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6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1015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广西稀有濒危植物迁地保护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仕训  骆文华  唐文秀  王燕  陈泓   《广西植物》2006,26(4):429-433
从迁地保护的内容、适应性、有效性等方面对桂林植物园迁地保护稀有濒危植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迁地保护的稀有濒危植物科学性强,96%以上的物种有科学记录,除了银杏等少数几个种属于“保护性收集”外,其它都是“具有保护意义的收集”;75%的种适应或基本适应迁移地的环境,原分布于广西的种明显比分布于广西区外的种适应性更强。按照最小存活种群的标准,该园有73种稀有濒危植物迁地保护有效。  相似文献   
112.
适应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为应对某种环境所演化出的特定表型性状.在高海拔环境条件下,氧气成为影响生物生存的最主要环境因子.世居高原的生物(牦牛)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生物体演化出适应于高海拔低氧的适应性性状.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反刍家畜(绵羊、山羊、牛)在短期内(约3000~5000年)同样适应了高海拔低氧环境,并形成适应性性状.本文综述了反刍家畜高海拔低氧适应性的性状以及各性状的鉴定方法,比较了传统与基于信息技术的高通量鉴定方法,并展望了精准适应性表型鉴定方法下的高海拔低氧适应性性状遗传机制解析,以期为未来高海拔地区品种改良和品种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3.
为揭示横断山脉亚高山带高山栎(Quercus semicarpifolia)的生态适应性机制,选取该地区8个样地的高山栎叶片和生长基质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C、N、P含量及其比例特征,并对生长限制性元素进行判断,利用生态化学计量内稳性模型拟合判断高山栎叶片所处状态。结果表明8个样地土壤C、N、P质量分数分别为38.86~70.19、3.54~9.46、0.61~2.05 g·kg-1,土壤ω(C)∶ω(N)为5.65~16.07,ω(C):ω(P)为36.98~74.42,ω(N)∶ω(P)为4.41~12.90,均值分别为9.48、51.79和6.54。叶片C、N、P质量分数分别为428.31~473.86、21.22~31.68、2.21~3.68 g·kg-1,叶片ω(C)∶ω(N)、ω(C)∶ω(P)和ω(N)∶ω(P)分别为14.16~22.46,121.41~215.86和6.99~12.84,均值分别为17.36、164.39和9.68。叶片N、P含量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各样地中叶N与土壤P、叶N与土壤ω(C)∶ω(N)、叶ω(C)∶ω(P)与土壤...  相似文献   
114.
高中阶段的分科教学不利于学生合理知识结构的形成和综合育人目标的达成。为促进生物学和人文社会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和跨学科的概念,本文尝试以“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生存提供资源和适宜环境”等内容为例,进行跨学科情境的教学设计,并运用高中地理学和历史学情境,对浙科版新教材必修2第5章“生物的进化”的跨学科情境的运用提出建议,以促进跨学科教学理念的落地,全面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5.
陈兆斌 《生物信息学》2013,11(4):317-320
这篇文章要讨论的拽线法(DL)是贪婪算法的一种。和Fitch—Margoliash(FM)一样,DL也是基于距离矩阵构建系统发育树,但是和FM算法相比,DL具有低复杂度、较高的容错性和准确度高的优点。当存在误差时,DL算法只是加大了不在同一个父节点下的基因序列的距离,但能够准确的判断序列的亲缘关系,进而得到完美的进化树拓扑结构;相比之下,FM算法让各个基因序列间的距离均摊了这种误差,从而有可能将本应该具有相同父节点的基因序列分到不同的分支。  相似文献   
116.
茉莉酸(Jasmonic acid,JA)存在于所有高等植物中,是植物对病原微生物和虫害防御反应的关键激素。在茉莉酸信号转导中,COI1(COR-insensitive 1)作为茉莉酸信号受体蛋白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藻类、苔藓类、蕨类、裸子及单、双子叶植物多谱系对COI蛋白家族进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并取得以下结果:(1)同源基因鉴定结果发现,在所选的7种陆生植物中一共鉴定了55个COIs同源基因,然而,在低等的水生植物包括绿藻类(Chlorophytes)、红藻类(Rhodophytes)、硅藻类(Bacillariophytes)、灰胞藻类(Glaucophytes)及褐藻类(Phaeophytes)等基因组中均未发现其同源基因;(2)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植物COI蛋白家族可以分为4个保守的亚家族,且在陆生植物扩增的同时可能已发生功能分化;(3)基因结构分析显示,植物COI家族基因结构表现多样性,主要体现在内含子的数目和长度上;(4)基因表达数据提示,COI基因家族成员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多个时期,且在不同组织器官以及不同的胁迫应答反应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以上结果将为植物COI基因家族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7.
光周期和温度对中缅树()产热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低温短光照诱导中缅树()体重增加、体温降低、产热能力增强,静止代谢率增加的速度和比例高于非颤抖性产热;低温短光照刺激肝脏线粒体蛋白质量、线粒体氧化能力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显著增加;短光照也刺激褐色脂肪组织总蛋白和线粒体蛋白量、线粒体状态IV呼吸、细胞色素C氧化酶、α-磷酸甘油氧化酶及T45'-脱碘酶活性显著提高.低温和短光照促使血清T3浓度增加、T4浓度不变.结果表明,中缅树()的适应性产热特征不仅受到低温的显著影响,而且光周期也参与了适应性产热的调节.  相似文献   
118.
马纲 《生物学通报》1995,30(5):18-19
动物界具有共同的祖先,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动,引起动物适应性变动或迁移到别的地方以利生存,出现了动物的多样化。因此,动物的进化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的发展过程,通过对动物进化论中几个相关概念的辨析,讨论了不同等级动物类群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19.
Zhang YX  Li J  Guo XK  Wu C  Bi B  Ren SX  Wu CF  Zhao GP 《Cell research》2004,14(3):208-216
Comparative genomic analysis of the coding sequences (CDSs) of Leptospira interrogans revealed a pair of closely linked genes homologous to the vapBC loci of many other bacteria with respect to both deduced amino acid sequencesand operon organizations. Expression of single vapC gene in Escherichia coli resulted in inhibition of bacterial growth,whereas co-expression of vapBC restored the growth effectively. This phenotype is typical for three other character-ized toxin-antitoxin systems of bacteria, i.e., mazEF[1], reIBE[2] and chplK[3]. The VapC proteins of bacteria and a thermophilic archeae, Solfolobus tokodaii, form a structurally distinguished group of toxin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 known toxins of bacteria.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both toxins and antitoxins of all categories indicated that althought oxins were evolved from divergent sources and may or may not follow their speciation paths (as indicated by their 16s RNA seouences), co-evolution with their antitoxins was obvious.  相似文献   
120.
关于物种濒危等级标准之探讨--对IUCN物种濒危等级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为了保存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我们需要根据物种的种群数量与分布、种群数量波动与分布区下降速率来评定濒危物种的濒危等级,并针对物种的濒危等级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1994年11月,IUCN第40次理事会会议正式通过了经过修订的Mace-Lande物种濒危等级标准作为IUCN物种濒危等级标准。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虽然不是国际法和国家法律,但是对于政府间组织、非政府组织的保护决策以及各国的自然法律法规的制定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保护生物学理论研究中也发挥了一定作用。我们在研究制定中国水生野生生物濒危等级标准时发现,如果直接应用IUCN物种濒危等级标准评定水生野生生物濒危等级将存在一些问题。如:(1)如何区别对待那些本来就数量稀少、分布区狭窄的物种和那些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其种群数量与生境面积急剧下降的物种?(2)不同的动物类群能否应用同一濒危标准尺度?(3)如何区别对待物种边缘分布区和核心分布区的种群数量与密度的差异?(4)如何处理种群的局部灭绝、局部濒危?(5)一些濒危物种在野生环境中濒危,但是这些物种可以人工繁殖,如何处理可以人工繁殖的濒危物种?(6)如果没有种群与栖息地的精确历史资料和统计数据,怎样应用物种的濒危标准评估其濒危等级?在实践中,我们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考虑与国际流行的IUCN物种濒危等级标准接轨,我们提出来一个由“无危”、“值得关注”、“受胁”、“濒危”和“灭绝”等5个级构成的濒危等级系统,其中“值得关注”、“受胁”、“濒危”又分为“一般”与“高度”两个亚等级。我们提出应区分“生态濒危物种”、“进化濒危物种”;对于不同生物类群,应区分物种的生活史对策,制定不同生活史物种的濒危标准。对于r-对策物种,引入“经济灭绝”这一等级,将这一等级对应于“受胁”等级,以解决缺少物种数量的统计数据和历史数据这一难题;区别对待特有物种,将其濒危等级提升一等;引进集合种群(metapopulation)概念,将集合种群的局域种群(local population)作为“个体”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