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8篇
  免费   293篇
  国内免费   1765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228篇
  2022年   219篇
  2021年   246篇
  2020年   212篇
  2019年   212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179篇
  2016年   189篇
  2015年   214篇
  2014年   359篇
  2013年   242篇
  2012年   309篇
  2011年   274篇
  2010年   275篇
  2009年   257篇
  2008年   513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257篇
  2005年   283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218篇
  2002年   242篇
  2001年   170篇
  2000年   139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下腰痛是临床上的多发病,60%~80%的人一生中的某时点出现下腰痛[1].脊椎的任何结构包括椎间盘、关节突关节、椎体、韧带和肌肉发生病变均可导致下腰痛,但椎间盘病变是引起下腰痛最常见的原因[2,3],约40%的下腰痛是椎间盘病变导致的[4].椎间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DLBP)是指所有不以神经组织受压(即除外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等)为主要表现的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  相似文献   
152.
低温细菌与古菌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冷适应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细菌与古菌广泛分布于地球的低温环境,包括南极、北极及高山地带的冻土、低温土壤和荒漠、冰川、湖泊、海冰,以及深海、冰洞和大气平流层等.栖息在这些低温环境中的细菌与古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主要为α,p和γ-Proteobacteria分支、CFB类群分支和革兰氏阳性细菌分支等.由于低温环境中的微生物流动性低,因而是研究微生物地理学理想的生态系统,有助于理解地球微生物的多样性、分布规律乃至形成机制.由于长期生活在冰冻环境中,低温细菌与古菌形成了多种适应低温环境的生理机制,如它们通过细胞膜脂类的组成来调节膜的流动性以维持正常的细胞生理功能;利用相容性溶质、抗冻蛋白、冰核蛋白及抗冰核形成蛋白等实现低温保护作用;产生冷激蛋白、冷适应蛋白和DEAD-box RNA解旋酶保持低温下RNA的正确折叠、蛋白质翻译等重要的生命活动;另外还产生低温酶,提高能量产生和储存效率等以适应低温环境.随着DNA序列分析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组学方法也用于揭示微生物全局性的冷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153.
The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that the delayed systemic and reproduction side effects can be even more deleterious than acute toxicity, has caused a shift in focus toward sublethal effects assessment on physiology and behavior of beneficial insects. In this study, we assessed the risks posed by some insecticides with different mode of action through lethal and delayed systemic sublethal effects on the pupation, adult emergence, and repro- duction of the chrysopid Chrysoperla externa (Hagen, 1861; Neuroptera: Chrysopidae), an important predator in pest biological control. The maximum field recommended dose (MFRD) and twice (2xMFRD) for chlorantraniliprole, tebufenozide, and pyriproxyfen were harmless to C. externa. In contrast, all the tested chitin synthesis inhibitors (CSIs) were highly detrimental to the predator, despite of their lack of acute lethal toxicity. There- fore, the safety assumed by using IGRs toward beneficial insects is not valid for chrysopids. Dose-response data showed that although all CSIs have a similar mechanism of action, the relative extent of toxicity may differ (novaluron 〉 lufenuron 〉 teflubenzuron). For CSIs, the delayed systemic effects became obvious at adult emergence, where the predicted no observable effect dose (NOED) was 1/2 048 of the MFRD for novaluron (0.085 ng/insect), and 1/256 of the MFRD for both lufenuron (0.25 ng/insect) and teflubenzuron (0.6 ng/insect). Finally, this work emphasized the significance of performing toxicity risk assessments with an adequate posttreatment period to avoid underestimating the toxicities of insecticides, as the acute lethal toxicity assays may not provide accurate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long-range effects of hazardous compounds.  相似文献   
154.
阴沟肠杆菌是肠杆菌科中常见的院内感染细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由于其抗菌谱广、抗菌力强,成为治疗产ESBLs和AmpC酶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有效抗菌药物.但随着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临床上出现很多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阴沟肠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 cloacae,CREL),本研究就其耐药机制,从产碳青霉烯酶和非产碳青霉烯酶两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5.
分生孢子是中国被毛孢(H sinensis)生活史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在冬虫夏草侵染和形成过程中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本实验以中国被毛孢纯培养菌种为实验材料,采用显微镜观察了其菌丝体经营养生长产分生孢子过程中显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中国被毛孢在固体培养条件下,可以形成分生孢子,其形态和产生方式与微循环产孢过程中形成的分生孢子一致,同时,在产孢过程中,还存在瓶梗结构纵裂形成对生分生孢子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6.
特殊环境真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冰  郝阳  蔡磊  刘杏忠 《菌物学报》2013,32(Z1):89-107
真菌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和生存环境最多样的生物类群之一,除了我们熟知的土壤、植物残体、水体等一般环境外,还存在极地、高温、高盐等各种特殊环境.对真菌而言,特殊环境是指绝大多数真菌不能生存的环境,而特殊环境真菌是指特殊环境中特有的真菌或适应特殊环境的真菌.特殊环境人为地划分为以下3种类型:第一类,具有某种特定的理化限制因素的环境;第二类,某些特殊基质;第三类,受多因素限制的特殊复杂环境.特殊环境真菌有着独特的适应性,并进化出各种机制来占据生态位.它们在细胞构造、代谢方式、进化机制等方面的特殊性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各种特殊生态环境下生活的真菌类群以及它们的生存机制,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7.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29):I0001-I0002
一个研究小组确定了侵袭性前列腺癌背后的一个关键机制。发表在8月14日《自然》(Nature)杂志上的这项新研究。证实了两个长链非编码RNAs:PRNCRl和PCGEM1通过激活雄激素受体。逃避了雄激素剥夺治疗(androgen—deprivation therapy)。  相似文献   
158.
随着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患者人数的不断增加,T2DM已成为现代社会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T2DM的主要危害为其慢性并发症,除已知的心脑血管、肾脏、视网膜等病变外,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也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T2DM与NAFLD密切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是T2DM患者终末期肝病的最主要原因,并且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T2DM和NAFLD相互影响,产生严重后果,因此对二者发病机制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将就2型糖尿病并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9.
结核分枝杆菌为结核病的病原体.最近几年,由于基因突变导致多耐药及广泛耐药结核菌株的出现,以及抗结核病药近几十年来没有换代,使之前基本得到控制的结核痛死灰复燃,成为世界上病死率最高的传染病.为了遏制其进一步的恶化,必须从根本上透彻了解其耐药分子机制.近年来,各国学者采用先进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结核杆菌耐药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定位了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的位置和基因突变位点,比如耐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吡嗪酰胺、喹诺酮类、外排泵等菌株新的基因突变位点引起新的功能改变有新的发现,特别是gidB基因、外排泵基因等有突破性的发现,对研制新一代抗结核病药提供了理论支持及新的方向,但仍有很多耐药机制未阐明,为后续研究者提供些许查考,故笔者就近几年来从分子水平对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60.
PEG10基因是由反转座子衍生而来的遗传印记基因,研究表明,PEG10是肝细胞癌(HCC)发生的重要促进作用之一,在绝大多数肝癌中特异性高表达,具有作为更有效的肝癌诊断标志物和基因治疗新靶点的潜力。本文概述PEG10基因与肝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及其作用与肝癌的机制,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肝癌的标志物诊断和基因靶向治疗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