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9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718篇
  223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淀粉类酶在烟叶中降解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李晓  刘凤珠  姜凌  李宏 《生物技术》2001,11(2):44-46
采用酶解的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向烟叶中施加一定量的α-淀粉酶的糖化酶,使烟叶中的淀粉降解为水溶性糖。实验得出α-淀酶粉/糖化酶的最佳用量分别为8(u/g)/80(u/g),可降解烟叶中的淀粉80%,烟叶中水溶性糖增加21.4%左右。最佳作用条件为:烟叶水分25%,酶的作用时间6h,作用温度30度,且在真空破膜条件下,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62.
二乔玉兰开花过程中花色变化的生理生化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年生二乔玉兰不同花期外层花瓣为试材,测定其在开花过程中花瓣色度值、花色苷、类黄酮、可溶性糖含量、细胞pH值以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以探讨二乔玉兰花色呈色机理。结果显示:(1)随着花期的推移,苯丙氨酸解胺酶(PAL)和查尔酮异构酶(CHI)活性逐渐减弱,细胞pH值逐渐变大,可溶性糖、花色苷、类黄酮含量不断降低,而花瓣明亮度增强,红色度以及彩色度减弱,且不同花期各参数值之间差异显著。(2)花瓣可溶性糖含量、PAL和CHI的活性与其花色素苷、类黄酮含量变化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花瓣pH值的变化、明亮度L*值与花色素苷、类黄酮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色相值a*与花色苷含量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二乔玉兰花瓣花色苷和类黄酮含量的高低可以影响其花色的深浅,可溶性糖含量、PAL和CHI活性、细胞pH通过参与一定的生理代谢来调节花色素的形成,进而引起二乔玉兰花色色调的改变。  相似文献   
63.
2型糖尿病患者醛糖还原酶基因5′调控区的多态性与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醛糖还原酶基因 5′调控区存在的可引起蛋白质表达发生改变的遗传变异及这些变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 ,应用PCR SSCP分析对醛糖还原酶基因 5′调控区 - 60 9~ + 4 0的DNA片段进行了筛选 .所有变异体均进行DNA序列分析并克隆至氯霉素乙酰转移酶报告基因载体(pCATreportervector) ,然后将重组质粒转染HeLa细胞 ,通过检测氯霉素乙酰转移酶的活性求出启动子的相对活性 .同时进行凝胶滞留试验与足纹分析以确定DNA与核蛋白的相互作用 .结果显示 ,在 1 45名 2型糖尿病患者及 1 2 3名正常对照的醛糖还原酶基因 5′调控区除野生型外 ,共发现 2种多态性 [C( - 1 0 6)T、C( - 1 2 )G].在正常对照与患者中 ,基因型WT WT ,WT C( - 1 2 )G和WT C( - 1 0 6)T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在有视网膜并发症与无视网膜并发症的 2型糖尿病患者中 ,WT C( -1 0 6)T的发生率分别为 35 5%和 1 7 9% ( χ2 =4 0 0 ,P <0 0 5) ,WT C( - 1 2 )G的发生率分别为1 5 5%和 3 3% ( χ2 =3 43,P >0 0 5) .在有并发症的患者中 ,WT C( - 1 2 )G和WT C( - 1 0 6)T两者的总发生率为 42 3% ,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的患者 ( 2 0 0 % ) ( χ2 =6 2 3,P <0 0 2 5) .野生型 ,C( - 1 2 )G和C( - 1 0 6)T等 3种调控序列的相对活性分别为  相似文献   
64.
实验以一株耐热耐碱放线菌--绿色糖单孢菌(Saccharomonospora viridis)为研究对象,从其液体发酵产物中提取木素过氧化物酶(Lignin Peroxidases / LiP),粗酶液经硫酸铵分级沉淀、透析浓缩,最后经过Sephadex G-75柱色谱得到单一的LiP,酶纯度提高了11.06 倍;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该酶的分子量约为28.8kD.同时对纯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LiP 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为7.0 ;在75℃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pH7 ~ 10 范围内有较强的耐受力,保温30min 时酶的半衰期温度为75℃ ;该酶在高温、偏碱性的造纸工业中具有一定应用潜力.金属离子Cu2+、Fe2+、Co2+ 对酶具有明显促进作用,Ca2+、SDS 具有抑制作用;糖含量测定发现该酶为小分子量的糖基化蛋白,含有6.59% 的糖;酶动力学反应测定发现该酶对底物2,4-二氯苯酚(2,4-DCP)的Km 值为0.1057mmol/L.  相似文献   
65.
低温驯化和外源糖对爪哇伪枝藻冷胁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是影响荒漠藻类生存的重要环境因子.研究了低温驯化和外源糖对爪哇伪枝藻冷胁迫的作用.实验测定了低温和外源糖处理下伪枝藻某些生理活性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导致伪枝藻生物量和光合活性的显著降低,低温驯化和外源糖在一定程度上对藻细胞叶绿素α含量和光合活性具有促进作用,低温驯化明显提高了细胞内可溶性蛋白的含量,而对丙二醛的含量影响不大.研究还发现,低温驯化明显降低了细胞膜的相对透性,而外源糖对细胞膜的相对透性影响不大.此外,低温驯化促进了伪枝藻胞外多糖的大量合成.研究结果初步证实了低温驯化和外源糖类对于提高伪枝藻的冷胁迫耐受性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6.
滇黄芩中五个新的黄酮类配糖体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滇黄芩(Scutellaria amoena)根中分离到5个新的黄酮类配糖体。命名为滇黄芩甙甲-戊(amoeninsA-E)。经光谱分析,化学结构分别证明为:2’,4’,6’-三羟基二氢查耳酮4’-「O-β-D-半乳吡喃糖基(1→2)」-O-β-D-葡萄吡喃糖甙,5,7,2’-三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7-O-β-D-葡萄吡喃糖醛酸甙,(顺式)-5,7,2’-三羟基二氢黄酮醇3-O-β-D-葡萄  相似文献   
67.
糖结合蛋白(glycan-binding protein,GBP)在细胞生命周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细胞识别、运输、免疫、代谢、增殖分化及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等.目前,对GBP的改变对细胞生物过程产生影响的研究甚少.本研究用糖芯片技术对肝癌细胞系Hep G2和正常肝细胞系L02表达的GBP进行研究;糖细胞化学验证确定差异表达GBP在肝癌细胞系中的变化和分布.结果显示,8种糖探针(如SL、LNT和Gal NAc等)和5种糖探针(如Man、Man-9-Glycan,Xyl等)分别对应的GBP在Hep G2细胞中表达上调或下调.糖细胞化学结果显示:Gal NAc识别的GBPs主要表达在Hep G2的胞膜、中央胞质、核周胞质区域,而在L02的相同区域表达减弱;Neu Ac识别的GBPs主要表达在L02的胞膜区及核周胞质区,而在Hep G2细胞的相同区域表达减弱.这些数据为寻找新的肝癌发病机制和抗肿瘤策略提供了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68.
利用氯化锂/N,N-二甲基乙酰胺(LiCl/DMAc)溶剂体系在微波控制条件下对稻秆纤维素进行溶解预处理以提高纤维素酶解糖化效率。考察了微波时间和微波强度对产糖量及还原糖转化率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SEM)和热重分析仪(TG)对预处理前后稻秆纤维素的微观形貌及热稳定性进行表征,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对酶解糖液进行糖成分鉴定和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微波加热能够有效促进LiCl/DMAc对稻秆纤维素的溶解。与原生稻秆相比,经微波-LiCl/DMAc法溶解后再生纤维素出现明显解聚,热分解温度由290℃降至220℃。在微波功率为385 W、加热溶解时间为7 min时,所得稻秆纤维素还原糖转化率由30.90%上升至98.67%;HPLC谱图表明,糖液中主要成分为葡萄糖和木糖,分别占所得还原糖总量的43.74%和48.55%。  相似文献   
69.
腐殖质在环境污染物生物降解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腐殖质物质在地球的生态环境中大量存在,它不仅可以在有毒化合物的生物降解和生物转化过程中起到氧化还原中间体的作用,加速有毒物质的降解和转化。也可以作为唯一末端电子受体,接受来自一些有机酸或者甲苯等环境中有毒物质提供的电子,偶联能量的产生,支持菌体的生长,形成一种新的细菌厌氧呼吸形式——腐殖质呼吸。因此,对腐殖质在环境有毒物质的生物降解和生物转化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研究,不仪对于深入理解细菌呼吸的本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环境有毒物质的降解和转化以及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同时对地球表面的有毒物质进行更有效的生物降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0.
HPLC—ELSD法检测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液中糖组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液中蔗糖、葡萄糖、果糖的HPLC的检测方法。样品经提取后,在Sugar PAK1型糖柱上以水为流动相,以Sedex55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进行检测。蔗糖、葡萄糖、果糖的线性范围为10μg/ml-3000μg/ml。回收率分别为95.8%、94.4%、9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