是影响石珊瑚群落最显著的环境因子。石珊瑚优势种群在不同水深中分布差异显著,泥沙覆盖率、营养盐对不同石珊瑚种群影响差异较大,大型海藻覆盖率在局部区域对优势珊瑚形成较强的竞争关系。(3)营养盐和泥沙沉积物的增加与涠洲岛近海养殖业及生活排污、海岸工程及海岸侵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9.
罗勇  俞晓磊  黄晖 《生态学报》2021,41(21):8331-8340
营养方式是造礁石珊瑚获取能量与营养物质的基础,影响其生长与分布。近年来珊瑚礁区悬浮物含量与组分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其对造礁石珊瑚营养方式的诸多影响正成为当前研究热点。研究系统综述了珊瑚礁区悬浮物变化特征、悬浮物对造礁石珊瑚营养方式的影响及其适应性研究现状。发现近年来人类活动加剧与强降雨事件频发是驱动珊瑚礁,尤其是近岸珊瑚礁区悬浮物含量递增、组分改变与变频加剧的主因;悬浮物变化对造礁石珊瑚光合自养与异养营养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这主要与悬浮物消光效应、生物可利用性及造礁石珊瑚种类密切相关。虽然少数种类造礁石珊瑚具光合可塑性或异养可塑性,能在高含量悬浮物存在的弱光环境中较好生长。然而对绝大多数造礁石珊瑚而言,其营养方式适应性较差,无法在悬浮物影响下较好地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与营养物质,进而难以生存。总体来说,悬浮物被认为是近年来影响造礁石珊瑚生长与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而关于造礁石珊瑚营养方式对悬浮物变化的响应及其适应机制,当前研究仍较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50.
珊瑚礁是海洋中生产力很高、生物多样性最高、生物量最丰富的生态系。大约有二万五千种以上的海洋生物以珊瑚礁为栖所、依赖珊瑚礁生存,或者利用珊瑚礁做为繁殖下一代的场所。这么多的海洋生物喜欢生活在珊瑚礁周围主要是因为它提供丰富的食物和居住空间让其它生物利用;珊瑚礁的基础生产力高达周围海洋的50-100倍,基础生产力高就代表食物丰富,而丰富的食物就能养活很多生物;此外,珊瑚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