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对2007年和2008年调查的涠洲岛沿岸海域垂直海岸方向的6条主剖面上20条分断面的影像资料、样品鉴定等资料的分析,涠洲岛石珊瑚共出现10科22属46种,9个未定种;角蜂巢珊瑚属(Favites)、滨珊瑚属(Porites)、蔷薇珊瑚属(Montipora)为优势类群,其属级重要值百分比分别为25.78%、17.47%、15.11%;各主剖面珊瑚种群优势类群分布各有差异,以西南部的W2、东北部的W5的珊瑚属种为较多,均为8科13属,其石珊瑚属种分布均匀度略高;涠洲岛珊瑚分布自岸向海分为砂砾及珊瑚断枝带、石珊瑚稀疏带、石珊瑚繁盛带、柳珊瑚繁盛带4 个生物地貌带,石珊瑚分布较多的石珊瑚繁盛带主要分布于-1.39--5 m的水深范围内。石珊瑚形态组合以块状/亚块状与板块状为主要类型,覆盖程度以块状/亚块状占优。调查区受1998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引起的全球性极高温事件和2008年1-2月的极低温气候事件及地域性不合理人类活动胁迫影响较大,枝状形态石珊瑚覆盖度、优势程度下降,已退出属种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132.
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曾称硬骨素,由SOST基因编码,是一种分泌型糖蛋白。体内研究证明,骨硬化蛋白特异性地表达于骨细胞(osteocyte)中,通过作用于成骨细胞而在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骨硬化蛋白基因(SOST)的表达受应力作用、激素、氧浓度等因素的影响。拮抗骨硬化蛋白可以缓解骨质疏松的症状,这为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等疾病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本文在介绍骨硬化蛋白的表达定位与分子结构的基础上,就其参与骨代谢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3.
《生物学通报》2013,(7):62-62
骨细胞是成熟骨组织中的主要细胞,对骨吸收和骨形成都起作用,是维持成熟骨新陈代谢的主要细胞。日本研究人员在动物实验中发现,骨细胞不仅形成骨骼,还控制着骨髓内造血干细胞的活动。  相似文献   
134.
骨是一种动态更新的组织,它不断进行骨吸收(bone resorption)与骨形成(bone formation)的平衡,这个过程称之为骨重建(bone remodelin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κB ligand,RANKL)是骨吸收和骨形成耦联的关键,具有诱导破骨细胞(osteoclast, OC)生成、活化,抑制破骨细胞凋亡的作用.RANKL最初发现于活化的T细胞,但骨重建过程中RANKL主要来源于骨细胞、成骨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RANK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κB,RANK)/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 OPG)信号通路在成骨细胞调控破骨细胞生成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是维持骨重建平衡的关键.本文就RANKL及其在骨中的分子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5.
云南哀牢山缝合带由于长期未找到晚石炭世至二叠纪深海环境的化石及沉积地层记录,对哀牢山古特提斯盆地演化历史存在着不同认识。文中报道了采自云南墨江坝留地区上三叠统歪古村组底砾岩中的早石炭世和中二叠世放射虫化石,所有放射虫化石发现于4件燧石质砾石中,共计11属9种和7未定种及1属种未定放射虫。其中,3件砾石含有Albaillella deflandrei Gourmelon,Albaillella sinuosa Won and Seo等早石炭世放射虫化石组合,另1件砾石含有Pseudoalbaillella spp.,Quadricaulis scalae Caridroit and De Wever,Cauletella sp.和Ishigaum sp.等中二叠世放射虫化石组合。由此表明,哀牢山缝合带存在着早石炭世和中二叠世深海盆地沉积地层记录,哀牢山深海盆地应该在中二叠世之后封闭。该成果为探讨哀牢山古特提斯盆地演化提供了放射虫古生物学证据,进而说明哀牢山缝合带与金沙江缝合带一样,也存在石炭纪和二叠纪深水洋盆沉积地层记录,指示其演化历史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36.
目的:探讨利塞膦酸钠对去卵巢大鼠正畸牙齿移动期间破骨细胞中FAK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VOX组(卵巢切除+等量注射生理盐水)和利塞膦酸钠治疗组(切除卵巢+每3天腹膜内注射利塞膦酸钠),各10只。通过数字卡尺测量牙齿移动距离。通过蛋白质印迹检测FAK、I型胶原和整合素-β1蛋白表达水平。使用EXA-3000双能X射线BMD测量仪,测量左股骨BMD。通过RT-qPCR检测TRACP、RANKL和BMP-2 mRNA表达水平。结果:第1~3月时,与假手术组相比,VOX组大鼠体重和牙齿移动距离均增加(P<0.05),而与VOX组相比,利塞膦酸钠治疗组大鼠体重和牙齿移动距离均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VOX组FAK、I型胶原和整合素-β1蛋白表达水平、tBMD、pBMD、mBMD和dBMD值以及TRACP、RANKL和BMP-2 mRN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而与假手术组和VOX组相比,利塞膦酸钠治疗组以上指标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利塞膦酸钠通过调控整合素-β1/FAK信号通路,对去卵巢大鼠的骨吸收、骨质流失和骨强度降低有有效的抑制作用,可以预防和抑制卵巢切除引起的骨质疏松症的作用,这为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7.
CpG ODN(CpG oligodeoxynucleotides)是一类可模拟细菌DNA免疫活性效应的寡脱氧核苷酸,其生物学功能受自身结构特征影响。特定序列的CpG ODN可通过与破骨细胞前体、前破骨细胞、成骨细胞表面的TLR9结合,调节RANKL、M-CSF、TNF-a、IL-12、TREM-2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促进或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与分化。本文就CpG ODN对破骨细胞(osteoclast,OC)分化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8.
R-spondin2 (Rspo2)是蛋白质家族RSPOs成员之一,其可以通过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G蛋白偶联受体4/5(leucine-rich repeat-containing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4/5,LGR4/5)、细胞表面跨膜E3泛素连接酶ZNRF3/RNF43 (zinc and ring finger 3/ring finger protein 43)、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heparan sulfate proteoglycans,HSPGs)和含GTP酶激活蛋白质1的IQ基序(IQ motif-containing GTPase-activating protein 1,IQGAP1)来调控Wnt/β连环蛋白(catenin)信号通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是目前研究最广泛且与基础骨生物学直接相关的信号通路,该通路中任何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对骨的调控产生影响。近年来研究发现,Rspo2可以通过Wnt/β-catenin对成骨细胞(osteoblast,OB)、破骨细胞(osteoclast,OC)和软骨细胞产生作用,并参...  相似文献   
139.
鹿回头造礁石珊瑚群落多样性的现状及动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于登攀  邹仁林 《生态学报》1996,16(6):559-564
通过对鹿回头岸礁(109°28'E,18°13'N)造礁石珊瑚群落进行系统取样调查,分析了现有群落整体的成分组成,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及其在环境梯度上的变化;根据现有群落实际是处于不同演替时期地段的复合体的特点,把处于相同演替时期地段的综合特征作为分析群落整体在相应时期多样性特征的依据,探讨了群落演替过程中的多样性动态。研究发现:①中等水深(2.5 ̄5.0m)地段的物种多样性平均值高于其他地段,  相似文献   
140.
【目的】开发一种高效地从造礁石珊瑚中分离、培养共生虫黄藻的技术方法,为珊瑚共生虫黄藻藻种资源储备和生理功能研究积累基础。【方法】首先采用微孔滤网过滤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从造礁石珊瑚组织中直接分离或富集共生虫黄藻细胞,然后用改良的L1培养基在96孔板上对所得细胞进行离体培养,最后进行单细胞分离、培养和(或)平板划线培养获得单克隆虫黄藻细胞系。对所得虫黄藻单克隆藻株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reaction-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PCR-RFLP)分析,结合内转录间隔区2(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2,ITS2)和大亚基(large subunit,LSU)测序进行物种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采用上述方法从涠洲岛的霜鹿角珊瑚(Acropora pruinose)和西沙群岛的丛生盔形珊瑚(Galaxea fascicularis)及柔枝鹿角珊瑚(Acropora tenuis)中分离、培养得到3个虫黄藻株系,编号分别为AP21C1、GF21D1和AT21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