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1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为了确定黑尾近红鲌仔稚鱼的适宜运输密度,实验选取平均体长为(27.08±3.09) mm、平均体质量为(0.11±0.04) g的黑尾近红鲌仔稚鱼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氧气袋运输,研究了不同运输密度(20、40和80 g/L)下2h、4h、6h、8h和10h后黑尾近红鲌全鱼皮质醇、乳酸、糖元含量及氧气袋内水质的变化。结果显示:运输后各组黑尾近红鲌的平均存活率均在99%以上,但不同密度之间差异显著(P<0.05);各组水体总氨氮浓度均随运输时间显著升高,而水体pH均随运输时间显著降低,且不同运输密度间差异显著(P<0.05);低密度组水体DO浓度(14.20—20.93 mg/L)在不同运输时间均显著高于高密度组(2.42—2.88 mg/L; P<0.05)。各组全鱼皮质醇含量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运输4h和6h时显著高于其它运输时间(P<0.05),且不同运输密度间差异显著(P<0.05);各组全鱼乳酸含量均随着运输时间显著升高(P<0.05),但不同密度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全鱼糖元含量在运输2h时显著降低(P<0.0...  相似文献   
42.
采用同一剂量不同功率和时间组合的Nd:YAP激光(波长1 341nm)辐照亚心形扁藻,辐照组分为8W 69 s、10 W 55 s和12 W 46 s三个组合,通过藻细胞生长速率和叶绿素含量测定研究激光对扁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即使同一照射剂量,不同的辐照时间与辐照功率的组合,辐照效果仍不相同,本实验中以辐照时间55 s,辐照功率10 W 为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43.
5种常用鱼药对黑尾近红鲌鱼种的急性毒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常温静水条件下,用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比例5∶ 2)、高锰酸钾、晶体敌百虫、强氯精、溴氯菊脂等5种常用水产药物对黑尾近红鲌鱼苗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安全浓度最高的是高锰酸钾为0.738 mg/L,安全浓度最低的是溴氯菊脂为0.0033 mg/L, 5种常用水产药物对黑尾近红鲌鱼苗都比较敏感,药物的敏感性大小依次为:溴氯菊脂>强氯精>敌百虫>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高锰酸钾.  相似文献   
44.
理论和实验表明体形大小是许多动物择偶的重要信号。体形大小与产卵大小、最终产卵数量、后代适合度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动物利用体形大小为信号来择偶可以获得高的生殖利益。目前研究交配行为和体形大小的关系的文献较少,特别在微蛛亚科。本文以浅斑近微蛛为实验材料,在室内研究了体形大小对交配行为的影响。测量了体重,体长,头胸甲与腹部的长和宽,以头胸甲的面积(头胸甲的长与宽的乘积)为变量来表示体形大小。以雄蛛的行为为依据,将其交配行为划分为4个时期:潜伏期、求偶期、插入期和纳精期,并记录了各个时期的持续时间。通过分析,发现了一种微蛛新的交配模式,即可将浅斑近微蛛的插入期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大约25min长插入期,接着是一个大约15min的中度插入期,最后是一个大约5min的短插入期。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浅斑近微蛛的体形大小对其交配行为的潜伏期、求偶期、插入期和纳精期的持续时间都没有影响,对插入期的3个阶段的长短也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5.
海南橡胶林植物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人工林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及人为干扰后人工林群落的多样性恢复机制, 作者依据自然林的核心理论建立了一个1 ha的橡胶(Hevea brasiliensis)林固定样地, 通过研究近自然管理后样地内植物物种组成与分布来探讨近自然管理后橡胶林生物多样性的特征。结果表明: 近自然管理后橡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较高, 1 ha样地内共有植物69科155属183种。在面积为4,000 m2、3,000 m2和2,000 m2时分别包含了样地内大约90%的种、属和科; 逻辑斯蒂模型拟合拟合种-面积曲线效果较好(R2=0.997), 证明了1 ha取样尺度可以满足橡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的需要。多度-面积曲线和丰富度-面积曲线与随机分布模型有明显的差异, 表明橡胶林群落内个体数及物种分布呈非随机性。(4)对数级数模型和对数正态模型拟合橡胶林群落的种-多度分布都不理想, 相比而言后者拟合效果稍好。  相似文献   
46.
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病害,是限制马铃薯产业发展最严重的病害之一。采用传统育种和化学农药等方法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虽然早有研究,但至今收效甚微。基因工程技术的兴起为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提供了新的契机,并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单基因抗性容易丧失、水平抗性应用难度大,要提高抗病基因的持久性,同时释放多个抗病基因,人为提高田间抗病基因的多态性是目前可选途径之一。对各种防治方法进行了综述,通过转基因技术创建抗病基因近等混合系是持久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首选可行方法,概述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7.
从广州徐闻农垦丰收农场土壤样品中分离到一株产乳糖酶菌株,结合菌株形态特征和ITS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为Saccharomycetes sp.的未定种,其系统分类学关系与近玫色锁掷酵母Sporidiobolus pararoseus strain AUMC 7791(JQ425362.1)最近,故命名为:近玫色锁掷酵母XWSP1(Sporidiobolus pararoseus XWSP1),该菌种保藏号为CCTCC NO:M2019119。该菌发酵液能水解邻硝基酚-β-D-半乳糖苷生成黄色的邻硝基酚,具有产乳糖酶性能。优化了该菌株发酵培养条件,结果表明:该菌株在蛋白胨15 g/L、酵母粉20 g/L、半乳糖20 g/L和初始pH 7.0的培养基中,以1×106 CFU/mL接种浓度、4%接种比例,28℃180 r/min恒温振荡培养54 h时,菌株分泌的胞外乳糖酶具有最高的活力。酶学性质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胞外乳糖酶在pH 7.0的反应条件下酶活力最高,Ca^2+、Mn^2+、Mg^2+和Cu^2+对酶活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其中Cu^2+对酶活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48.
膝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群中常见的慢性、不可逆关节疾病。为了解决常规的CT扫描、核磁共振成像等检测手段存在的辐射影响较大,无法作为常规体检项目,以及无法检测出早期膝关节内部组织病变等缺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的无损、快速病程检测手段,结合临床膝关节CT图片用蒙特卡洛方法模拟红外光子在关节内部的运动轨迹,通过高斯函数分析和拟合不同病程下的出射光子分布特征,以有效光子出射率和拟合函数对称轴位置作为指标判定患者病情。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对人体不造成任何辐射损害,且能够通过计算机数据分析快速给出判定结果,可作为常规体检项目,便于发现早期病症并及时治疗。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准确率达到92%以上,在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检测应用上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9.
正有一种花叫彼岸花,花开时看不到叶子,有叶子时看不到花,花叶两不相见,生生相错,真是"彼岸花,开彼岸,只见花,不见叶"。彼岸花(Lycoris radiata)中文名为石蒜,在中国民间别称蟑螂花、龙爪花、红花石蒜、平地一声雷。从植物学角度看,石蒜为多年生宿根草本,其鳞茎宽椭圆形或近球形,外皮紫褐色。伞形花序,一般有花4到6朵,花鲜红色或具白色边缘。于夏、秋季红花怒放,叶片于秋季花谢之  相似文献   
50.
为研究外源豌豆铁蛋白基因(Pea-Fer)的导入和表达对水稻植株和子粒重要矿质元素的积累所产生的影响,本试验以原始受体亲本粳稻品种秀水11为轮回亲本,外源豌豆铁蛋白转基因纯系Fer34为非轮回亲本,采取连续回交,结合GUS标记基因辅助选择技术,在BC6F3获得含Pea-Fer的Fer34-XS11,它与秀水11构成一对近等基因系.并利用该近等基因系,研究Pea-Fer基因导入对水稻植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幼苗期、分蘖期、成熟期)的根、茎(叶鞘)、叶及子粒不同部分(谷壳、米糠、糙米、精米)的主要矿质元素(Fe、Ca、Mn、Zn)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豌豆铁蛋白基因(Pea - Fer)的导入,使得水稻植株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根、茎(叶鞘)、叶等器官中的Fe含量较对照品种秀水11明显增加,而对于Ca、Mn和Zn的含量并没有显著影响;同时,水稻子粒中Fe含量积累也有较高提升,而Ca、Mn和Zn的积累却未出现显著变化.这为深入开展转基因富铁水稻新种质的研究和利用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