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2篇
  免费   289篇
  国内免费   1283篇
  7244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54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210篇
  2014年   421篇
  2013年   380篇
  2012年   422篇
  2011年   421篇
  2010年   360篇
  2009年   374篇
  2008年   502篇
  2007年   290篇
  2006年   345篇
  2005年   333篇
  2004年   218篇
  2003年   277篇
  2002年   212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38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51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3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2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为了解火棘不同组织内生细菌群落多样性,该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火棘内生细菌16S rRNA V5~V7可变区进行测序,分析火棘不同组织部位内生细菌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1)从火棘根、茎、叶组织中共获得内生细菌OTU 1 818个,其中根部754个,茎部 308 个,叶部756个,三者共有 OTU 152 个。(2)物种分类显示,不同火棘组织内生细菌具有丰富的群落多样性,火棘根部内生细菌种类隶属于23门53纲137目216科373属557种,其中异样根瘤菌属(Allorhizobium-Neorhizobium-Pararhizobium-Rhizobium)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为优势属,其相对丰度分别为 10.57%和 8.00%; 茎部内生细菌种类隶属于21门32纲76目126科204属270种,其中马赛菌属(Massilia)和未知分类的丛毛单胞菌科属(unclassified_f_Comamonadaceae)为优势属,其相对丰度分别为31.10%和12.82%; 叶部内生细菌种类隶属于21门52纲130目210科380属581种,其中土芽孢杆菌属(Geobacillus)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为优势属,其相对丰度分别为12.31%和9.84%。(3)PICRUSt功能预测表明,根部内生细菌物种最丰富,参与各种代谢调控的细菌丰度最高。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植物内生细菌功能,挖掘新的有益微生物资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2.
2009年春天,Astellas制药公司的高通量BL将在筑波的PF启动。2010年,微小晶体分析能力实现飞跃性提高的BL将在播磨SPring-8登场,使晶体结构分析中不可或缺的相位测定变得简单易行的BL也将在筑波PF登场。预计不再需要结晶的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XFEL)将于2010年在播磨启动。  相似文献   
133.
食品生物技术相关专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应用日益深入,以基因工程为先导,以发酵工程、酶工程技术为核心.包括蛋白质工程和生物分离工程在内的食品生物技术已成为提升我国食品工业技术含量、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核心技术。本文以Derwent Innovation Index(DⅡ)数据库和Aureka数据库为基础,对上游(基因工程)、中游(发酵工程、酶工程与蛋白质工程)、下游(生物分离工程、食品安全检测)食品生物技术相关专利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34.
It is generally accepted that Oryza rufipogon is the progenitor of Asian cultivated rice (O. sativa). However, how the two subspecies of O. sativa (indica and japonica) were domesticated has long been debated. To investigate the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in O. rufipogon in relation to the domestication of O. sativa, we developed 57 subspecies-specific intron length polymorphism (SSILP) markers by comparison between 10 indica cultivars and 10 japonica cultivars and defined a standard indica rice and a standard japonica rice based on these SSILP markers. Using these SSILP markers to genotype 73 O. rufipogon accessions, we found that the indica alleles and japonica alleles of the SSILP markers were predominant in the O. rufipogon accessions, suggesting that SSILPs were highly conserved during the evolution of O. sativa. Cluster analysis based on these markers yielded a dendrogram consisting of two distinct groups: one group (Group I) comprises all the O. rufipogon accesions from tropical (South and Southeast) Asia as well as the standard indica rice; the other group (Group II) comprises all the O. rufipogon accessions from Southern China as well as the standard japonica rice. Furthe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two groups have significantly higher frequencies of indica alleles and japonica alleles,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indica rice and japonica rice were domesticated from the O. rufipogon of tropical Asia and from that of Southern China, respectively, and suggest that the indica-japonica differentiation should have formed in O. rufipogon long before the beginning of domestication. Furthermore, with an O. glaberrima accession as an outgroup,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indica-japonica differentiation in O. ruffpogon might occur after its speciation from other AA-genome species.  相似文献   
135.
《生物技术世界》2009,(4):43-43
全球科学服务领域的领导者赛默飞世尔科技近日宣布在全球启动一项RNA干扰研究/药物筛选资助项目——-“Thermo Scientific RNAi Discovery Grant Program”。在当前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公司为鼓励和促进RNA干扰技术在科学研究与药物开发领域的发展设立此项目,  相似文献   
136.
《工业微生物》2012,(1):F0004-F0004
上海市工业微生物研究所检测中心位于漕河泾高新技术开发区,是专门从事食品、发酵制品、食品添加剂等样品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分析检测技术服务,以及轻纺、日化、建材、橡胶等产品微生物防霉抗菌性能测试技术服务的检测机构。  相似文献   
137.
新一代测序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规模DNA测序技术是揭秘人类和其它生物遗传密码的重要技术,在分子生物学和基础医学领域有广泛应用。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出现使DNA测序的通量大幅提高,测序的成本大幅下降,原来只有在大型测序中心才能完成的测序任务现在已经可以在更多的实验室展开。但是,早期的第二代测序技术仍然存在诸如文库构建过程复杂、测序成本依然较高等缺点。为了克服上述缺点,近三年发展了几种新的第二代和第三代测序技术,这些技术不仅继承了早期第二代测序技术通量高的优点,而且在文库构建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进一步简化了测序操作,降低了测序成本,缩短了测序时间。本文就几种最新的大规模测序技术的原理、特点与发展趋势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8.
大花栀子植物挥发物成分测定及其日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大花栀子植物挥发物成分组成及其一天内早、中、晚的差异,采用热脱附气质联用技术对其进行香气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全天从其花朵中共鉴定出62种成分,主要为萜烯类、酯类、醇类物质,且不同时间其成分差异显著,如早、中、晚3个时间段,β-蒎烯相对含量分别为1.93%、1.69%、8.81%,顺式-β-罗勒烯分别为28.22%、4.35%、16.47%。3-蒈烯(3.45%)、异丁子香酚(0.21%)等只在早上检出;月桂烯(0.38%)、伞花烃(2.46%)等只在晚上检出;芳樟醇、金合欢烯等在早上和午间两个时间段相对含量较高,而在晚上却未检测出。从植物VOCs角度结合其日变化动态,为大花栀子园林配置及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9.
140.
《微生物学通报》2012,(11):1613
《微生物学通报》创刊于1974年,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中国微生物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以微生物学应用基础研究及技术创新与应用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刊登内容包括:基础微生物学研究,农业微生物学研究,工业微生物学研究,医学微生物学研究,食品微生物学研究,环境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微生物蛋白组学研究,微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