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1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46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264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滇青冈幼苗的光合和生长对不同生长光强的适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3种光强(全日照的80%、20%和2%)下生长的滇青冈幼苗的光合-光强响应和生长状况。结果表明:3种光强生境滇青冈幼苗光饱和点和最大净光合速率没有显著差异,20%和2%生长光强下光补偿点显著低于80%生长光强。3种光强生境幼苗的光合饱和点在400~450μmol·m-2·s-1左右,光补偿点也很低(6~10μmol·m-2·s-1),表现出阴生植物的特征。但滇青冈幼苗较强的耐荫能力,是以牺牲生长为代价的。在2%的弱光生境中滇青冈幼苗比叶重显著降低,单位面积和单位干重叶绿素含量均显著增多,具有利用较强辐射的潜力,一旦林窗出现就可以利用增加的辐射提高光合速率,及时进入快速高生长。  相似文献   
992.
籼粳交组合培矮64S/日本晴F2、F3及F6代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籼粳交组合培矮64S/日本晴F2、F3及F6代分蘖数、有效分蘖数和株高等7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个农艺性状在双亲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亲本在不同年份和不同地点表现出较大差异,株高表现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14.4%和22.8%。各性状在3个世代中除了F2分蘖率、F3齐穗期和F6株高,其余各性状均呈连续变异,分布频率大致接近正态分布,同时存在双向超亲分离现象。各性状不同世代相关系数有一定的变化,但不改变其方向。这些结果可以为水稻数量性状基因座分析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也可为水稻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本文还对选用测序水稻品种为亲本构建群体进行农艺性状研究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3.
皖江湿地及其开垦为稻田后土壤种子库结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镜检法对皖江2处天然湿地(十八索和升金湖)及其开垦的稻田表层土壤(0~10cm)种子库物种进行了鉴定,分析天然湿地开垦为稻田后土壤种子库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天然湿地种子库密度为83499~109141粒·m2,而开垦为稻田30~50年后种子库密度为9140~47452粒·m2;天然湿地的土壤种子库物种数为16~30种,以蓼科-莎草科或莎草科-蓼科为优势种,开垦为稻田后物种数下降为7~16种,且趋向于以禾本科为单一优势种;此外,与十八索湿地相比,升金湖湿地有较高的土壤种子库物种数、丰富度和多样性,而开垦年限为30年的十八索稻田土壤种子库物种数和丰富度显著高于开垦年限为50年的升金湖稻田.湿地开垦为稻田后,土壤种子库密度和物种数的急剧减少,人为管理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受到强烈干扰.因此,湿地保护对于维持长江流域的生物多样性及其流域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4.
角果藜的地上地下结果性与种子萌发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蕊  魏岩  严成 《生态学杂志》2008,27(1):23-27
对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 L.)的种子形态进行了观测,并进行了种子萌发实验,探讨了角果藜的地上地下结果特性.结果表明: 角果藜的地上果实和地下果实的颜色、大小、质量均存在差异;种子的异质性导致了地上种子、地下种子(果实)的不同萌发行为;角果藜地上种子、地下种子的萌发率均较低,分别为32%、27%(30 d)(5 ℃/25 ℃);划破种皮可显著提高地上种子和地下种子的萌发率(P<0.05);延长储藏时间能显著提高地上种子的萌发率(P<0.05),也能部分提高地下种子的萌发率,表明地上种子和地下种子均属于生理休眠,但地上种子的休眠程度浅;角果藜的地上地下结果性是对荒漠极端环境适应的一种特殊繁殖策略.  相似文献   
995.
基于熵权灰色关联分析的城市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构建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各评价指标赋权,熵权赋权克服了多指标评价中主观确定权重的不确定性.建立安全评价指标标准,利用灰色关联方法计算重庆市的生态安全的关联度,以此对重庆市的生态安全做出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城市生态安全进行熵权灰色关联评价的结果与实际相吻合,为区域生态安全定量化评价提供了新的手段,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人远程缺血预适应模型--重复肢体缺血(RLI)对健康成人血浆一氧化氮(NO)和不同类型NO合酶(NOS)含量的影响.方法:血计袖带压迫非优势侧肱动脉(压力200 mmHg, 缺血/放松 5 min/5 min,共5次),持续监测生理指标,记录主观感受.在Pre、Post-0h、Post-4 h和Post-24 h抽取压迫对侧肘静脉血.应用Griess法检测NO含量,用化学法检测NOS含量.结果:受试者血压、心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压迫侧肢体的不适感随着压迫次数逐渐减轻.血浆NO和iNOS在Post-0 h、Post-4 h和Post-24 h较Pre有显著提高(P<0.05).总NOS在Post-0 h和Post-4 h较Pre有显著提高(P<0.05).而cNOS在RLI后各时间点与Pre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LI是安全,可耐受的方法,其可诱导健康人血浆NO及总NOS、iNOS含量升高,并至少维持4~24 h.  相似文献   
997.
华南梅花鹿声音通讯行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5年3~12月,在江西桃红岭自然保护区对华南梅花鹿的声音通讯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到4种特点较为分明的梅花鹿叫声类型,即警戒叫声、求偶叫声、呼唤叫声和团体合唱声,并对这4类叫声的生物学意义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98.
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和高山姬鼠Apodemus chevrieri为横断山地区小型哺乳动物的代表.分别测定大绒鼠和高山姬鼠冷驯化组(7 d、14 d、21 d、28 d)与对照组(0 d)中肝脏线粒体蛋白含量、呼吸状态Ⅲ和状态Ⅳ、呼吸磷氧比的变化以及较大绒鼠和高山姬鼠的相应项,探讨大绒鼠和高山姬鼠对不同冷环境的适应情况以及肝脏产热的机理.结果 表明:在冷驯化条件下,大绒鼠和高山姬鼠的产热显著增加,无论是大绒鼠还是高山姬鼠实验组比对照组肝脏线粒体蛋白含量、呼吸状态Ⅲ和状态Ⅳ、呼吸磷氧比有着显著的提高,在两者的比较中,在同等冷驯化条件下高山姬鼠增加的程度高于大绒鼠.  相似文献   
999.
为了研究中药毛冬青皂甙llexoside O糖链的降解,采取沉淀法和柱色谱法分离纯化llexoside O,综合应用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波谱技术,首次对其糖链部分的1H和13C核磁共振信号进行了分析和全归属.采用碱降解法得到次级皂甙,用红外光谱法对降解前后皂甙中主要官能团的结构进行了鉴定.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降解前的皂甙在1733 cm-1有较强吸收,降解后该吸收峰消失.并显示在1694 cm-1处有很强的振动吸收信号,次级皂甙的红外吸收与毛冬青皂甙llexoside J相吻合,初步推断二者为同一化合物.植物成分分离实验表明广西毛冬青中Ilexoside J含量较少而Ilexoside O丰富,而文献表明Ilexoside J具有较好的抗血栓药理活性,因此上述研究为富集毛冬青中Ilexoside J进而使之研发成治疗心血管疾病新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应用单个体培养方法,以浓度为3.0×106 cells·ml-1的斜生栅藻为食物,在18 ℃、23 ℃、28 ℃和33 ℃的温度梯度下比较了镰形臂尾轮虫和尾突尾轮虫的生活史特征.结果表明:18 ℃和23 ℃下,尾突臂尾轮虫的生殖期和平均寿命均显著长于镰形臂尾轮虫,产卵量也显著大于镰形臂尾轮虫;28 ℃下,2种轮虫的各主要发育阶段历时、平均寿命和产卵量均无显著差异;33 ℃下,镰形臂尾轮虫的生殖期和生殖后期历时以及平均寿命均显著长于尾突臂尾轮虫,产卵量显著大于尾突臂尾轮虫.18 ℃下,尾突臂尾轮虫的生命期望、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均显著大于镰形臂尾轮虫;23 ℃和28 ℃下,尾突臂尾轮虫的生命期望显著长于镰形臂尾轮虫,而其他种群增长参数间均无显著差异;33 ℃下,镰形臂尾轮虫的世代时间、生命期望、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均极显著大于尾突臂尾轮虫.2种轮虫的主要发育阶段历时、平均寿命、产卵量、世代时间、生命期望、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对温度变化的反应也存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尾突臂尾轮虫更能适应较低的环境温度,而镰形臂尾轮虫则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