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8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480篇
  164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246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王继伟  赵成章  赵连春  王小鹏  李群 《生态学报》2018,38(13):4843-4851
根系形态和生物量分配是决定根系吸收能力发挥的重要特征,其对环境限制因子的响应与适应策略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然而,有关土壤盐分对植物根系性状的影响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选择兰州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芦苇群落为研究对象,垂直于沙河河岸从湿地边缘至湿地中心,依次设置3个不同土壤盐分梯度样地(样地I、样地II和样地III),采用全根挖掘法和WinRHIZO根系分析仪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根冠比、根总长度、比根长、根分叉数、根平均直径等形态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样地土壤盐分含量的增加,湿地群落的高度、盖度、密度、地上生物量逐渐下降,芦苇的根冠比、根分叉数呈逐渐减小的趋势,比根长、根总长度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根平均直径呈相反的变化趋势;研究区土壤含盐量总体以中度盐渍化为主,表层土壤盐分呈现强变异性,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含盐量呈下降趋势,而变异程度有所差异;芦苇根系性状与土壤含盐量的相关性分析可知,土壤含盐量与根总长度和比根长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与根冠比、根分叉数呈显著相关(P0.05),而与根平均直径相关性不显著。内陆盐沼的芦苇表现出敏感植物的特性,通过根系形态的调整和生物量分配策略的改变来适应盐分强变异的土壤环境,体现了逆境胁迫下湿地植物应对多重环境选择压力的生态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82.
荒漠生态系统中的先行者——荒漠藻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世界荒漠化日益严重,荒漠藻类的研究与应用受到重视。对荒漠藻类的基础理论研究及应用状况进行了全面的介绍,重点论述了荒漠藻类的群落演替、逆境适应机制和在荒漠化治理中的应用等,并对荒漠藻类今后的研究及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低氧预适应对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低氧耐受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鼠脑星形胶质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C组),低氧损伤组(hypoxia,H组),低氧预适应组(hypoxic preconditioning,HP组),通过检测细胞MTT代谢变化、凋亡发生和形态学观察探讨低氧预适应对星型胶质细胞低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分析Bcl-2和Bax的表达差异。结果:与低氧组相比,HP48、HP72组MTT代谢活性较高。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提示低氧预适应组Bcl-2表达高于低氧损伤组,低氧预适应组Bax表达低于低氧损伤组。结论:低氧预适应对大鼠星形胶质细胞低氧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Bax表达受抑,维持Bcl-2表达有关,通过对抗凋亡程序的发展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4.
1 回归学生生活 学生生活一方面是课程和学习的源泉,另一方面又是创造生命意义的过程."生存"和"生活"都是"生命"的存在方式.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生存"仅仅是生命延续的过程,而"生活"却是创造生存意义的生命活动.动物在生命活动中形成它的"生存世界",人类则在生命活动中创造了自己的"生活世界".笔者在许多场合多次重复的一句话是:"课程因为生活而生动,生活因为课程而精彩!"教师要将课程变成一溪流动的活水,让她既流过生活,又成为生活的源泉.哪怕是在呈现一个古老的经典,也应该让它像刚出水的鱼儿一样鲜活.  相似文献   
85.
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是我国南方海岸带生态恢复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为明确红树植物光适应的生理生态策略,该文选取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秋茄(Kandelia obovata)、木榄(Bruguiera gymnorhiz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卤蕨(Acrostichum aureum)、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和黄槿(Hibiscus tiliaceus)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遮荫控制试验,探究这8种红树植物一年生幼苗在不同光照强度(自然光强的100%、45%、30%、10%)处理下的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随光照强度下降,木榄、老鼠簕和卤蕨的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受到的影响较小,而无瓣海桑、秋茄、桐花树、银叶树和黄槿的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则表现出下降趋势。(2)木榄、老鼠簕和卤蕨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抗氧化酶活性在10%光照强度处理下的活性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无瓣海桑、秋茄...  相似文献   
86.
肥胖是诱导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肥胖诱导产生炎症因子、影响血流动力学、心肌重构,进而导致心脏病理学变化,损伤心功能。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积极效应已被广泛证实,但是,运动造成的急性心血管应激不容忽视。相比于普通人群,肥胖人群的心功能异常、心肌病理性重构、对应激的低耐受致使其在运动过程中更易出现心律不齐,运动心血管事件风险更高。研究表明,前置的运动干预可有效避免肥胖人群此类风险事件的发生。运动预适应(exercise preconditioning, EP)是指通过短期的运动使得心肌耗氧量增加,造成心肌的相对或绝对缺血,诱导心肌产生内源性保护效应,减轻后续长时间运动对心肌造成的持续性缺血损伤。本文综述肥胖所造成的心脏病理生理学异常改变、运动中可能存在的心血管事件风险以及EP改善运动心血管事件风险的作用,总结和分析肥胖人群的EP模式、EP预防肥胖人群运动心血管事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EP应用于肥胖人群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7.
紫茉莉是我国广泛分布的庭院花卉之一,具有丰富的花色。但不同花色紫茉莉在开花过程中的花色变化规律及其呈色机制还不清楚。以紫红色、黄色和白色紫茉莉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色差仪测定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开花时期不同花色紫茉莉花色表型及各类色素含量,探讨了其花色和色素变化规律,揭示其呈色机制。结果表明,从花蕾期到盛开期,紫红色紫茉莉花冠由淡绿色转变为紫红色,明度L*值和色相b*值减小,而色相a*值、色度C*值和色度角h值增大,叶绿素含量逐渐下降,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和总黄酮含量逐渐升高;黄色紫茉莉花冠由淡绿色转变为黄色,盛开期具有最高的色度C*值、色相a*值和b*值,整个开花过程具有较稳定的叶绿素和总黄酮含量,同时具有较高的类胡萝卜素含量;白色紫茉莉花冠由淡绿色转变为白色,过渡期具有最高的明度L*值、色度C*值、色相a*值和b*值,整个开花过程花色素苷和总黄酮含量较低,但随着开花进程逐渐升高,而类胡萝卜素含量稳定,过渡期总叶绿素含量显著低于其他2个时期。可见,不同花色紫茉莉开花过程中花色变化规律存在差异,而其差异性与其相应的色素成分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8.
缺铁敏感度不同的大豆品种对缺铁的适应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与供铁处理相比,对缺铁敏感的大豆品种“哈83”幼苗在缺铁胁迫和上根际没有酸化现象,根系对Fe(Ⅲ)的还原能力也没有明显增强。但抗缺铁的大豆品种“8701”幼苗根际则严重酸化,根系对Fe(Ⅲ)的还原能力显著增强;加入能抑制根系H^+-ATP酶活性、减弱根际酸化作用的H^+-ATP酶抑制剂正钒酸钠会降低根系对Fe(Ⅲ)的还原能力;说明根际酸化与根系还原Fe(Ⅲ)能力相互联系,初步证实根细胞原生质膜H^  相似文献   
89.
卧息地选择是野生动物对生态环境的行为适应。为了探讨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夜间卧息地选择的季节变化, 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 采用跟踪调查法与直接观察法, 对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栏内麋鹿184个夜间卧息样方和184个对照样方的生态因子信息进行了观测记录。结果表明: 麋鹿春、秋、冬3个季节夜间卧息时均选择隐蔽度较高、草本盖度较高、食物丰富度较高、距隐蔽物(芦苇或树林)较近的林地生境(P < 0.05), 并且春、秋季夜间选择在距道路距离与距居民点距离上的差异不显著(P > 0.05); 夏季夜间选择在草本盖度较低、食物丰富度较低、隐蔽度较低、距隐蔽物较近、距道路与居民点距离较远、距水源较近的滩涂生境卧息(P < 0.05); 冬季夜间选择在风速较小、距道路与居民点较近的生境卧息。判别分析表明: 草本盖度、食物丰富度、距道路距离、隐蔽度、风速、距水源距离以及距隐蔽物距离这7个因子组成的判别函数可区分不同季节麋鹿的夜间卧息地, 且麋鹿在不同季节的夜间卧息地特征存在部分重叠, 这可能与不同季节间食物、水、温度与人为干扰等因子的差异性有关。建议该保护区扩大饲料基地面积、保留麋鹿卧息隐蔽环境、减少人为干扰、控制长江故道水位。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MT1F mRNA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Taq 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 PCR检测40例结肠癌及对应正常粘膜组织中MT1F mRNA的表达,并通过免疫组化检测Metallothionein(MT)的蛋白表达。结果:82.5%(33/40例)的结肠癌组织MT1F mRNA表达较对应正常组织明显下调,降低2.4倍至113倍不等。MT1F mRNA水平与结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肉眼形态、直径、分化及Dukes分期无关。在MT1F mRNA低表达的病例中,癌组织MT蛋白表达低于对应正常组织(P0.05)。结论:结肠癌组织MT1F mRNA水平显著下调,但与结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