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5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基于气候适宜度的东北地区春玉米发育期模拟模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春玉米的生理生态发育过程为基础,基于作物生理发育时间恒定原理,建立了可推广应用的作物发育期模拟模型.本文充分考虑光、温、水对作物生育进程的综合影响,设计了基于气候适宜度来动态确定作物生理发育日数的算法,为模型的大范围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利用东北地区农业气象站2009、2010年观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分析和验证,模型运行结果与实际观测情况比较吻合,全生育期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简称RMSE)为3.8d,营养生长阶段发育期模拟结果的相关系数在0.84以上,生殖生长阶段发育期模拟结果的相关系数在0.77以上.模型生物学意义明确、精度较高、数据易获、可操作性强,能够在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中应用于玉米生育进程的模拟与预测.  相似文献   
92.
研究了湘中丘陵区毛竹纯林、竹杉混交林土壤总有机碳及不同形式活性有机碳储量的垂直分布与季节动态.结果表明:竹杉混交林总有机碳及不同形式活性有机碳储量均高于毛竹纯林,SOC、MBC、HWC、WSOC和ROC平均储量分别是毛竹纯林的1.20、1.74、1.35、1.15和1.27倍,0~20 cm土层是土壤有机碳库的主要分布区;不同形式有机碳储量季节动态存在差异,表现为SOC以1月最高,10月最低,MBC 7月最高,1月份最低,ROC10月最高,4月最低,1月WSOC储量显著高于其他季节;竹杉混交林不同形式活性有机碳储量所占比例均高于毛竹纯林,土壤碳库稳定性较差,土壤ROC储量占总有机碳的比例最大,MBC次之,WSOC较低,HWC最低,分别为18.85% ~ 19.93%、0.34%~0.49%、0.24%~0.25%和0.19%~0.22%;SOC与不同形式活性有机碳均呈正相关,ROC与MBC、HWC,MBC与HWC,HWC与WSOC的正相关关系也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3.
目的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新西兰兔的初次筛选合格率、二次筛选合格率的影响。方法根据2005版《中国药典》进行测定。结果初次筛选结果中,不同季节、体重值、性别、湿度新西兰兔的筛选率都有显著性差异,筛选时间在7~9月、体重值为1.7~2.0 kg、雄性的新西兰兔、在湿度为61~70%的条件下初次筛选率较高;在二次筛选结果中,不同季节、室温、湿度条件下新西兰兔的筛选率都有显著性差异,筛选时间在1~3月、在室温为22.1~23.0℃、湿度为61~70%的条件下新西兰兔的二次筛选率较高。结论在不同影响因素的条件下,新西兰兔的初次筛选合格率、二次筛选合格率均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94.
同时提高丹参经济产量(根系干重)及有效成分积累是当前丹参栽培的热点及难点。通过不同品种和生长年限丹参的田间小区栽培试验,测定不同采收期丹参根系干重,脂溶性成分含量(丹参酮I,隐丹参酮和丹参酮IIA)和水溶性成分含量(原儿茶醛,原儿茶酸,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研究品种、生长年限、采收期对丹参经济产量和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以期为丹参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无论从经济产量,还是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产量(根系产量×含量),两年生丹参均优于第一年生。丹参脂溶性成分含量在9月份达到最高,而水溶性成分含量除迷迭香酸外在11月份达到最高值。由于收获前丹参根系的快速生长,无论是水溶性还是脂溶性成分,其有效成分产量均在收获期(11月4日)达到最高。不同品种丹参品种的经济产量及有效成分存在较大差异,生产中应有针对性的选择丹参品种。  相似文献   
95.
基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5 hm2样地(CBS)一年内草本植物的4次调查数据,对样地内草本植物多样性的季节动态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样地内草本植物物种组成丰富,共有102种,隶属于40科84属.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3.52、0.96和0.75;物种组成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以初夏物种数最多;各季节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较大,个体数量从早春到秋季逐渐减少;物种丰富度和多度的空间分布连续性较差,主要表现为斑块性分布,说明草本植物对微环境有较强的依赖性;坡向是影响物种丰富度和多度的主要因素, 在早春、夏末和秋季,不同坡向的物种丰富度和多度差异极显著(P<0.01),且早春阶段北坡和东坡的丰富度高于南坡和西坡,夏末和秋季则相反.  相似文献   
96.
择伐对小兴安岭针阔叶混交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I-8100土壤CO2排放通量全自动测量系统,测定了黑龙江省带岭林业局东方红林场不同采伐强度林地的土壤表面CO2通量和土壤表层10 cm处的温度和湿度,研究了择伐作业后林地土壤表面CO2通量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伐后林分土壤温度和湿度与土壤表面CO2通量季节变化呈较好的相关关系,解释了土壤呼吸的68%~98%;择伐作业使林地表面CO2通量增加,年均增幅在7.17%~26.89%;采伐强度与土壤表面CO2通量呈显著的二次相关关系(R2=0.961).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采伐强度是导致择伐后土壤表面CO2通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97.
 为探讨西双版纳独特地方气候背景下,热带季节雨林CO2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和不同时间尺度上环境因素对森林CO2浓度时间分布的作用,以及 为研究热带季节雨林的碳通量、净生态系统交换量(Net ecosystem exchange, NEE)等提供支持,我们利用热带季节雨林林冠上方和林内近地层 CO2浓度连续监测资料,结合同步气象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植被生理活动、土壤呼吸以及林内湍流的共同作用下,西双版纳 热带季节雨林CO2浓度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和林冠上下差异。在日尺度上,林冠上方的CO2浓度时间变化曲线为“单峰型”,林内近 地层CO2浓度时间变化曲线为“双峰型”,造成林内近地层傍晚第二个峰值的主要因子是地形因子作用下形成的局地环流。在季节尺度上,林冠 上方CO2浓度主要受林冠代谢作用的影响,呈现雨季低、干季高的特点,而林内近地层的CO2浓度则主要受地表呼吸过程所控制,季节变化趋势 与林冠上方相反。林冠上方CO2浓度低于林内近地层CO2浓度,且差异较大;在日尺度上,各月(除12月外)CO2浓度的最大差值皆大于80 mg·m -3,且出现在傍晚;在季节尺度上,最大值为-62.9 mg·m-3,出现在10月,最小值为-8.4 mg·m-3,出现在12月。  相似文献   
98.
《生命世界》2008,(6):9-9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通过对云南省西双版纳1976、1988和2003年的遥感数据分析,首次定量测定当地森林面积与橡胶林面积30年来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当地森林覆盖率从约70%降至50%以下,共损失约40万公顷热带季节雨林,其中很大部分被转换为橡胶林,目前橡胶种植已经向8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发展,将进一步导致山地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面积减少。  相似文献   
99.
100.
广东海丰鸟类自然保护区褐翅鸦鹃数量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掌握褐翅鸦鹃(Centropus sinensis)在广东海丰鸟类自然保护区的种群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2005年对保护区内褐翅鸦鹃数量行了调查.4个季节中,夏季记录的个体数最多(32只),其样线平均个体数与春季、秋季相比,差异性显著(P<0.05);夏季种群密度最大,达17.78只,km2,冬季仅为1.11只/km2.单次记录到的多为单只个体.不同季节在3个保护站记录到的褐翅鸦鹃数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总体上,东关联安围记录到的个体数最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