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4篇
  免费   295篇
  国内免费   1746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227篇
  2022年   211篇
  2021年   241篇
  2020年   212篇
  2019年   212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179篇
  2016年   189篇
  2015年   214篇
  2014年   359篇
  2013年   242篇
  2012年   309篇
  2011年   274篇
  2010年   275篇
  2009年   257篇
  2008年   513篇
  2007年   218篇
  2006年   257篇
  2005年   283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218篇
  2002年   242篇
  2001年   170篇
  2000年   139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摘要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联合顺铂对胃癌大鼠肾损伤的改善作用并分析潜在机制。方法:选择60只健康SD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胃癌模型组、顺铂组及三七总皂苷组,各15只。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大鼠采用皮下接种胃癌BGC823细胞悬液法建立胃癌模型。建模成功后,给予对照组和胃癌模型组大鼠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和灌胃,给予顺铂组大鼠腹腔注射25 mg/kg顺铂注射液并灌胃生理盐水,给予三七总皂苷组大鼠腹腔注射25 mg/kg顺铂注射液并灌胃30 mg/kg三七总皂苷。分别于建模成功时、药物处理28 d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和尿液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肾损伤分子1(KIM-1)水平。处死大鼠后取肾脏,分别测定肾脏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水平,制备肾脏组织石蜡切片并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大鼠肾组织的病理学变化。采用TUNEL染色法检测肾脏组织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肾脏组织中LC3、HIF-1α和Beclin1 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顺铂组和三七总皂苷组大鼠血清SCr、BUN和尿液NAG、KIM-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模型组(P<0.05),三七总皂苷组大鼠血清SCr、BUN和尿液NAG、KIM-1水平显著高于顺铂组(P<0.05)。三七总皂苷组大鼠肾脏组织SOD、GSH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但显著高于顺铂组,MDA显著高于模型组但显著低于顺铂组(P<0.05),CAT与模型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顺铂组(P>0.05)。顺铂组大鼠肾小管明显扩张、管腔狭窄,基底层上皮细胞水肿、坏死并形成空泡,肾小管。三七总皂苷组大鼠肾脏病理学改变程度显著轻于顺铂组。顺铂组和三七总皂苷组大鼠肾脏组织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增加,三七总皂苷组大鼠肾脏组织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顺铂组(P<0.05)。顺铂组大鼠肾脏组织中LC3、HIF-1α和Beclin1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组,但显著低于三七总皂苷组(P<0.05)。结论:三七总皂苷可能通过减轻过氧自由基和过氧化水平、增强线粒体自噬水平减少肾组织细胞凋亡,减轻顺铂引起的胃癌大鼠肾损伤。  相似文献   
42.
摘要 目的:探究壮方柔肝化纤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病理影响机制。方法:选取8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将其平均分成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组、柔肝化纤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16只。四氯化碳复合因素造模,观察记录大鼠肝脏形态,采用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和胶原纤维变化,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指标数值,分析大鼠肝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羟脯氨酸(HY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柔肝化纤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纤维化组织增生程度均较病理模型组明显减轻。柔肝化纤颗粒低、中、高剂量组血清ALT、AST指标数值与肝组织中HYP、MDA指标水平较病理模型组呈现剂量依赖性降低(P<0.001),而柔肝化纤颗粒高剂量组GSH-Px、SOD的指标含量显著高于病理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柔肝化纤颗粒可有效改善肝纤维化大鼠的肝细胞损害情况,减轻其肝组织炎症程度,对肝纤维化大鼠有一定的保肝护肝与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GSH-Px与SOD的水平、降低HYP与MDA的含量、降低氧化应激水平、调节脂质代谢、减少机体胶原蛋白合成等相关。  相似文献   
43.
摘要 目的:探索NDRG2基因在老年核性白内障晶状体组织中,随着核级增加的表达变化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纳入2019年9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于哈尔滨医科大附属第一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核性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组织,依据Emery分级进行核分级,去除晶状体囊膜,收集晶状体裂解液,并依据蛋白浓度结果初步调齐各样本浓度。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不同核分级晶状体NDRG2和Laminin γ2蛋白的表达差异。通过1200 μM H2O2诱导HLE B-3晶状体上皮细胞96小时,诱导细胞衰老,构建老年性白内障的细胞模型;未经H2O2溶液诱导,培养96小时的晶状体上皮细胞作为对照组。收集H2O2诱导组及对照组细胞裂解液,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两组NDRG2和Laminin γ2蛋白的表达差异。进一步构建pcDNA3.1-NDRG2/Laminin γ2质粒,转染入晶状体上皮细胞 B3 (lens epithelial cell,HLE B-3) 细胞系,探索NDRG2参与到不同核级老年性白内障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老年核性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中,NDRG2和Laminin γ2蛋白表达增加,随着核分级越高表达越多。H2O2处理的HLE B-3细胞衰老模型中,NDRG2和Laminin γ2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增加。NDRG2过表达可以上调Laminin γ2蛋白表达,但Laminin γ2过表达对NDRG2蛋白无明显影响。结论:NDRG2在老年核性白内障晶状体组织中表达升高,并与核分级呈正相关,可能Laminin γ2蛋白参与了此过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44.
赵敏  欧阳紫柔  赵建宏 《微生物学报》1963,(收录汇总):2935-2947
艰难拟梭菌(Clostridioides difficile)是一种产芽孢的革兰氏阳性专性厌氧杆菌,是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主要致病菌。艰难拟梭菌产生的毒素A和毒素B在其致病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毒素发挥毒性作用依赖其4个功能结构域:葡萄糖基转移酶结合域、半胱氨酸蛋白酶结合域、易位域和受体结合域。毒素的受体结合域识别并结合细胞表面受体,介导毒素内吞并形成内体。经过自体催化切割,毒素将真正的毒性片段——葡萄糖基转移酶结合域释放到胞浆中,葡萄糖基转移酶能够失活宿主肠上皮细胞内的GTP酶导致细胞骨架解聚和坏死,进而引起腹泻和伪膜性结肠炎等临床症状。艰难拟梭菌毒素产生受致病基因座内及基因座外许多调控因子的调节。tcdR和tcdC基因位于致病基因座内,对毒素基因的表达分别起促进和抑制作用,而基因座外如spo0A、codY等基因则通过抑制tcdR的表达从而间接影响毒素蛋白产生。本文将重点介绍艰难拟梭菌毒素的致病过程和影响毒素基因表达的分子调控机制,以期为开发针对毒素的治疗手段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5.
与供铁处理相比,对缺铁敏感的大豆品种“哈83”幼苗在缺铁胁迫条件下根际没有酸化现象,根系对Fe(Ⅲ)的还原能力也没有明显增强。但抗缺铁的大豆品种“8701”幼苗根际则严重酸化,根系对Fe(Ⅲ)的还原能力显著增强;加入能抑制根系H+-ATP酶活性、减弱根际酸化作用的H+-ATP酶抑制剂正钒酸钠会降低根系对Fe(Ⅲ)的还原能力;说明根际酸化与根系还原Fe(Ⅲ)能力相互联系,初步证实根细胞原生质膜H+-ATP酶和缺铁诱导的还原酶相互偶联的假说。  相似文献   
46.
自杀基因的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杀基因的作用及其机制郑仲承(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上海200031)关键词基因治疗,自杀基因,作用机制基因治疗是一种高技术含量很多的新兴医疗技术,它一出现,就在实验研究和临床试验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但是,这个技术面临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7.
利用离休孵育脑薄片和放射免疫测定其释放的精氨酸加压素(AVP)方法,探讨糖皮质激素(GC)在不能进入细胞内的情况下,对去肾上腺大鼠的下丘脑薄片释放AVP的快速影响及其可能的细胞膜机制。结果如下:(1)下丘脑薄片能够稳定地释放AVP(2h),其释放量为15.42±1.28pg/min;(2)牛血清白蛋白耦联皮质酮(B-BSA)对AVP的释放具有快速的(20min)抑制性效应,在10 ̄(-7)─10 ̄(-4)mol/L范围内呈剂量一效应关系;(3)GC细胞内受体拮抗剂RU486(10 ̄(-4)─10 ̄(-3)mol/L)能部分地阻断B─BSA的快速抑制效应;(4)孵育液中Ca ̄(2+)程度升高,B─BSA的快速抑制效应明显增强;反之,孵育液中无Ca ̄(2+)则B-BSA的快速抑制效应有所减弱。表明GC在未进入细胞内的情况下也可快速地抑制大鼠下丘脑薄片释放AVP,因此没有通过传统的基因组机制,而是由非基因组机制介导的,其作用部位在细胞膜水平上,可能是影响Ca ̄(2+)的跨细胞膜内流通量或/和影响有Ca ̄(2+)参与的AVP释放过程的结果。  相似文献   
48.
尖吻腹蛇毒及其降压组分降压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振桃  管锦霞 《蛇志》1996,8(1):4-7
  相似文献   
49.
本研究对四年生杉木半同胞子代林49个家系的遗传测定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冠幅等性状呈高度遗传;枝粗、枝数等性状呈弱度遗传;枝数与大多性状间呈不显著遗传负相关;树高、胸径之间遗传相关显著;冠幅、年轮盘数、枝粗及枝长四者之间遗传相关极显著;该四性状与高、径之间呈极显著遗传相关.采用综合指数选择摸式得指数方程为I=1.647P1 2.993P2 1.522P3 0.086P4-0.ll7P5-1.779P6-1.995P7,据此选出遗传型最佳家系,并分析了综合指数选择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0.
P-选择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选择素是粘附分子选择素家族的重要成分之一,参与细胞间、细胞与基质间的粘附,在炎症、栓塞及肿瘤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着重介绍了P-选择素的结构特点、配体、表达调控及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