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8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16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研究了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突变体(rmhG-CSF)的聚乙二醇化修饰、分离纯化和活性鉴定。通过对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第1,3,4,5,17位氨基酸进行突变,并在C末端加了一个半胱氨酸,获得了体外活性为原型rhG-CSF150%以上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突变体(rmhG-CSF)。然后用分子量为20kD的甲氧聚乙二醇马来酸酐(mPEG-Mal)修饰rmhG-CSF,反应混合物经离子交换和凝胶过滤柱纯化,得到纯化的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突变体(PEG-rmhG-CSF)。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纯化后的PEG-rmhG-CSF的纯度大于95%,体外活性分析表明PEG-rmhG-CSF活性优于目前临床使用的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NeulastaR○),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PEG-rmhG-CSF体内半衰期约为14h,比修饰前延长了7倍。  相似文献   
992.
激光辐照微生物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应用激光辐照微生物的研究非常广泛。本文概述了激光辐照微生物的刺激效应的一些最新进展,同时,也就其可能机制进行了探讨。此外,还提出了在激光辐照微生物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旨在促进对激光诱变效应机制的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并进一步扩大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双侧海马细胞癫痫相关性单位放电特征。方法:双玻璃微电极同步记录大鼠44对双侧海马神经元单位放电,每隔5-10min重复强直电刺激右背海马(0.6-0.4mA60Hz2s)一次,共施加10-12个刺激串。结果:强直电刺激可以诱发双侧海马神经元单位放电的原发性和继发性后放,呈现明显的双侧非对称性和动态发展特征,甚至出现双侧交互性改变,与人类颞叶癫痫的病理生理特征相吻合;进行性发展、跨大脑半球扩布和动态变化,强直电刺激对海马细胞单位自发放电具有易化或抑制、调制或解调作用,并取决于这些细胞的基础单位放电,东莨菪碱可以调电刺激引起的海马细胞爆发式单位放电成为紧张性放电,诱导强直电刺激后单位放电频率的抑制效应。结论:强直电刺激右背海马后,双侧海马细胞特征性癫痫相关性单位电活动很可能是颞叶癫痫跨半球脑损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4.
大鼠孤束核神经降压素在迷走—加压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珞  陈家津 《动物学报》1996,42(3):281-286
采放放射免疫、核团微量注射及组织荧光分光测定等实验方法,研究了大量孤束核神经降压素对迷走-加压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走神经向中端,孤束核神经降压素免疫活性物的含量明显增高;2.孤束核内注入抗神经降压素血清后,刺激颈迷走神经向中端,迷走-加压反应明显;3.孤束核内注入神经降压素后,刺激颈迷走神经向中端,迷走-加压反应明显减弱,4.孤束核注入神经降压素后,刺激颈迷走神经向中端,孤束核去甲腺素含量  相似文献   
995.
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能否在体外向胰岛 b样细胞分化, 并探索其诱导条件.在无菌条件下采集正常产妇脐血, 用羟乙基淀粉沉淀法分离脐血中的有核细胞, 进而采用贴壁筛选法获得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纯化后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用表皮生长因子、 b-巯基乙醇、高糖、激活素A和肝细胞生长因子进行诱导.观察诱导后的细胞形态变化, 采用胰岛素免疫荧光染色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鉴定, 定量检测胰岛素分泌水平及其对葡萄糖刺激的反应性.结果发现, 经过诱导后, 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 形态变圆而且聚集成团; 诱导后细胞的胰岛素免疫荧光染色为阳性; 而且细胞能分泌少量胰岛素, 并对糖刺激具有反应性.由此提示, 在体外,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胰岛b样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996.
2010年,Coste等首次在小鼠神经母细胞瘤中筛选鉴定出Piezo1,其为一种受力学信号刺激影响的新型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蛋白.这类蛋白质嵌于细胞膜上,可将机械信号通过变形传递到其孔核结构,在毫秒内将机械刺激转化为电信号或生化信号,是细胞对力学产生感知和响应的分子基础.Piezo1蛋白自发现以来一直备受关注.本文详细介...  相似文献   
997.
生物混合致动器是生物混合机器人的重要部分,该研究利用可光交联水凝胶(GelMA)作为小鼠成肌细胞C2C12细胞的细胞间基质,制作了一种直径为500 μm的微纤维致动器,并探究长时间电刺激对微纤维中C2C12细胞分化及致动能力的影响。该研究利用不同电压的方波脉冲信号在细胞分化期间对细胞进行每天15 min的电刺激,同时利用刚性支架固定微纤维以保持其方向与电场方向一致,并对微纤维施加30%机械拉伸。为表征电刺激对细胞分化的影响,利用ImageJ软件统计肌管长度、宽度与取向角,利用肌球蛋白重链(MHC)荧光染色表征其肌球蛋白重链表达,利用ANSYS有限元仿真计算致动器主动张力。结果表明,该微纤维致动器适合C2C12细胞生长并使其分化形成可收缩的骨骼肌,通过分化期间的长时间电刺激可有效促进C2C12细胞的分化、增大骨骼肌中肌管尺寸并提高微纤维致动器致动性能。其中18 V的电刺激效果最为显著,能使肌管长度有效提高30%,肌管宽度提高24%,肌管主动张力提高198%,使其达到0.21 μN。含有性能增强的骨骼肌的微纤维致动器可进一步应用于生物混合机器人组装领域,在药物筛选和骨骼肌再生等基础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998.
在运动过程中,时距知觉的能力非常重要,能帮助个体对时长进行判断及对事件的发生做出预测和准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运动本身会直接影响个体的时距知觉.本文分别从运动参数、运动阶段、视觉运动刺激和运动有关的个体因素四个方面梳理了运动对时距知觉产生影响的行为学证据.目前已经有大量研究从不同角度证明,大脑运动系统组成了支持...  相似文献   
999.
肺癌是主要医学难题之一,尽管分子生物学和药理学技术在进步,肺癌的治疗结果却不尽人意。临床上,炎症与肿瘤密切相关,炎症能够促进肿瘤的形成。从遗传角度讲,这两个过程受到同一个基因座的调控。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神经和免疫两个系统存在交互作用,其中迷走神经起着重要作用。在临床及动物实验中分别观察到:切除迷走神经后肺部的肿瘤发生率增高,转移增加。表明迷走神经具有保护作用,能抑制肿瘤生长。气道感受器是生物感应器,能感受肺部炎症及肿瘤生长过程中的多种介质和细胞因子。这些信号通过迷走神经传递给脑,提供肿瘤生长的信息,随后产生一系列的反应调节炎症的广度和强度以及肿瘤生长速度。肿瘤细胞表达神经递质的受体,能提供底物与神经元直接相互作用。因此,免疫反应的神经调节既可以靶向炎症又可以靶向肿瘤。认识肺部神经如何监控肿瘤的生长并且产生神经免疫相互作用以调节肿瘤的进展及转移,将提高肺癌的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000.
Lin FK  Xin Y  Gao DM  Xiong Z  Chen JG 《生理学报》2007,59(1):79-85
本工作旨在探讨电刺激束旁核(parafascicular nucleus,PF)对帕金森病模型(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神经行为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黑质致密部注射6一羟基多巴胺建立PD大鼠模型。采用行为学方法观察电刺激PF对阿朴吗啡诱发的大鼠旋转行为的作用,并应用在体细胞外记录法观察电刺激PF对大鼠底丘脑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及丘脑腹内侧核(ventromedial nucleus,VM)神经元放电的影响。结果发现,高频电刺激(130Hz,0.4mA,5s)PF一周,明显改善PD大鼠旋转行为。细胞外放电记录显示,高频电刺激PF使PD大鼠STN神经元自发放电减少,且该作用具有频率依赖性。另外,高频电刺激PF可使VM神经元兴奋,该作用也是频率依赖性的。我们在实验中同时观察到微电泳谷氨酸(glutamicacid,Glu)受体拮抗剂MK-801使STN神经元放电频率减少或完全抑制,微电泳t氨基丁酸(T-amino butyricacid,GABA)受体拮抗剂印防己毒素(picrotoxin,Pic)则使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以上结果表明,GABA能和GIu能传入纤维可会聚于同-STN神经元,并对后者有紧张性作用。高频刺激PF,使该核团到STN神经元的Glu能兴奋性输出减少,导致STN的失活。这一作用通过基底神经节的间接通路,最终释放了丘脑运动核团VM的活性。高频刺激PF经PF,STN和VM的神经通路而改善PD大鼠神经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